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资]盘缠。②[审]详细。③[稽]探究、考察。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汉语。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2.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1.(1)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下的那个吕蒙了。 (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 或一天天地) 进步,那就会每天 ( 或一天天地) 退步。 2.共同之处:人只要学习,就会有收获。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不同之处:【甲】文叙述了只要乐于学习,就会学有所成;【乙】文讲述了与别人共同讨论的必要。) 【解析】甲出自《孙权劝学》 选自《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创作年代:北宋 乙出自《与友人书》选自《续古文观止》 作者:顾炎武 创作年代:明末清初 1.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对文言句式的翻译。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为学”“才略”,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2.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疏通文字,读懂内容,从两文所说的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式等方面比较内容的异同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

(1)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2)沙鸥翔集,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3)今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_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5)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6)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7)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8)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9)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只要在污浊现实中坚守人格、坚持理想,即便做一个农夫也无怨无悔的心声。

(10)位卑未敢忘忧国,我国的古诗中有许多关心国家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西面

B. 折蛇行                  斗:北斗星

C. 石底以出                卷:弯曲

D. 神寒骨                  凄:凄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如鸣佩环,心乐   渔人甚异    B. 潭西南望   太守归宾客从

C. 不可知源   今有人于此,舍文轩    D. 其境过清    中有足乐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心,实则写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B. 本文写景,按游览观察的顺序,非常自然:循声而入发现小石潭,环顾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观察了小石潭里的游鱼,近看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后写离开小石潭的情景。

C. 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

D. 这篇散文通过生动地描写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对小石潭深深的喜爱之情。

 

查看答案

(2017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的“体”与“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人;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积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无用?这些围绕“读书”而产生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

关于读书,可以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大致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本根、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功用功能。

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这里的“有益”和“致用”都意在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的功利诉求。从这个角度考量,读书利国利民、利人利己。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得生存技能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通过读书,人们可以到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

然而,对实用功利的追求只是读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强调读书的实用功能,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种劝学篇,主要用读书的好处和用处来激励人们学习,会养育狭隘的读书观念。

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当我们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时,就意味着读书是一种专属于人的活动,读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读书的根本要义是“人性养成”,“人文化成”。从这种意义出发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到读书的至境。

一般来说,受功利之“用”驱使的读书可归为“要读书”一类,而怀有“体”之情怀的读书则可称之为“好读书”。“要读书”乃是“五经勤向窗前读”,与之相反,“好读书”偏偏是“闲来无事好读书”。以前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面说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常觉得不着边际。因为既然是读书,便应该正襟危坐,皓首穷经,衡量得失,怎么能“不求甚解”呢?读书而不好好学习,兴之所至,随性自然,算是什么好学上进?后来,渐有所悟,是因为明白了孔子的感叹:十年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这是孔子对于知识与人生宿命的感叹,“知天命”后也就熄灭了“志于学”的功利之心,最终达到“从心所欲”、领悟人生的境界了。

归根到底,“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后者往往可以不执着于书本身,前者却陷于斤斤计较。带着患得患失的心去读书,有时候就会执着于一念而忘记了风来水面与月到中天。

雅文深境,幽思明悟,在一方局促的生命空间里,俯仰于天地大化之间,不正是读书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吗?

(文/杨平,有删改)

1.下列对读书的“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读书的“用”是指读书能满足人的实用功诉求。

B. 人与一般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所有的人都追求读书之“用”。

C. 追求读书的“用”,在阅读时往往会执着一念,衡量得失。

D. 过分强调读书的“用”会让读书的观念变得狭隘。

2.下列对读书的“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读书的“体”指的是获得超越实用功利的人生体悟。

B. 从“体”的层面看,作者对“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认可的。

C. 不断追寻读书的“体”,就可能逐步达到“从心所欲”的境界。

D. “好读书”就是从“体”的层面专心读书,只关注书本身的内容。

3.下列对读书的“体”与“用”的联系和区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读书的“体”与“用”从不同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读书”这一问题。

B. 读书的“用”就是读书的“体”外化而生成的实用功能。

C. 读书的“体”与“用”的差别就是读书有用与无用的差别。

D. 对读书的“体”与“用”的不同追求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追求。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把快乐传染给周围的人,我们善待周围的世界。②既然没有人能代替我们切肤之痛的苦恼,也就没有人能指责我们的独自快乐。③人是可以独自快乐的,因为人的感觉不相通。④从这个意义上说,快乐不仅仅是一种情绪,更是一种德行。⑤不要以为快乐是自私的,当我们快乐的时候,我们就播种快乐的种子。

A. ③②⑤①④    B. ⑤①②③④

C. ③②①⑤④    D. ⑤②①③④

 

查看答案

有的同学喜欢引用孔孟的名言写毕业赠言,下列赠言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初中三年,你始终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这让我十分钦佩。

B. 希望你能时刻记住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劝诫,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

C. 铭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勿强求,“人和”不能丢。

D. 困难是暂时的,切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