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国极主义精神,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

B.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用几十年的坚持,不断用自己的双手把荒漠变成了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赞美了牧羊人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勤劳朴实、自信平和、忠厚内敛、认真细致的高贵品质。

C.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通过童年的经历感悟到: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艰难险阻时,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解决,终将战胜大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D. 《诫子书》是刘备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刘禅的一封家书,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书中。诫,是劝诫的意思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D项表述错误,《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项是(      )

A. 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B. 他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大家保持一致,然而他不肯做一个随声附和的人。

C. 这并不是预期的结果,因为这与前期的研究大相径庭

D. 傍晚时分,探险队员们在不毛之地搭起了帐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中华经典诗文是个广袤、深邃、xuàn(   丽多彩的世界。这里,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甲】_________(A.娴雅文静  B.闲淡宁静),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恢弘壮阔。她如甘霖【乙】_________(A.滋润  B.滋长)着干的心田,如花朵点缀了寂寞的生活。走进这个世界,我们能提高高尚的情操,诗化多彩的生活。同学们在诵读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国文化,在热爱中传承华夏文明。历时两个月的连云港市中学生中华经典诗文群体朗诵大赛,把连云港市的振兴阅读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1)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①xuàn__________     ②干_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填序号)

【甲】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

(3)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为该校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1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5)刘禹锡《秋词》中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直接赞颂秋景胜春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复习旧的知识,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新认识。《论语》中阐述这一道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梦述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选做一题)

(1)中华传统节日是我们一个家庭用来团聚、纪念或祭祀的日子,如清明节、端午节、中 秋节、除夕。此外,有些特别的日子也常常被视作节日,老人祝寿的日子是节日,孩子出生 的日子是节日,爸妈结婚的日子是节日……

请以“我家的节日”为题写一篇作文。

(2)自习课、音乐课、美术课……被老师占用来上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的事你一定碰 到过,很多同学对此很反感。现在,请你写一篇文章送给老师,目的是让老师知道学生需要 这些课。当然,如果你觉得老师占用这些课给你带来好处,那么也请你写一篇文章支持老师,目的是让同学理解老师的做法。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②文中若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时,一律用英文大写字母 A、B、C等代替;③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 600 字;④选择第(2)题写作需要自拟题目。

 

查看答案

阅读《永州八记》两篇,完成下列小题。

《永州八记》两篇

柳宗元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记之而去。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

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②;其旁,出堡坞③,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④,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⑤,而列是夷狄⑥,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⑧ 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⑨。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垠:边界,尽头。 ②睥睨(pì 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梁欐(lì): 屋的正梁。③堡坞(bǎo 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 ④箭:小竹子。 ⑤中州: 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 ⑥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 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 ⑦伎:同 ‚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⑧夫:那,那些。

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心乐.之    (______)    (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

(3)环.之可上  (______)    (4)愈以为诚.有(______

2.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其 气 之 灵 不 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文:________

(2)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译文:________

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投以.小石    卷石底以.出

B. 逾黄茅岭而.下    乃记之而.去

C.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渔人甚异之.

D. 良久乃.已    乃.不知有汉

5.【甲】【乙】两篇短文都是作者被贬到永州而写的作品,抒发的情感却有些不同。请结合这两篇短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