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社戏》选段,完成题目。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

阅读《社戏》选段,完成题目。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1.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选文的内容。

2.选文第一段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社戏,试分别找出来。这段文字对戏台的描写表现了“我”                 什么样的心情?

3.选文画线句子“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有什么作用?

4.双喜和阿发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5.选文第三段划线句有什么作用?

 

1.归航偷豆 2.视觉: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听觉: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表现了“我”依依不舍或留恋之情。 3.这里运用侧面描写,烘托了船行速度之快,表现了孩子们驾船技术的熟练。 4.双喜:聪明能干、心细如发、热情、机灵、善于为他人着想。阿发:憨厚 5.承上启下,从侧面引出下文的偷豆趣事,(为下文偷豆做铺垫)。 【解析】 1.试题分析:情节概括题,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选文部分写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的情景。所以可用“归航偷豆”来概括。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视觉和听觉描写内容的提取能力。视觉可从选文的第1段提取“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听觉可提取“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一句。表达的情感是依依不舍之情。 3.试题分析:考查重要语句的作用。“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运用侧面描写突出了船航行速度之快和驾船技术的高超。同时也反映了我希望看到戏的迫切心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两岸悉皆怪石,敧③嵌④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节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释】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避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潭中鱼百许头  可: 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境过      清:__________________

(3)流数十步      南:_________________

(4)不可状        名: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分别是什么意思?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校文学社准备举办一场关于民间文化的知识讲座,请根据下面的对话,替社长拟写一则邀请函.

社长:周老师,我们打算邀请民俗作家张老师来校作一场关于民间文化的知识讲座。

老师:好啊,这对同学们了解民间文化很有帮助。什么时候?

社长:打算安排在下周三(2月22日)下午4点,就在学校二楼阶梯教室。

老师:那天二楼阶梯教室有公开课,放一楼阶梯教室吧。你写一则邀请函吧。

社长:好的,我这就去写。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舒伯特,我仍然迷恋他,他是一个被遗忘了的世界,我最近弹的《a小调钢琴古今奏鸣曲》,即李赫特在上海弹过的,自己弹了才越来越觉得它的伟大、深刻和朴素。

……

除了音乐,我的精神上的养料就是诗了。还是那个李白,那个热情澎湃的李白,念他的诗,不能不被他的力量震撼;念他的诗,我会想到祖国,想到出生我的祖国。”

上面的文段选自《____________》(书名)。这封信是由 ______  写给父母的,谈论了自己对____________  、  ______ 的热爱,表达了艺术家的赤子之心和真诚情感。

 

查看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2)_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诗经·式微》)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子衿》)

(4)《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了游鱼自由自在、轻灵游动的姿态。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