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2017年中考甘肃盐城卷)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湛蓝的海,洁白的云,时尓有几只海鸥掠过船舷,眼前的一切真是栩栩如生。
B. 它们的叶子和花都不一样,各有各的鲜为人知的秘密,可惜我知道的太迟了
C. 多年来,老校长为了这群孩子成长,起早贪黑,处心积虑,他的功劳不能忘记。
D. 到新学校后,班集体相敬如宾的和谐氛围让张晓亮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
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晦暗 羁绊 岛屿 香蒲
B. 蓦然 幅射 斡旋 严峻
C. 博击 飘移 怅惘 争讼
D. 蕴藻 沟壑 娇洁 翩然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偏僻(bì) 浓稠(chóu) 棹(zhào) 劫难(nán)
B. 糜子(méi) 冗杂(rǒnɡ) 潮汐(xī) 两栖(xī)
C. 家眷(juàn) 沙砾(lì) 干酪(lào) 追溯(sù)
D. 亢奋(kànɡ) 助兴(xīnɡ) 缄默(xián) 旺相(xiànɡ)
请以“沉醉在 的世界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读书”“足球”“音乐”“科技制作”“社会实践”等;
②不少于600字;
③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
明年还种棉花
王生文
连续几个响晴的日子,地里的棉花赶趟儿一般裂开了嘴,炸花天到了。
桂枝有些急了,踮起脚,不时地往村口望,口里还冒出一句:“怎么还不来呢?”
桂枝是在望连婶,一个异乡的老寡妇。这些年,一到炸花天,连婶就赶来给她家摘棉花,前后十来天,桂枝家像添了一口人。连婶除了下地摘棉花,还帮衬她照顾孩子做些家务。桂枝婆婆去世得早,感情上拿连婶当婆婆看。每到棉花摘得差不多了,连婶也就要走了,五角钱一斤,这是外乡客来旱区摘棉花的行市,桂枝会包零不去尾地跟连婶结算。连婶每次接过钱,都会久久地握着桂枝的手说,姑娘,要不是兰兰念书,我哪会要你这些钱。
就因为知道了连婶的家境,桂枝每年就不雇别人了。好多人家抢着雇年轻妇女,而且还一雇几个,赶着太阳好晒棉花。可桂枝不,三十多亩地就交给连婶一人。连婶是指望她家来雇的,能帮她一把就帮一把。连婶心眼好做事实在,几千斤棉花里寻不出半片叶子。
可是,连婶今年怎么还不来呢?有好几批做雇工的都求上门来了,要不是等连婶,她早答应别人了。桂枝一边在心里急,一边又对自己说还等等吧,就当是还帮连婶最后一年,明年说什么也不种棉花了。
其实,自从去年村里有了第一台玉米收割机,桂枝就不想种棉花了。种玉米方便,机械收割,田边过秤,利利索索,不像种棉花那样时间拖得长。那天,跟连婶结过账,照例把连婶送到村口,桂枝想再不说就没有机会了,便鼓起勇气,说,连婶,种棉花可真麻烦,又累人,要不是遇上你,我早就改种玉米了。
谁知连婶说,麻烦什么,不就是摘棉花吗?婶这双手只会摘棉花,就是手脚慢了点,只要姑娘不嫌弃……
哪里的话,这些年多亏了婶。
姑娘,亏不亏的,婶心里有数。明年一进炸花天,婶还来给你家摘棉花。
话说到这个份上,桂枝也不好把话再往回拉,只得顺着说,那好,明年我就还种一年棉花……
到底还是把连婶盼来了。一年不见,桂枝感觉连婶脸上的沟壑比去年细密了些,再有一个变化是连婶用上了手机。不等桂枝开口,连婶连连说来迟了,来迟了,是那种道歉的口气。接下来的几天里,露水还没干连婶就急着下地,而每次回来天都擦黑了,桂枝便劝她慢慢摘不要太累了自己,连婶口里应承,却还是那样早出晚归。每晚收拾完,连婶的手机准会按时响起,她掩上门去接电话,一接就是半天。桂枝看在眼里,笑了,心里说还保密呢。
这天晚上,连婶的手机又响了,也许是疏忽忘了掩上门,让从门前经过的桂枝听了个真真切切,再赶紧也要四天……
你不要再催了,说什么也要帮你桂枝姐把今年的棉花摘完……
难怪连婶这么赶紧的,原来是兰兰在催她回家。桂枝等连婶接完电话,走进房间,对她说,婶,家里有事,你怎么不跟我说呢?
