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童年都去哪儿了 【案例回放】 A.某电视台一档少...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童年都去哪儿了

【案例回放】

A.某电视台一档少儿才艺节目,让一位5岁的小女孩穿上“性感露背装”学扭臀。接着主持人问小女孩:“你在幼儿园里有没有交上男朋友啊?”……

B.在一则儿童食品电视广告中,一个小男孩学着古代皇帝的样子,一边背着手踱步,一边用极其成人化的口吻说:“吃方块酥,享皇帝福,我是小皇帝!”

C.某市新华书店,一本名为《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的书堂而皇之地摆在儿童读物柜台,其中充斥着暴力、色情、惊悚等不堪入目的内容。

【调查统计】

儿童对电视广告的反应调查

求购行为

无明显反应

模仿广告词

不相信

其他

19.6%

27.5%

33.5%

11.4%

8%

 

【网友声音】

@小黄蜂:在这个泛娱乐时代,儿童难以摆脱“被看”的命运,成为大众逗乐的工具。大众有一种畸形的癖好,他们愿意观看儿童对成人的戏仿,这种不伦不类的娱乐性场面让他们感到满足和得意。

@胡桃夹子:儿童电视广告对儿童的负面危害不仅仅是让孩子在语言使用上出现早熟,更加严重的危害是使孩子由于语言的影响进一步发展成为思想早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小大人”。

@没枝叶的树:许多家长高呼“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这种急躁的拔苗助长的心态里,儿童的天性被摧折了,发展的基础断裂了,像被拔过苗的庄稼那样逐步枯萎。

【专家看法】

陈沉(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真人秀节目或者娱乐节目并不是要排斥儿童的参与,而应该确保正确的参与形式和评价标准,越不符合儿童身份年龄的表演内容,越是能得到肯定和追捧这一标准应该被终止。

陈志雄(心理咨询师):儿童成人化倾向同时受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影响。人的健康心理成长是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的,如果直接跳开某个成长阶段的活动和经历,很可能给孩子的心智带来不可逆转的空缺与伤害。

姚倩(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网络中大量的色情、暴力、恐怖的内容,使儿童仅仅坐在电脑前便打开了进入成人世界的大门,在情感经历上便越来越早熟,缩短了由儿童走向成人化的时间。

张雪梅(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在成人化的网络游戏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孩子们互相打杀,可能会把虚拟世界里的一些仇恨带到生活中来,实施一些报复行为或者说伤害行为,最终导致违法犯罪这种现象的发生。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的作者):正是现代传媒影响才使童年过早“消逝”。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伪成人”,实在令人痛心和尴尬。

1.下列关于童年过早“消逝”原因的概述,与以上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大众对儿童戏仿成人的畸形癖好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急躁心态。

B. 电视广告中儿童的成人化语言容易被儿童模仿。

C. 儿童阅读成人化源于对成人世界的好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D. 网络世界里成人化的内容,使儿童容易在情感经历上越来越早熟。

2.下列关于儿童过早“成人化”的危害表述,与以上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容易引起孩子语言、情感、思想的早熟。

B. 可能给孩子的心智带来不可逆转的空缺与伤害;容易导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C. 儿童的天性被摧折,发展的基础断裂。

D. 学校的过度教育与超前教育其实是拔苗助长。

3.针对【专家看法】中尼尔·波兹曼的观点,请你站在儿童的立场,发表不同的观点,阐述相应的理由。

 

1.C 2.D 3.示例:现代传媒不一定使童年过早“消逝”。因为它可以让儿童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反而可以增强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儿童的求知欲等。 【解析】 1.试题分析:C. “儿童阅读成人化源于对成人世界的好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与以上材料不相符。C选项表述的是“儿童阅读成人化”的原因,不是童年过早“消逝”的原因; 2.试题分析:D.“ 学校的过度教育与超前教育其实是拔苗助长” 以上材料不相符。选项表述的观点,材料中没有谈及。 3.试题分析:三个要点:1请你站在儿童的立场,2发表不同的观点,3阐述相应的理由。答案示例:现代传媒不一定使童年过早“消逝”。因为它可以让儿童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反而可以增强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儿童的求知欲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经历。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兼并。创户帖以便稽民。帝取为式,颁行天下。伐石筑堤,作水门蓄泄,护濒江田,百姓咸赖。有坐盗麦舟者,论死数十人。灌覆按曰:“舟自漂至,而愚民哄取之,非谋劫也。”坐其首一人,余悉减死。灌丰裁严正,而为治宽恤类此。洪武四年召入京,病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

【注释】①环所居筑场种树: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②擢:提拔。下文中的“迁”、“除”都与此相类似,授予官职的意思。③豪右:豪强。④覆按:复审案件。⑤丰裁:风纪。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命筑城泰州/遂至承天寺张怀民

B. 师/余人各复至其家

C. 水门蓄泄/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D. 其首一人/满寂然

2.请用三条“/”给文中的句子断句。

盗 蜂 起 灌 率 武 勇 结 屯 林 中 盗 不 敢 入 一 乡 赖 以 全

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陈灌是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父______

(2)以钱币乞之______

(3)日仲永环谒于邑人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语言平实而又不乏感情色彩,写了方仲永从幼年的天资过人、少年时的才能衰退到青年时沦为平庸之人的三个阶段,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

B. 本文开篇就交代仲永“世隶耕”,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也暗示了造成他“泯然众人”命运的家庭背景。

C. “余闻之也久”的“之”指的是方仲永的父亲带着他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的情形,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下文的“见”十分自然。

D. 作者在材料安排上别出心裁,想突出仲永才能衰竭却略写这部分,而是详写仲永幼年极富天资来进行铺垫与衬托,以此告诫我们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学会认真观察,大自然就能够教给我们很多东西,仿照给出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给我们做人要坚韧;成熟的麦穗低下头颅,那是在教给我们做人要谦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祖国各地,有名的塔和无名的塔,真是数不胜数,千姿百态。(把“有名的塔和无名的塔”改为“有名气的塔和无名气的塔”)

B.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了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后,舞者们那优美的舞姿、动人的歌声还萦绕在观众的耳边。(把“萦绕在观众耳边”改为“浮现在观众的脑海”)

C. 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把“无时无刻不忘”改为“无时无刻不在”)

D. 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青年师生为主。(删去“大多”或者“为主”)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竟在这异国他乡萍水相逢,都高兴得不得了。

B. 我们站在塔上,观赏两岸风光,十四十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和院落鳞次栉比

C. 面对自己的强项,他说得振振有词,专家学者们也表示心服口服。

D. 收藏在卢浮宫的艺术品真是美轮美奂,深深地吸引着参观者的眼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