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每个人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有我,亲情多了一丝温暖,友情多了一份关爱,旅途多...

每个人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有我,亲情多了一丝温暖,友情多了一份关爱,旅途多了一处风景……

请以《因为有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因为有我 世界多我一个人不多,少我一个人不少,可在我家里没有了我,那可就不一样. 妈妈要做家务,还要上班,几乎没有空闲时间.但是,如果有我的帮助妈妈做家务活儿,她就不会那么疲惫了。 记得有一次,妈妈在快要到中午12点时,让我去买菜回来,然后做饭.我答应了.不一会儿,就把任务完成了,这时,我很累,可是我很开心,因为中午妈妈不再像以前那那么累了。 星期天,爸爸妈妈都在家看电视,觉得不好玩,可是有了我,那就不同了.我想出了个“鬼点子”,玩捉迷藏,赢的人吃块巧力,输了的人就要让我当马骑,当然我输了,就不会受罚了。 开始捉迷藏了,我和妈妈藏好后,爸爸来找我们,结果爸爸看见我,我不让爸爸说,还告诉爸爸妈妈藏在那儿,豪无疑问,妈妈变成了“马”,我却当上了小骑士.一个平凡的星期天,让我给画上了五彩缤纷的颜色,它就不再平凡了。 如果说,我们家没有了我,爸爸妈妈也许会天天享福,因为他们都有生活来源,而且不会天天为我牵肠挂肚为我付出,可是有了我,爸爸妈妈拼命挣钱供我上学,供我吃、、、、、、还天天担心我,怕我在学校不快乐,怕我和同学吵架,怕我生病.可是转念想想,他们如果没有我,那怎么办呀?因为有了我爸爸妈妈老了才有生活保障嘛。 有一次,爸爸生病了,妈妈工作又忙几乎没时间去看爸爸.我担起了照顾爸爸的责任,每天放学后,我都要去买些食物,去看爸爸,在我的照顾下爸爸的病一天天好起来了,来看爸爸的阿姨们称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爸爸妈妈也给了我“乖宝宝”的称号。 在这个家里,因为有了我,生活就不是白开水.每天都是有滋有味的.我爱我家,我会付出更多更多。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前面有一段提示性的语段,语段的主要内容是一个排比句,强调“因为有我”的作用,我们写作的思路可以从中寻找。只要能确定关键词语或者能分析出材料中的含义,本作文写作难度不大。从本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种立意:一个是强调我对别人的作用;另一个是进行自我反省,要对别人多一份关爱。在表现“我”的作用时,可以使用语言、外貌、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使文章有血有肉,形象生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届中考江苏徐州卷】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香山野桃悄然开

黄亚洲

北京香山,今日风野。

沿着曲曲弯弯的碎石山径一路蜿蜒上山,耳边都是好风,如兽吼。满山的树杈与枝丫,互相打得啪啪响,更不消说未知何时一路绑于树干的那几十根指路红布条了,痉挛成癫狂状。我们几个上年岁的,各自在营地周围寻找避风地儿。要这么站在风口的话,人的骨头怕也会哗哗响了。

我顺坡往南,一直走,直至下到一个山坳,顿感风声已柔,便投着一块大石头坐下,歇口气。

才刚举头,便见着那飘飘抖抖的几株野山桃了。那是树还是舞蹈啊,我惊呆了。一树一树粉白色的花,落在眼里,真妖娆得不行。

花不大,远望有点像樱花,密密层层的。背景虽是瓦蓝的天,但一树看过去皆是粉白,很难见到星星点点的蓝。(A)山坡北面风吼起来的那一刻,滑下南坡的一股小小的风,也会吹得这几株野山桃腰肢大颤,那密密层层的花也就互相厮磨在了一起,那种无声的舞蹈真是热烈;(B)若是北面风声小了,那些秀丽的花顿时就在安静的阳光下庄重自强,少女般腼腆,纹丝不乱。

我站起来,慢慢向她们走过去,于是就见着好几只蜜蜂在花间忙来忙去——飞翔得连声音都没有,像是要把全部的气力都花在吸吮上。

这一隅无声的春景,叫我望得久久出神。幸亏香山今日风大,鬼使神差地让我下到一个不知名的山坳里,有了这场小小的叫人惊喜的艳遇。

感谢兽性发作的风,你啊,你把人性催出花来了。

我不知道世上有多少人相遇过这几株灌木形状的野山桃,相遇过三月的这些婀娜无比的粉色山桃花,还有花间的这一群闷吞独食的小蜜蜂。

显然,这几株俏丽的野山桃也根本不在乎有多少人看见她们,她们知足,就在这不知名的山坳里,她们守着一小块蓝天和一方干燥而忠厚的土地,每年三月,准时来一次热烈的舞蹈,或者少女般腼腆地静立着,然后在蜜蜂的帮助下孕育夏日的小小的山桃,再然后,在寒流里剃发闭眼苦守,等待来年春天的抚摸,再准备一场少女的粉色舞蹈。甚至,多少年后,她们也会安安静静地倒下,让蜜蜂和蜜蜂的后代从此再也找不见她们。

当然,她们也有后代。她们的后代可能就成长在离她们不远的地方,而一场悄悄的舞蹈也按照美丽的遗传密码,开始排练。

我今天要是没看见这些,一切也都在进行中。我今天偶然瞥见了她们,一切也都没有被打乱。偶遇就是这么普通,也是这么惊心。

大家开始下山。一路上我还惦记着那一小群婀娜的野山桃。我想,其实,平凡并不是寂寞。平凡里也有舞蹈、蜜蜂与爱情,也有令人心满意足的生生不息,不需要多少人在意,也不祈求多少人抬举。有阳光,有风,有蜜蜂,也就一切都有了。

养在深闺人未识,或许就是生活本来的面目。好吗?挺好。

今天,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5日,略有改动)

1.请按照顺序用原文中的词语写出作者情感不断升华的过程

惊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在上文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3.文中画线句是用怎样的描写方式写风的?这里写风有什么作用?

4.“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中的“温暖”有怎样丰富的内涵?

 

查看答案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我们到家已经很晚,不过母亲猜到我们会回来得晚,于是她把开饭的时间推迟了,热腾腾的饭菜给我们准备着。可是首先她不得不给父亲拿来手巾和肥皂,还有干净的衣服,因为他钓鱼时总是弄得一身肮里肮脏的,这就叫母亲忙了好一阵子,接着,她又去帮女孩子们开饭。

终于,一切都齐备了,我们便在最最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有烤火腿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得不屡次三番地站起来,去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后来父亲注意到这种情况,便说,她完全不必这样忙来忙去,他要她歇会儿,于是他自己便站起身到碗橱里去拿水果。

这顿饭吃了好长时间,真是有趣极了。吃完饭,我们大伙儿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

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看见她眼里含着泪水。总之,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

1.请在下面横线上补齐本文的情节内容。

①大家请假回家过节→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④大家外出游玩→⑤母亲为大家忙碌

2.结尾处母亲眼里为何会“含着泪水”?

3.请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

4.请概述本文情节发展的出人意料之处,并简析其艺术效果。

5.母亲为家人忙碌操劳反而感到幸福,请结合这一点简述你对幸福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恐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盲臣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

⑶士别三日,即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   ⑷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

4.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查看答案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 此诗着重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思乡之切。

2.有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查看答案

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骆驼祥子》,读一读,指出A、B两处的人物是谁;并填写C、D、E的有关内容。

A____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B____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C《骆驼祥子》的作者是___________

D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