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我们是两条兀自流了多年的河 范泽木 ①他是我同母异父的弟弟,比我小十岁。他出生时...

我们是两条兀自流了多年的河

范泽木

①他是我同母异父的弟弟,比我小十岁。他出生时,肉嘟嘟的,闭着眼睛,不是睡觉就是钻到母亲怀里喝奶。我兴奋地抱起他,他居然哇哇大哭起来。我觉得索然无味,吃过饭就回到外婆家。

②再次见到他已经是第二年寒假。母亲带他到外婆家小住。有一回我在吃西瓜,他叫我帮他拿块西瓜,我说你自己拿。他突然将我手中的西瓜拍落,随即又拿起桌上的西瓜朝我砸过来。他居然力大无比,且扔得精准无比。西瓜狠狠地击中我的左眼,我顿时眼冒金星。我火冒三丈,也拿起西瓜朝他扔去。我用力很猛,但没准备扔中他。可他却躲闪着低下头来。于是西瓜正中他鼻子。我承认确实用力过猛了,他顿时鼻血直流,哭号不止。那一次,母亲给了我一个耳光。我大吼:“街坊邻居哪个不说他吵的,有这么吵的小孩吗?”母亲颤抖着说:“他是你弟弟,你都这样对他,别人怎会对他好?”

③我的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掉。看着滴在地上的鼻血,我想跑过去安慰他,抱抱他,但最后还是沉默着倔强地走出门口。工作之后,我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我没有与他通电话,也没和他见面。我很少对人说起他,我们像两条永无交汇的河流,兀自流淌。

④他读初二的第二个学期。

    ⑤“你快来学校一趟吧,你弟弟把别人打伤了。”我顾不得向单位请假便跑到他学校。他站在办公室,脸上红一块紫一块,想必是打架的后果。我气急败坏地问他:“你怎么可以打架呢?”他双手摸着裤管,一声不吭。我买了些水果,和他一起去同学家道歉。他站在同学家里,像块石头一动不动。我推了推他道:“你把人家打伤了,快道歉啊。”他把我的话当成耳边风,依然一声不响。我喊道:“你到底道歉不道歉?”他红着眼睛,眼眶里马上聚集了泪水。“他说你写的书是垃圾!”说完后,他失声大哭起来。他可怜巴巴地抽噎着,瘦弱的肩膀频频抖动。我愣了半晌,鼻子一酸,再也说不出话。

⑥他读高一那年秋天,我带他与他的一些同学去安顶山野炊。在山脚驻了车后,我们挑着东西上山。吃过午饭后,他的同学们回家了,我与他在山道上闲逛。不久后,空中突然乌云滚滚,厚重的雨云几乎要擦到我的额头。他带了伞,我却没有任何雨具。他夺过我挑着的炊具说:“你快跑到车上等我,我有雨伞,我来挑。”我说:“我挑,下山要不了几分钟。”他倔强地说:“没必要两个人一起淋,你快到车上等我。”他此刻像极了我,带有不容拒绝的意味。我一路飞奔,终于在大雨来临前跑上车。大雨紧接着我的脚步而来,那雨如泼如倒,使我根本看不见 十米外的情形。过了十多分钟,我看到他的身影朝我移来。他皱着眉,眯着眼,挑着炊具一路小跑。雨伞像小花一样随风摇摆,他早已浑身湿透。

⑦我突然泣不成声,眼泪如大雨蒙住车窗一般蒙着我的眼。我和弟弟,像两条河流,在历经许多曲折后终于一起奔流。

1.文中叙述了与弟弟相关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他夺过我挑着的炊具说:“你快跑到车上等我,我有雨伞,我来挑。”

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第段和第段画线句分别有什么含义。

4.说说标题“我们是两条兀自流了多年的河”的妙处。

 

