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题目:我心中的灯 要求:(1)写一篇记叙文。(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

题目:我心中的灯

要求:(1)写一篇记叙文。(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

 

参考例文 我心中的灯 幽暗而昏沉,明亮而清晰,无知而天真。心中的灯,他记录着我的喜怒哀乐。心中的灯把我照得那么透彻,可我想隐藏些什么,我希望他是幽暗的,一点忧伤从中透露出来,更显得隐秘。 我不明白为什么灯熄灭了就会流泪,当有人点起这盏灯时我就会开心。灯熄灭了是我的心被绝望的浓雾包围着。灯燃起是幸福的阳光洒满我的心间。 我不需要太多的快乐,只希望能拥有那一抹灯芯,那代表着希望。我不需要太多的激情,只想换回一滴感动。 在一个遥远的国家,有一个女王,她有一个美丽的女儿叫自由。当这位公主满15岁的那一天,女王叫自由公主去寻找真爱。自由在一个十字路口被一个孤独的男孩吸引了。自由期待的对男孩说“我可以和你一起走吗?”男孩苦笑着对自由说“没想到还有人愿意和我一起走,我叫忧伤,你可以和我一起走。”一路上自由和忧伤一起走着,不知过了多久自由以前活泼开朗的样子被忧郁取而代之了。自由愁眉苦脸的对忧伤说“忧伤,我有点累了,你先走吧。”自由蹲在那里看着忧伤离去寂寞的背影,突然从天空中响起一阵哀叹“还是没有人愿意和忧伤在一起。”自由伤心的哭了起来。“我可以和你一起走吗?”自由好奇的抬起头,是一位面挂灿烂笑容的男孩,自由笑着说“可以,我叫自由。”“我叫快乐。”当他们来到女王面前时,女王感叹了一声“终究自由还是和快乐在一起。”这个女王叫命运。 命运是世间的安排着,一些从失败中站起来的人还自傲的说打败了命运。可是他错了,是命运给他的磨难,是命运拯救了他。虽然命运能掌握我们人生的结局,但却不能安排我们人生的过程,也赶不走我们留下的一点一滴的喜怒哀乐。 心是人世间最有感动权力的生灵。做某件事时,尽管最终可能会失败。但我们不后悔,因为我们经历过。心就是这样。它痛过,也哭过。但它永远都不后悔,因为那是它最美好的伤痛。 我心中的灯,我希望它永远都不要熄灭。 【解析】本题是命题作文,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可以写人、写事、写一句话,写一个故事等。就是对自己的人生带来影响(往好的方面)的都可以写。在组材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人、这件事、这句话为什么会触动内心。把独特之处写出来。光写了人或者事情显然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和自己的内心联系起来,也就是对我的内心带来怎样的影响,这就需要一些议论和抒情的句子来点明主旨。我们可以写生活中真实的经历,文中的我即真我,成长道路上有很多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只是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罢了。父母的爱,老师的教育,同学的关爱,甚至来自陌生人的鼓励;一句有感染力的诗歌,一则有警示意义的故事,也都可能改变我们的内心,改变我们的生活。叙事要注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使得文章更生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父亲是一株庄稼》

①我喜欢那些质朴而淡泊的庄稼,庄稼在几个月里,历经风雨雷电的洗礼,短短几个月后,穗端一片金黄,染了发似的,它们迎来了自己的花样年华。穗头便像向日葵那样,谦逊地低下头来,似乎不能忘却大地曾经给予过的营养和恩惠。

②我在乡间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曾与它们朝夕相处。但此后更长的读书和教书生活,渐渐割断并疏远了我们之间的联系。

③那时候,和庄稼几乎天天见面:上学的路、走亲戚的路、赶集的路,两边都是郁郁葱葱的庄稼地。生活的领域,全都置于庄稼的包围之中。我有时捧着书本,坐在屋前的石碾上,长久地凝视着眼前碧绿而丰腴的禾苗就会走神。希望有一天,我能够像稻田上空的鸟儿,插翅飞出这片天地。我慢慢长大,终于有一天,我飞出了这片天空,离开了这方土地,远离了水稻、麦子及其他,也远离了节气。

④庄稼,是我父亲的希望与寄托,是他顶礼膜拜的对象。父亲依旧生活在乡下,他一辈子扎根农村,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恬淡幽远的田园式生活。“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他有着自己的乐趣,有着自己的生活理想,这一切源于他对那片土地爱得过于深沉。

