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台儿庄抗日纪念馆”是枣庄市爱国主义教育基...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台儿庄抗日纪念馆”是枣庄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许多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

B.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我市农村人口大幅减少,与十年前相比,几乎减少了一倍。

C.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

D. 山东省首届“国学知识大赛”在泉城济南举行,潍坊代表队力克群雄,摘走桂冠。

 

D 【解析】A项语意重复,“许多”与“大量”重复,二去一;B项动宾搭配不当,改为“几乎减少了一半”;C项语意重复,“的原因是”和“造成的”语意重复,二去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     )在春节缤纷的花炮里,(   )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     )在二胡凄美的弓上,雷响在锣鼓铿的声音里,(       )在书法美的墨香中,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传统文化承着民族的记忆,五彩纷呈的形式令人心悦目。了解并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的责任。我们也会在文化的熏下变得厚重而雅致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diàn)         弓 (xuán)

B. (qiāng)        美 (cún)

C. (tāo )         心悦目(sǎng)

D. 义不容(cí)        承(zài)

2.文中划线的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

A. 斑斓    B. 雷响    C. 五彩纷呈    D. 雅致

3.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绽放    跳动   闪烁   飘散    B. 绽放   闪烁   跳动   飘散

C. 跳动    闪烁   飘散   绽放    D. 跳动   绽放   飘散   闪烁

 

查看答案

作文

总要求:①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来写。② 字迹工整,600字以上。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地名、校名。

(1)生命中有许多“阳光”:也许是一个关怀的眼神,也许是一个灿烂的微笑;也许是给过我鼓励的师长,也许是给过我帮助的朋友;也许是一缕袅袅的炊烟,也许是一束暖暖的灯光……相信在你的生命中一定拥有过它。请以“那是我生命中的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大千世界,路,有无数。或长,或短;或狭,或宽;或坎坷,或平坦……耕耘,是蚯蚓的路;探索,是小溪的路;摧毁,是飓风的路;发光,是闪电的路……彩虹的路是绚丽的,但那是虚幻的;流星的路是短暂的,但这是辉煌的;爬山虎的路是艰难的,也是无畏的;老黄牛的路是泥泞的,也是踏实的……请以“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故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        (2)非独贤者有心也_______

(3)今人曰____________            (4)何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各论述了什么观点?试说说论证的思路。

4.【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课文《那树》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七十哩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再多言。与树为邻的老太太偏说她听见老树叹气,一声又一声,像严重的气喘病。伐树的工人什么也没听见,树缓缓倾斜时,他们只发现一件事:原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旷,像拓宽了几尺。

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的每一平方公分仍绿。绿世界的残存者已不复存,它果然绿着生、绿着死。缓缓的,路面上染上旭辉;缓缓的,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她们戴着斗笠,包着手臂,是树的亲戚。扫到树根,她们围年轮站定,看着那一圈又一圈的风雨图,估计根有多大,能分裂多少斤木柴。一个说:昨天早晨,她扫过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她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她甚至说,有几个蚂蚁像苍蝇一般大。她一面说,一面用扫帚画出大移民的路线,汽车轮胎几次将队伍切成数段,但秩序毫不紊乱。对着几个睁大眼睛了的同伴,她表现了乡村女子特殊的丰富见闻。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告诉体内的寄居者。于是小而坚韧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离巢时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匝,表示了依依不舍。这是那个乡下来的清道妇说的。这就是落幕了,她们来参加了树的葬礼。

1.选文具体叙述了哪些事件?这些事件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2.选文为什么用传说表现大树叹息和蚂蚁搬家这些内容?传说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作者细致描述“蚂蚁国”里的事情有什么用意?

4.选文语言富有鲜明的形象性和感情色彩,请品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查看答案

几年前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后来《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又与观众见面。请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舌尖1》总导演陈晓卿的初衷是对中国美食的礼赞,在精妙的配乐中,将精彩的画面用于展现劳动者如何捕猎、采掘、加工、制作大自然馈赠的食材,然后将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从一个平凡的家庭中温情的端出,席间家人言笑晏晏,而旁白磁性而温情,美食带给人们味觉的满足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材料二】《舌尖2》总导演陈晓卿在摄制前提出了54条要求与建议,如“美食不是目的地,是邮发点”。因此,《舌尖2》收录了这样的故事,一对养蜂夫妇一年中300天带着帐篷奔走在路上赶花酿蜜,他们做着最甜也最苦的澄汁。摄制组跟拍了这对夫妇40天的旅途,从四川出发,越过秦岭,落脚甘肃。

【材料三】《舌尖2》这部最初曾建议围绕“八大菜系”来做的纪录片,最终选择了以美食为由头评选故事的路径,以美食见人生,将美食寄托在人物的情感和故事当中,加上原本就有的精妙的纪录,磁性的解说和精彩的画面,因此《舌尖2》一搬上电视荧屏的餐桌就此起轰动。

【材料四】网民“@黛焉”:大概《舌尖1》的火热让制作团队压力太大,导致《舌尖2》过分追求所谓“背后的东西”,讲故事占据了80%,美食倒成了一闪而过的东西了!觉得“舌尖”还是带给“吃货”简单的满足和幸福更好。

(1)依据材料说说《舌尖1》火热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说说《舌尖1》和《舌尖2》的相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很多网友评论《舌尖2》:“少了口水,没控制住潮水。”请依据材料,说说网友这样评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