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

B. 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C. 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完善和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D. 新华书店派出的流动售书车和大批科技方面的书籍,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A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项没有语病。其他各项语病如下:B项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C项语序不当,改为“建立和完善”。D项主谓搭配不当,把“派出的流动售书车和”改为“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今年1月,俄罗斯部分华人华侨代表在莫斯科举行座谈会,大家义愤填膺,愤怒申讨日本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

B. 在昆明火车站发生的由新疆分裂势力组织策划的无差别砍杀事件见报后,立即引起满城风雨,一时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热门话题。

C. 在激烈的辩论场上,正方第四辩表现出色,屡次在关键时刻妙手回春,扭转局面,为本队的获胜作出了主要贡献

D. MH370失联后的搜寻工作难度之大前所未有,能够证实的准确信息少之又少,关键信息的缺失导致飞机去向的判断不明。这怎能不叫人心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 殒落  湛蓝   迫不急待  世外桃园    B. 烦燥  矗立   虚无飘渺  自出心裁

C. 狼籍  布署   因地治宜  名副其实    D. 宣泄  汲取   赏心悦目  眼花缭乱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辈(háng)      宿(sù)        然开朗(huó)        巧妙绝(lǔn )

B. 蹒跚(pán)      隔(jiàn)      咬文嚼(jiáo)字       然自乐(yí)

C. (xī)        (hé)        忍俊不(jīn)         陌交通(qiān)

D. (guàn)     (jiáo)       费苦心(shà)        无人问津(jīng)

 

查看答案

下面两题,请选做一题。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本来我可以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

本来我可以沉默,却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本来我可以争取,却因犹豫而错过:

本来我可以面对,却因胆怯而逃避……”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也许,这就是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题目:本来我可以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爬山虎

和春天一起发芽的

除了三月就是爬山虎

爬山虎是最富个性的植物和种族

看它柔嫩的藤蔓,透红的卷须

无论风雨,无论云雾

眼睛总是盯着前方

不需云梯,不要缆索

总是横着肩膀向上,不停半步

攀登,攀登,攀登

仿佛攀登就是它生活的全部

是要腾上九天剪取云霞

是要蹿上夜空采摘珍珠

——摘自李瑛《春天的故事《组诗》》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

(4)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5)文中不得 出现考生姓名及毕业学校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组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 

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15.38分

18.91分

98.85分

 

2012年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调查项目

中国

美国

公共图书馆数量

3076个

8951个

人均拥有图书馆数量

个/ 44万人

个/1.3万人

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

0.58本

50本

公民拥有图书证比例

7%

62%

人均年阅读量

4.39本

7本

图书畅销类型

教辅、养生、食谱、营销

小说、科技等

 

——参考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一份调查报告: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 

15位教授中,有12位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种经历。 

15位教授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15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书。 

15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人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15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的父亲经常阅读。 

15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 

其中,教授组二号受访者,他是一名社会学学者,7岁时母亲去世,被送进孤儿院,一直到17岁自立成人。他在进入孤儿院时备受煎熬,他“不知道孤儿会发生什么事”。8岁时,这位受访者在孤儿院图书馆发现了霍雷肖?阿尔杰①的系列故事书。这个发现对他影响深远,因为它突然间了解到,尽管在孤儿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运,创造人生。霍雷肖·阿尔杰的书让他看到“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男孩典范”,他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注释:①霍雷肖·阿尔杰(1832——1899),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共创作了100多部作品。他专门撰写贫困男孩发奋图强最终成功的故事,代表作《衣衫褴褛的迪克》。 

——节选自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 

【材料四】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节选自许知远《电子时代的阅读》

1.根据材料一,周国平将阅读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调查报告”得出了什么结论?

3.阅读上述材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是为了消遣,在时光的消磨里获得精神的启迪和享受。

B. 中美两国在图书馆数量、人均阅读量上的差异,可能是两国创新型人才不等的原因。

C. 从我国图书畅销书类型看,我国国民阅读的取向过于功利,缺少精神追求与享受。

D. 习惯电视画面可能会不习惯阅读纸质文本,建议控制看电视时间,更多地阅读书籍。

4.试分析哪些原因可能导致了我国国民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5.读完上述文字,关于阅读,请你给下列对象一些建议。

如果对父母,你会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对老师,你会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对政府,你会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