1.①小时候,弟弟与我因为西瓜而动手,我被母亲责打;②初二时,因同学说我的书是垃圾,他和同学打架;③高一时,安顶山野炊遇雨,他挑炊具二湿透了全身。 2.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弟弟在大雨来临时对我关心。 3.第③段画线暗示着“我”和弟弟交流少,亲情疏远而淡漠,心中有深深的隔阂;第⑦段画线句表明在成长中,“我”和弟弟冰释前嫌,“我”也被弟弟所表现出来的亲情所感动,蹚过亲情之河的我们一起沐浴着亲情,无比幸福。 4.①运用比喻,新颖独特②巧设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③点明主旨,表达了对手足亲情的赞美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故事情节的能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画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从“有一回我在吃西瓜,他叫我帮他拿块西瓜,我说你自己拿”是故事的起因,“弟弟用西瓜砸中‘我’的左眼,‘我’用西瓜将弟弟的鼻子砸出了血”是事情的经过。 2.本题考查学生对阅读作品掌握情节线索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仔细阅读文章,熟悉全文的情节,最好把故事情节分出几个片段,看每一片段中人物的表现及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抓住关键的描写处,找出不同点。此题可以按照“小时”“初二时”“高一时”的语言标志分别概括内容,注意语言要简洁。 3.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他夺过我挑着的炊具说”是对弟弟的动作描写,“你快跑到车上等我,我有雨伞,我来挑”是语言描写,鲜明体现了弟弟在大雨来临时对“我”的关心,给了“我”深深的感动。 4.本题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考查。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含意以及蕴含的感情。同时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作用,一般重点句子都是点明中心,或具有深层含意的句子。“我们像两条永无交汇的河流,兀自流淌”中“兀自”的意思是仍旧,还是,表现了“我”与弟弟的交流很少;“在历经许多曲折后终于一起奔流”指的是“我”和弟弟解除误会,享受亲情的美好。 5.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具有象征意义。5、语带双关。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兴趣。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要作全面的分析。这个题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揭示了全文主旨,即对手足亲情的赞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文】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②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③。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注释:①遗:留下。行室:俗称“窝棚”。②顾:然而,可是。③吹豕,屠夫将猪杀死后,为了便于褪毛,在后腿下端皮上斜割一口,用力吹,使膨胀如球。

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 恐前后受其_________

(2) 以诱敌_________

(3) 以带___________

(4) 直不能屈_________

3.翻译下面句子。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4.甲乙两文中的情节都围绕屠夫和狼的斗争展开,都突出了屠夫的_____________甲文后面还有一段作者对此故事的评论,这段评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乙文中屠户对狼的进攻采取的反击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国极主义精神,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

B.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用几十年的坚持,不断用自己的双手把荒漠变成了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赞美了牧羊人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勤劳朴实、自信平和、忠厚内敛、认真细致的高贵品质。

C.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通过童年的经历感悟到: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艰难险阻时,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解决,终将战胜大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D. 《诫子书》是刘备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刘禅的一封家书,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书中。诫,是劝诫的意思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项是(      )

A. 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B. 他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大家保持一致,然而他不肯做一个随声附和的人。

C. 这并不是预期的结果,因为这与前期的研究大相径庭

D. 傍晚时分,探险队员们在不毛之地搭起了帐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中华经典诗文是个广袤、深邃、xuàn(   丽多彩的世界。这里,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甲】_________(A.娴雅文静  B.闲淡宁静),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恢弘壮阔。她如甘霖【乙】_________(A.滋润  B.滋长)着干的心田,如花朵点缀了寂寞的生活。走进这个世界,我们能提高高尚的情操,诗化多彩的生活。同学们在诵读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国文化,在热爱中传承华夏文明。历时两个月的连云港市中学生中华经典诗文群体朗诵大赛,把连云港市的振兴阅读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1)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①xuàn__________     ②干_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填序号)

【甲】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

(3)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为该校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1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5)刘禹锡《秋词》中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直接赞颂秋景胜春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复习旧的知识,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新认识。《论语》中阐述这一道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梦述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