连婶没想到桂枝听见了她的电话,见瞒不住了,只好如实说,婶是从城里偷着出来的……
桂枝既惊又喜,婶,你进城了?
可不是,跟兰兰他们住一起了。没曾想,兰兰怀上了,闹什么反应……
婶,照顾兰兰这可是大事,你偷偷跑出来干什么?
去年答应了你的,婶能不来吗?再说,又一年没见你们一家了……
这回,桂枝是酸在眼睛里,泪水差点儿溢了出来。她侧过脸去,抹了一把,不由分说就动手给连婶收拾包裹,她决计明天一早就让连婶回城去。
账,当晚就结算了,这次的零头有些大,连婶要除掉,桂枝却仍要往整里包。连婶认真了,说,兰兰和女婿都有出息,这次就依了你婶吧。
第二天早晨,桂枝送连婶去搭车。快到村口时,连婶站住了,拉过桂枝的手,说,姑娘,明年你家种玉米吧。
可是,婶……
可是什么?
种棉花的收入还是要高些……
连婶呵呵一笑,姑娘,明年一添外孙,婶的手脚就被捆住了,恐怕偷都偷不出来了。
往下桂枝不知再说什么了,但是,一个想法却是那样不可阻挡地冒了出来,那就是明年还种棉花。
1.赏析文章开头“连续几个响晴的日子,地里的棉花赶趟儿一般裂开了嘴,炸花天到了”,有什么作用?
2.第③节到第⑩节是小说的补叙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些段落交代了哪些内容?
3.小说中的连婶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4.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什么作用。
让善念之花常开不败(人民论坛)
①行走于人生旅途,一个人总要面临诸多选择。有时候,决定经过了充分酝酿;有时候,摇摆常在一念之间。古人云,“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关键时刻如何管控好自己的念头,可谓人生的重要课题。
②据载,包拯在离任端州时,老百姓为表达感激送上一方端砚;包拯发现后,将砚抛入江中以示还于端州。“包公掷砚”,丢掉的虽是一物,摈弃的何尝不是心中“恶念”。古人云,“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与行的辩证关系既关乎思想修养,又在关键时刻考验“念头”。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心有所向,则身有所行;心有所守,则行有所规。如包拯者,长期坚持修养身心、守定清廉,在任何形式的“端砚”考验面前,就都能生发“善念”,而不为所动所诱。
③事实正是这样,一念之善,源于长期的守善;一念之恶,源于长时的趋恶。观察一些落马贪官的案例,他们之所以步入歧途,往往根源于心念放松、信念消散,更在于任由平时小错“积”成大祸。现实中,少数领导干部不自律,一路履历造假欺瞒组织;一些干部平日里遇事不顾公义,自觉有损利益,就会计较没完;还有一些同志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淡漠,甚至跟组织讨价还价,何谈能“顶得上”?“君子检身,常若有过”,倘若能够在生活里、日常中善于勤于修葺自己的思想园地,这“一念”就不会因时光流转而变化,就能做到正能压邪、善会驱恶。
④当然,守持善念并非一劳永逸,需要经常自察、自省、自检。为政者更应该时常扪心自问“为何而从政?”否则,很容易忘记初心、纵容歪念,甚至可能因一念之差,开启向恶的大门。“第一书记”沈浩曾经被朋友“埋怨”,“怎么会到小岗,去哪儿都比小岗强”,他则问自己,“既然来了,还后悔吗?要退缩吗?绝不!”正是这种心念,才让他带领小岗村翻开了干事创业的新篇章,不愧为“人民的好村官”。党员干部就该反复思量:是否只有“官念”,而淡忘了为民的宗旨?是否只藏“财念”,而贪图富贵、安逸享乐?是否存有“权念”,而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如何多些“民念”,为百姓谋福祉,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身”由“心”定,“行”因“念”起,而事在人为,只有时刻把自己摆进去,真心为民、实心做事,才能让善念之花常开不败。
⑤古语云,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古人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代人更应注重身心修为、自我约束。“吾日三省吾身”,洗礼心灵、涤荡灵魂,内正其心、外正其行,才能严以修身、廉洁自律,不断塑造自我。“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由内向外都纯粹、干净的人,才可最终抵达“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境界。
⑥“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校准价值坐标,坚定理想信念,守望心中的绿洲,就不难守住风清气正的精神家园。
1.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第⑥段划线句“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在文中有什么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