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黝黑(yǒu) 亘古(ɡ...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黑(yǒu)    古(ɡènɡ)    轻(bó)   心如意(chènɡ)

B. 强 (jué)   然(mò)    红(yān)    锋芒毕(lù)

C. (mái)  慰(jiè)   戏(nüè)  扣人心(xuán)

D. (cāo)  劲(jìnɡ)    进(lè)   惟妙惟(xiào)

 

B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常用字字音。A项中,薄bó, 称chèn,不能读作“chénɡ”或“chènɡ”;C项中,谑xuè,弦xián; D项中,勒lēi。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复习时应注意“谑”的形近字“虐”,“弦”“勒”这样的多音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要求作文。

“酿”字,有这样一个解释:渐积而成。学习上,日积月累,有所收获;工作中,认真勤恳,必有回报;生活中,用心感悟,品味万千。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用心、用情,定能酿造出属于自己果实。

请以“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立意自定,真情实感;(2)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于“×××”代替。(3)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天使儿

凌鼎年

①上天真是不公,娄城大画家商未央的儿子葵葵竟是个低能儿。葵葵16岁,智力最多是小学三年级水平,出门一看到大红大绿的色彩就亢奋,发出让人害怕的怪叫声。

②一次,商未央参加市文联组织的采风活动,到皖南山区写生,为期半个月。临走前,他再三叮嘱妻子,别让葵葵到外面乱跑,免得出什么意外。妻子说,放心,这孩子智商是低了些

可从不闯祸。妻子要上班,无法时时陪葵葵,商未央买来不少玩的、吃的,一古脑儿交给葵葵。

③商未央走后第三天,妻子来电,说葵葵用颜料在墙上画得一塌糊涂。只要葵葵不吵着到外面去,就让他涂吧,最多浪费点颜料罢了,他无奈地说。

④当商未央携着厚厚一叠写生稿回到家时,他惊呆了。家里的白墙涂满了颜料,七彩斑斓,色泽耀眼。猛一看,他有一种震撼的感觉,那是一种气势,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奔放、扑面而来、逶迤远去的气势。那色块的突兀,那色彩的流动,让人匪夷所思,耳目一新。细看画面,似乎画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画,完全没有具象。商未央作为一个专业画家,他立时有了一种莫名的激动,这难道是葵葵画的?

⑤他走进葵葵的房间时,葵葵已倒在沙发上睡着了,手里还握着画笔,衣服上斑斑点点,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快乐。“我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家里被涂成这样,我真的很抱歉。”妻子歉意地说。“不不,你没错,还得谢谢你呢。你没看出这些画很有灵气、很有个性吗?”商未央的兴奋溢于言表。

⑥商未央把这些画仔细研究了一天,最后定名为《无题》,拍了照,寄给报社。记者大感兴趣,据此写了题为《天使儿的处女作》的报道。报道的发表,使娄城的市民都知道了这个“天使儿”就是大画家商未央家的低能儿。

⑦也许是那《无题》的照片太小,看不出名堂,娄城老百姓议论的很少是画的本身,更多的是商未央怎么会生出这么个弱智儿子。有人说:老天就是公平,商未央名声赫赫,才气逼人,可偏生了个傻儿子,这叫平衡,世上的好事哪能全让他占了。

⑧这一报道,引起了电视台的兴趣,电视台来了两位记者,原来他们只想拍一两分钟的新闻片,可一见满屋满墙的画,就激动起来了,立刻改变了主意,拍起了专题片,还专门采访了葵葵。葵葵说话颠三倒四,让记者摸不着头脑,但他一拿起画笔,那投入状、兴奋状,很入镜。也是巧,不久就是国际助残日,电视台精心制作的《天使儿的杰作》专题片,不但在娄城电视台播放了,还作为宣传片送到了省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商未央比自己取得了成功还激动,为此,专门给报社写了篇《发现、鼓励、培养》的文章。

