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A,多么体面的A,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及至走上帮儿车,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为把别人落在后面。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原先他以为拉车是拉着条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险。现在,他故意的耍坏;摔死谁也没有大关系,人都该死!
(乙)
B双手抱着头,陷入了痛苦的沉思。他的一生,从童年到最近,一幕一幕地在他眼前闪现。这二十四年究竟过得好还是不好?他在头脑里一年又一年地回想着,像一位铁面无私的法官,逐年加以审查,结果他非常满意:他这短暂的一生过得还不算坏。他也犯过不少错误,其原因或是由于愚蠢,或是由于年轻,然而大半还是由于自己的无知。然而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事,在火热斗争的日子里他没有睡大觉;在争夺政权的严酷搏斗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岗位;在那革命的红旗上也有他的几滴鲜血。
他在全部精力耗尽以前没有离开过队伍。现在,他被病魔击倒,不能坚守前沿阵地,他只剩下一条路——进后方医院。
1.两个选段分别出自哪部作品?其中的人物是谁?
(1)(甲)出自《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A”是______________。
(2)(乙)出自《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B”是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个文段中人物的命运如何?试分析造成他们命运的原因。
3.有人说,社会是一个大染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也有人说,要出淤泥而不染。社会对于人的成长到底有着怎样的作用呢?读了以上两部名著,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100字之内)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陪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要有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一朵一朵的阳光
周海亮
七月的阳光直直地烘烤着男人的头颅,男人如同穿在铁扦子上的垂死的蚂蚱。他穿过一条狭窄的土路,土路的尽头,趴着一座石头和茅草垒成的小屋。男人在小屋前站定,擦一把汗,喘一口气,轻轻叩响铁锈斑斑的门环。少顷,伴随着沉重的“嘎吱”声,一个光光的暗青色脑壳出现在他的面前。
“你找谁?”男孩扶着斑驳的木门,打量着他。
“我经过这里,迷路了。”男人专注地看着男孩,“能不能给我一碗水?”他目送着男孩进屋。然后在门前的树墩坐下。
男孩端来了水。男人把一碗水一饮而尽。那是井水,清冽,甘甜,喝下去,酷热顿消。男人满足地抹抹嘴,问男孩:“只有你一个人吗?你娘呢?”
“她下地了。”男孩说,“她天黑才能回来,回来的路上她会打满一筐猪草;回来后还得做饭,吃完饭她还得喂猪,或者去园子里浇菜……除了睡觉,她一点儿空闲都没有。今天我生病了,我没陪她下地。”
“你生病了吗?”男人关切地问他。
“早晨拉肚子。不过现在好了。”男孩眨眨眼睛说。
“你今年多大?”男人问他,“七岁?”
“你怎么知道我七岁了?”男孩盯着男人。
男人探了探身子,他想摸摸男孩青色的脑壳。男孩机警地跳开,说:“我不认识你。”
“你们怎么不住在村子里了?”男人笑笑,手僵在空中。
“本来是住在村子里的,我爹和别人打架,把人打残,跑了,娘说她在村子里抬不起头,就搬到山上来。娘说他的罪,顶多够判三年,如果他敢承担,现在早就出来了……可是他跑了。”
男孩又给男人一碗水,男人再次喝得精光。燥热顿消,久违的舒适从牙齿直贯脚底。男人将空碗放在树墩上,问男孩:“你和你娘,打算就这样过下去吗?”
男孩仰起头:“娘说,在这里等爹。”
“可是他逃走了。他怕坐牢,逃走了……你们还能等到他吗?”
“不知道。”男孩说,“我和我娘都不知道。可是娘说我们在这里等着,就有希望。如果他真的回来,如果他回来以后连家都没有了,他肯定会继续逃亡。那么,这一辈子,每一天,他都会提心吊胆……”
“就是说你和你娘仍然在乎他?”
“是的。他现在不是我爹,不是娘的男人。”男孩认真地说,“可是如果他回来,我想我和我娘,都会原谅他的。”
男人叹一口气,站起来,似乎要继续赶路。突然他顿住脚步,问男孩:“你们为什么要砍掉门前这些树?”
“因为树挡住了房子。”男孩说,“娘说万一哪一天,你爹知道我们住在这里,突然找回来,站在山腰,却看不到房子,那他心里,会有多失望呐!他会转身就走,再也不会回来吧?娘砍掉这些树,用了整整一个春天……”
男人沉默良久。太阳静静地喷射着火焰,世间的一切仿佛被烤成了灰烬。似乎,有生以来,男人还是头一次如此畅快地接受这样炙热的阳光。
他低下头,问男孩:“我能再喝一碗水吗?”
这一次,他随男孩进到屋里。他站在角落里,看阳光透过窗棂爬上灶台。
“看到了吗?”男孩说,“灶台上,有一朵阳光。”
“一朵?”
“是的,娘这么说的。娘说阳光都是一朵一朵的,聚到一起,抱成团,就连成了片,就有了春天。分开,又变成一朵一朵,就有了冬天。一朵一朵的阳光聚聚合合,就像世上的人们,就像家。”男孩把盛满水的碗递给男人,“娘还说,爬上灶台的这朵阳光,某一天,也会照着爹的脸呢。”
男人喝光第三碗水。他蹲下来,细细打量男孩的脸。男人终于流下一滴泪,为男孩,为男孩的母亲,也为自己。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哽咽着,塞给男孩。他说:“从此以后,你和你娘,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可是你们,至少,还得等我三年。”
照片上,有年轻的男人、年轻的女人,以及年幼的男孩。
男人走出屋子,走进阳光之中。一朵一朵的阳光,抱成了团,连成了片,让男人不想再逃了……
1.本文写男人喝了三碗水,但每次喝完水的感受都不同,阅读文章,填写下面表格。
| 心理 | 原因 |
男人把一碗水一饮而尽 | 解决了饥渴,酷热顿消 | |
男人再次喝得精光 | 舒适 | |
男人喝光第三碗水 | 被妻子的宽容和善良感召 |
2.小说在结尾才暗示男人就是男孩儿的父亲,而前文有多处伏笔,请找出四处。
3.结合语境,赏析下面句子和加点词。
①下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七月的阳光直直地烘烤着男人的头颅,男人如同穿在铁扦子上的垂死的蚂蚱。
②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表现了男人怎样的心理?
