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题文)文学常识与名著。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A.《...

(题文)文学常识与名著。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A.《社戏》选自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集《野草》。课文节选自小说的后一部分,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

B.诗歌《回延安》的作者是刘成章。这首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

C.《核舟记》选自明代魏学洢编的《虞初新志》,文中主要写了一件桃核雕刻的工艺品。

D.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被人们称为“田园诗人”。

(2)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1956229日夜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A.文中的孩子是指傅雷的儿子________

B.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_____________________

 

(1)D (2)A傅聪 (3) B示例:傅聪从事音乐工作,因此傅雷谈莫扎特的艺术特色与内心情感的关系,与傅聪交流,循循善诱。也体现一位父亲望子成才的良苦用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本题考查对《傅雷家书》的阅读理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2)_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诗经式微》)

(3)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_。(《望洞庭赠张丞相》)

(4)王勃的送别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的。

(5)成语“秋水伊人”出自《诗经蒹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

能不忆江南?那唐诗宋词里的江南,温wăn____俏丽;那元曲明清小说里的江南,繁富guī______那和合美满、慰jiè_____心灵的江南,那杨柳依依、君子好qiú_______的江南,早已超脱了时空的樊篱,演化成历史哲学意味深长的梦江南。

 

查看答案

鲜花的身后是绿叶,幼苗的身后是泥土,小溪的身后是山峰。身后的爱抚,身后的温暖,身后的坚强,支撑着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冬季。请你以“身后”为题作文。

要求:(1)有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材料,写一段关于“我为祖国骄傲”的议论性文字。要求:(1)有观点,并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两种议论方法;(2)不超过150字。

①中国东风41洲际导弹多弹头分导再入大气层,说白了,就是我们中国的洲际导弹越做越小,而且越做打得越远,越让敌人难以拦截。

②中国量子卫星首发,稳坐世界绝密通信宝座。

③长征6号火箭首发成功,一次发20颗卫星。此举实现了我国在大推力、高可靠性、高适应性、低成本、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对我国运载火箭后续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④南海岛礁机场建设成功首飞民航,有助于中国更好地履行国际责任,生产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

⑤2017年4月26日,中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也是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在大连造船厂正式下水,它属于大型滑跃起飞常规动力航空母舰。

⑥2017年5月5日,国产飞机C919在浦东机场起飞成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书房与中式生活美学

韩晗

书房,是传统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活空间之一。书房不但为历代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修身养性、读书抚琴的处所,还助力他们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早在汉代,文学家张衡就曾称赞自己的书房可“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房本身就是一个具备艺术体验、阅读写作与图书收藏等多元功能的空间。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曾是无数名士的桃花源,而宁波范氏家族的“天一阁”则以规模宏大与海量藏书著称,乾隆的书房“三希堂”收藏了中国最顶级的书画珍品……不同的书房,代表了不同的中式生活美学。

名士们的书房必有另番情趣。最知名的当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这间因千古名篇《陋室铭》而流芳百世的书房,见证了刘禹锡等名士们的生活美学。这种因各种“陋室”而孕育出的名士之美,从魏晋的“竹林七贤”到刘禹锡,再到八大山人、郑板桥,一直延续至今。

与简朴的“陋室”不同,书斋一定要繁复讲究。明清之际有两部书,就是讲书斋的陈列、布置,一部是文震亨的《长物志》,另一部是高濂的《遵生八笺》。在《长物志》中,文震亨认为,书桌应当“设于室中左偏东向,不可迫近窗槛,以逼风月”,而高濂更是要求书斋里要准备“卧榻”,目的在于读书劳累了可以“偃卧趺坐”,宛如今日许多人在书房里放置的沙发。

当然,这还不算。文房四宝自不必说,当时文人还要求书斋必备植物,得有一只大水缸养鱼,还必须要弹琴奏乐,甚至常备金樽檀板,演唱当时最为流行的昆腔。有条件的,还需陈列一些金石碑、名家字画等古玩艺术品,经常邀请朋友来鉴赏分享。并且,书斋里的家具一定是紫檀或是黄花梨木料,瓷器必定是哥窑,一切都有讲究。

明清书斋,见证了中式生活美学的极致:繁复之美。文人们不但践行、推崇这种繁复之美,而且还将其理论化,除了前文所述文震亨与高濂的两本书之外,还有李渔的《闲情偶寄》、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谈》等著述,均对此颇有研究。

无论是陋室还是书斋,它们最大的差异,是在生活美学上的审美情趣不同,要说藏书,其实都不能算规模宏大,多半收藏一些经史子集的常备书或是少量私刻、坊刻的善本。因为印刷技术有限,古代中国大部分私人书房都不可能有巨量藏书。

但在中国历史上总有一些真正对得起“汗牛充栋”这个词的书房。那就是兴起于明清时期江南的藏书楼。它们以动辄几十万卷的藏书量再加上与之相辅相成的园林、水法及木质建筑的藏书楼,共同反映了中式生活美学中的另外一端:极致之美。

最著名的代表,当属宁波范氏的天一阁,其主楼是一栋“面阔六间的两层硬山顶”“坐北向南,左右砖登为垣,前后檐上下俱设窗门,其梁柱俱用松杉等木”的楼阁,并且“凿一池于楼下”,其风景“曲岸弯环,水漾涟漪,堂之影、亭之影、山之影、树之影,皆沉浮波中”。这种奢华的园林景观与几十万卷藏书交相呼应,可谓极致之美的典范。

前述三种书房,皆为民间书房,宫廷书房与民间书房大不相同。这类被后世统称为“上书房”的书房,除了藏书、读书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收藏重要的文物、字画,另一个就是谈论国事。

乾隆帝有个书房,叫“三希堂”,源于“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这句话,位于故宫养心殿西暖阁里,是为乾隆皇帝的上书房之一。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古代字画珍品如王珣的《伯远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以及数千册珍贵的宋版书皆为三希堂所藏。这使得三希堂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皇家博物馆与图书馆。乾隆帝还将其作为谈论国事的场所,因此三希堂与其母体紫禁城、颐和园等皇家建筑一道,成为中式生活美学的一个重要典范:崇高之美。

中式的崇高之美,是一种独特的生活美学,它既反映了封建时代文化、政治中心的统一,也反映了传统中国文化中庙堂仪式感的最高境界。能享受这类生活之美的,当然只有皇亲国戚与王公贵胄。但它却借助皇权的力量形成标杆,对中国人的审美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6月6日,有删节)

1.选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书房及其相对应的中式生活美学?

2.选文第三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仔细阅读选文“陋室”与“书斋”段落,请你比较二者的异同。

4.阅读本文以及链接材料,思考书房功能由古至今,有什么变化。

【链接材料】书房,又称家庭工作室,是作为阅读、书写以及业余学习、研究、工作的空间。特别是从事文教、科技、艺术工作者必备的活动空间。书房,是人们结束一天工作之后再次回到办公环境的一个场所。因此,它既是办公室的延伸,又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书房的双重性使其在家庭环境中处于一种独特的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