⑨在一片叫好声、惊叹声中,也夹杂着些许不和谐的声音。诸如这商未央也不知作了什么孽,生了个傻儿子,如今又用傻儿子来作秀、炒作,真不要脸……

⑩妻子忍不住说:“你为什么不解释呢?葵葵不是我们的亲生儿子,孩子的父母在车祸中丧生了,你不嫌葵葵是低能儿,收养了他……”

⑾商未央止住妻子的话头:“由他们说吧,葵葵就是我们的儿子,我们的天使儿……”

1.简要说说第(1)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2.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有人说:老天就是公平,商未央名声赫赫,才气逼人,可偏生了个傻儿子。

3.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

4.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商未央的形象特点。

5.天使儿在文中有哪些含义?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美不美,大脑说了算

①那些在很多“凡人”眼里看起来的信手涂鸦,怎么一到艺术家眼里就成了了不得的“神来之笔”?到底是他们夸大其词、装模作样,还是你眼睛出了问题?

②美好的事物谁都喜欢。但“美”同时又是一个神秘而主观的词,对于美的理解和看法,人跟人之间可能相去甚远。比如,面对同一幅毕加索的画,有人激动不已,觉得这简直是传世尤物,但也有人对此毫无感觉——不就是一堆不规则图形的随意拼凑吗?

③你看,不同的审美眼光很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那么,为什么面对同一个对象时常会出现“有人欢喜有人愁”的状况呢?

④为此,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让志愿者观察了 70 幅抽象派绘画作品和 80 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并让他们记录下自己对每一幅作品的喜爱程度。就结果来看,两种类型的绘画作品得分都很低,志愿者大都反应看不懂这些画作或压根儿没有什么感觉。

⑤随后,学者给他们颅腔的左背外侧前额皮质进行了直流电刺激(向大脑发送的微弱电脉冲,过程中志愿者完全无法察觉)或“假”刺激。结果显示,被直流电刺激过的志愿者对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大大提高了。在他们看来,这些画作无论是视觉冲击力还是情感表现力,都有了更立体而丰富的含义。而接受“假”刺激的志愿者则没有发生这种变化。

⑥看来,“审美”这件事还真是有天赋的。是不是做“画家的料”还得大脑说了算。

⑦其实,不仅“美”的体验可以靠后天大脑刺激,许多其他方面的能力都可以通过人为刺激“激发”。比如,一些实验也证实,刺激大脑的特定区域能够提高志愿者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那些之前难倒他们的“奥数”,经过大脑电脉冲刺激,瞬间成为“一碟小菜”。另外,也有一些实验发现,对大脑特定区域的刺激还能提高动作技能的学习,从而帮助运动员更快地掌握一个新的高难度动作,也使得音乐家能够更熟练地“把玩”一种新的乐器。

⑧除了锦上添花之外,学者发现,对大脑的电刺激还能雪中送炭。比如,神经系统科学家认为,这项技术对抑郁症患者来说或许就是一个福音。在他们眼里,周围世界的色彩和美好都被压抑遮挡了,而只要找到与之相关的大脑区域并进行电刺激,则有可能唤回他们对过往的美好回忆,从而增加对生活的信心和乐趣。

⑨但学者也指出,人们还是应该尊重和接受自然规律。除非治病、救人或其他紧急关头偶尔为之,否则,人为控制大脑,以期“升级”自己能力的事儿还是在科幻电影里看看就好。

1.阅读全文,说一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大脑说了算”的。

2.第②段画线句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说说第③段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请具体分析首句的“寒”“独”两字营造出了怎样的不同寻常的意境?

2.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与赏析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

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功,食八百户。更赐爵列侯,号为舞阳侯。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岂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删减)

【注】①关:函谷关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从高祖起丰

B. 先帝/不以臣卑鄙

C. 学而不思/则罔

D. 今齐地方/千里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樊哙是沛县人,原以杀狗卖狗肉为生,后随汉高祖起事。成功后,先在刘邦门下做舍人,后被封为舞阳侯。

B. 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通过项伯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做封锁函谷关之事。

C. 樊哙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用自己的身体挡在刘邦的前面,还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D. 刘邦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精神疲惫。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项伯常蔽之______

沛公______

食八百户______

哙等见上流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