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父异焉(______)
(2)或以钱币乞之(______)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语言平实而又不乏感情色彩,写了方仲永从幼年的天资过人、少年时的才能衰退到青年时沦为平庸之人的三个阶段,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
B. 本文开篇就交代仲永“世隶耕”,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也暗示了造成他“泯然众人”命运的家庭背景。
C. “余闻之也久”的“之”指的是方仲永的父亲带着他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的情形,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下文的“见”十分自然。
D. 作者在材料安排上别出心裁,想突出仲永才能衰竭却略写这部分,而是详写仲永幼年极富天资来进行铺垫与衬托,以此告诫我们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学会认真观察,大自然就能够教给我们很多东西,仿照给出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给我们做人要坚韧;成熟的麦穗低下头颅,那是在教给我们做人要谦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祖国各地,有名的塔和无名的塔,真是数不胜数,千姿百态。(把“有名的塔和无名的塔”改为“有名气的塔和无名气的塔”)
B.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了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后,舞者们那优美的舞姿、动人的歌声还萦绕在观众的耳边。(把“萦绕在观众耳边”改为“浮现在观众的脑海”)
C. 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把“无时无刻不忘”改为“无时无刻不在”)
D. 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青年师生为主。(删去“大多”或者“为主”)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竟在这异国他乡萍水相逢,都高兴得不得了。
B. 我们站在塔上,观赏两岸风光,十四十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和院落鳞次栉比。
C. 面对自己的强项,他说得振振有词,专家学者们也表示心服口服。
D. 收藏在卢浮宫的艺术品真是美轮美奂,深深地吸引着参观者的眼球。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 niàng(________)。
(2)在威尼斯谁也没有权利变更既成的法律;要是开了这一个恶例,以后谁都可以借口yǒu lì kě yúan(________)。
(3)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shēn suì(________)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
(4)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他们的传统是yǐn jǐng shòu lù(________),即使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__________________)。 (乐府民歌《木兰诗》)
(3)杜牧《泊秦淮》中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的《泊秦淮》)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
(5)请默写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