男人笑笑,手僵在空中。
4.小说题目“一朵一朵的阳光”有什么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童年都去哪儿了
【案例回放】
A.某电视台一档少儿才艺节目,让一位5岁的小女孩穿上“性感露背装”学扭臀。接着主持人问小女孩:“你在幼儿园里有没有交上男朋友啊?”……
B.在一则儿童食品电视广告中,一个小男孩学着古代皇帝的样子,一边背着手踱步,一边用极其成人化的口吻说:“吃方块酥,享皇帝福,我是小皇帝!”
C.某市新华书店,一本名为《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的书堂而皇之地摆在儿童读物柜台,其中充斥着暴力、色情、惊悚等不堪入目的内容。
【调查统计】
儿童对电视广告的反应调查
求购行为 | 无明显反应 | 模仿广告词 | 不相信 | 其他 |
19.6% | 27.5% | 33.5% | 11.4% | 8% |
【网友声音】
@小黄蜂:在这个泛娱乐时代,儿童难以摆脱“被看”的命运,成为大众逗乐的工具。大众有一种畸形的癖好,他们愿意观看儿童对成人的戏仿,这种不伦不类的娱乐性场面让他们感到满足和得意。
@胡桃夹子:儿童电视广告对儿童的负面危害不仅仅是让孩子在语言使用上出现早熟,更加严重的危害是使孩子由于语言的影响进一步发展成为思想早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小大人”。
@没枝叶的树:许多家长高呼“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这种急躁的拔苗助长的心态里,儿童的天性被摧折了,发展的基础断裂了,像被拔过苗的庄稼那样逐步枯萎。
【专家看法】
陈沉(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真人秀节目或者娱乐节目并不是要排斥儿童的参与,而应该确保正确的参与形式和评价标准,越不符合儿童身份年龄的表演内容,越是能得到肯定和追捧这一标准应该被终止。
陈志雄(心理咨询师):儿童成人化倾向同时受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影响。人的健康心理成长是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的,如果直接跳开某个成长阶段的活动和经历,很可能给孩子的心智带来不可逆转的空缺与伤害。
姚倩(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网络中大量的色情、暴力、恐怖的内容,使儿童仅仅坐在电脑前便打开了进入成人世界的大门,在情感经历上便越来越早熟,缩短了由儿童走向成人化的时间。
张雪梅(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在成人化的网络游戏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孩子们互相打杀,可能会把虚拟世界里的一些仇恨带到生活中来,实施一些报复行为或者说伤害行为,最终导致违法犯罪这种现象的发生。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的作者):正是现代传媒影响才使童年过早“消逝”。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伪成人”,实在令人痛心和尴尬。
1.下列关于童年过早“消逝”原因的概述,与以上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大众对儿童戏仿成人的畸形癖好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急躁心态。
B. 电视广告中儿童的成人化语言容易被儿童模仿。
C. 儿童阅读成人化源于对成人世界的好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D. 网络世界里成人化的内容,使儿童容易在情感经历上越来越早熟。
2.下列关于儿童过早“成人化”的危害表述,与以上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容易引起孩子语言、情感、思想的早熟。
B. 可能给孩子的心智带来不可逆转的空缺与伤害;容易导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C. 儿童的天性被摧折,发展的基础断裂。
D. 学校的过度教育与超前教育其实是拔苗助长。
3.针对【专家看法】中尼尔·波兹曼的观点,请你站在儿童的立场,发表不同的观点,阐述相应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①,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②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经历。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③兼并。创户帖以便稽民。帝取为式,颁行天下。伐石筑堤,作水门蓄泄,护濒江田,百姓咸赖。有坐盗麦舟者,论死数十人。灌覆按④曰:“舟自漂至,而愚民哄取之,非谋劫也。”坐其首一人,余悉减死。灌丰裁⑤严正,而为治宽恤类此。洪武四年召入京,病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
【注释】①环所居筑场种树: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②擢:提拔。下文中的“迁”、“除”都与此相类似,授予官职的意思。③豪右:豪强。④覆按:复审案件。⑤丰裁:风纪。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寻命筑城泰州/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 延师/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 作水门蓄泄/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 坐其首一人/满坐寂然
2.请用三条“/”给文中的句子断句。
盗 蜂 起 灌 率 武 勇 结 屯 林 中 盗 不 敢 入 一 乡 赖 以 全
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陈灌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父异焉(______)
(2)或以钱币乞之(______)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语言平实而又不乏感情色彩,写了方仲永从幼年的天资过人、少年时的才能衰退到青年时沦为平庸之人的三个阶段,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
B. 本文开篇就交代仲永“世隶耕”,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也暗示了造成他“泯然众人”命运的家庭背景。
C. “余闻之也久”的“之”指的是方仲永的父亲带着他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的情形,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下文的“见”十分自然。
D. 作者在材料安排上别出心裁,想突出仲永才能衰竭却略写这部分,而是详写仲永幼年极富天资来进行铺垫与衬托,以此告诫我们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