⑤父亲今年67岁了,但年龄不能熄灭他耕种与收获的热情,他仍将汗水挥洒在田畴里。我常常想到,其实父亲也是一种庄稼、中国的庄稼。在广袤的土地里,父亲的目光、父亲的手、父亲的脚、父亲的身躯,结成一群庞大的发达的根系,挤着缝隙向土壤深处吸吮,吸吮大地的乳汁,喂养生命的水稻、麦子和土豆。父亲的季节,一茬接着一茬。在岁月里,父亲是一张木犁,或是一架牛车,古老如他脚下深沉的土地。他劳作时的每一声吆喝,酣眠时的每一声呼噜,都是极为质朴的憧憬和回忆。父亲,是中国传统的庄稼,蕴藏着泥土淡淡的悲哀。他只知道劳作,只知道刀耕火种,只知道去接近深入那温暖他折磨他一生的泥土。父亲的路,是朴素种子的旅程,流淌的是辛酸的岁月的河。

⑥每次面对父亲霜白的头发铜黄的汗粒,我的心都有种被太阳炽热灼烤的隐痛;面对土地和庄稼,我无法用牛的思维来想象父亲。那一亩水稻从春种到秋收,要经过20多道工序,可兑换成钞票时却是薄薄的三两张。父亲可以忍受这一切,可这一绝对不等值的算术,我无法接受,便拼命读书,以期不再与土地一同悲伤。

⑦现在我是一个土地的旁观者。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是一个旁观者,因为不会耕作和侍弄庄稼,只是一日三餐地消耗它们。粮食和菜蔬,将我滋养得白白净净。

⑧一次,父亲到我这儿来,恰好遇到邮递员给我送来稿费,他不明白一会儿功夫写就的千字文,就能换来上百元的人民币,而他在土地里沐风栉雨忙碌三季还抵不上几篇小文的稿费?……说到稿费,父亲向来颇有微词。他认为我写的东西太飘渺、太空灵,没有水稻、麦子实用,更没有瓜园、韭菜地有内涵。他每每教导我说:“别忘了你的脚底下沾着泥土呢!”看着父亲颈上凸显的血管,我觉得自己很渺小,很萎缩。我对这位来自农业部落的,以庄稼比拟人生的哲学家充满了神圣的爱与敬畏。

⑨很多次在梦里我会来到庄稼的身边,近距离地接触它们,仿佛一个流浪的孩子回到阔别已久的老宅,心里充满了亲切与温暖。

⑩有时站在讲台上,我的眼前会朦胧起来,讲台下的学生幻化为庄稼的形象,我则成为一名父亲样的农夫,教室便是那丰饶的土地,我们一起构成一幅火热的劳作图画。看来,我血管里奔流的仍是一股农民的血液。

1.阅读全文,补出我对庄稼的情感历程。

_____________→远离庄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第①自然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联系全文,简要概括父亲的形象。

4.结尾句含义丰富,说说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信息时代更需要经典阅读

①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这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②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③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④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⑤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⑥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说说你对第②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3.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童区寄传

童区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贼之,对饮酒,醉_____

(2)虽疮手勿_____

(3)州大府_____

(4)刺史颜证_____

2.用竖线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区寄被两个强盗绑架以后,假装像小孩似地害怕和啼哭,趁一个强盗离开之机,暗地里寻找机会割断了绳子,拿刀杀了一个强盗。

B. 去交涉买卖的强盗回来了要杀区寄,区寄与他斗智,并在半夜烧断绳子杀死了他。他敢作敢为,希望人们把(这件事)报告官府。

C. 刺史颜证觉得区寄与众不同,要留他当衙门小吏,但幼小老实的他由于阅历不深,缺乏远见卓识,拒绝了这份好差事。

D. 这篇小传赞扬了区寄敢于反抗、善于反抗的斗争精神,表达了作者惩恶扬善的思想。

4.翻译句子。

(1)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

(2)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

夜归丁卯桥村舍

许浑①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低水槛②,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①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文宗大和六年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平令,监察御史等职,诗人自来就有归家打算,终于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律诗尤佳,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②水槛:临水的栏杆。

1.这首诗的颔联是如何描写“夜泊”之景的?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A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A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街坊邻居并郑屠的火家,谁敢向前来拦他。A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些衣服盘缠,细软银两,但是旧衣粗重都弃了;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

材料中A是_____________,将郑屠打死后,为避官司扬长而去,最终投奔______________文殊院落发为僧,其脊背刺有花绣,人称“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