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植物也“反恐” ①植物在整个生物界中是最基础的一类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和能量...

 

植物也“反恐”

①植物在整个生物界中是最基础的一类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和能量来源,装点并美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最近,美国科学家又发现了植物的新用途,可以经过基因改造后用来反恐——发现那些隐蔽的炸弹。

②培育出反恐植物的是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女生物学家居恩·梅德福特等人。她们利用植物的自卫反应机制找到了探测炸弹的新方法。

③虽然植物没有像动物一样的感觉器官,也不能像动物一样四处奔跑,但是它们也能感知环境,并能趋利避害,人们可以用植物的这种特性来监测环境。研究人员还通过基因工程改变了植物的自然示警程序,使植物在发现空气中或土壤中有特定化学物质时,能以叶子变色的方式向人们报警。

④梅德福特通过改变植物的基因,令植物能探测到人们指定的物质,并以人人都看得见的方式回应。在植物DNA中有一种受体蛋白,在感受到具有威胁性的刺激物时,就能释放萜烯类化合物,使叶子的表皮增厚,叶片的颜色也随之改变。

⑤目前,梅德福特培育出一批能反恐的拟芥兰,可检测由黄色炸药制成的炸弹。经过测试,这些植物在检测到空气中哪怕一丁点的黄色炸药时,就会出现变色反应,大部分拟芥兰的叶片变黄。也有少部分拟芥兰的叶片变成白色,这是梅德福特认为的最佳变色效果,因为植物本身有黄色叶片,而从绿色到白色的则较少,变色效果明显。在测试中,当炸弹拆除之后,植物又会由白色变为绿色。

⑥研究人员利用电脑软件重新设计植物的受体蛋白质基因,使其能对特定的污染物或炸弹做出反应。一旦植物发现危险物后,内部信号就会促使叶子转变为白色。研究发现,目前植物对炸药的探测能力与狗相当,甚至更好。反恐植物并不需要特定的植物,任何植物通过基因改造后都可以顺利地完成任务,能同时探测多种化学物质。

⑦尽管反恐植物目前对于周围环境中的炸弹需要几个小时才有反应,但研究人员正在不断完善对反恐植物的基因设计,希望能使反应时间减少到几分钟。梅德福特的研究成果吸引了军方和环境部门的关注,军方希望用反恐植物来探测炸弹,而环境部门则希望用反恐植物来监控环境污染。目前,美国军方为这个项目新增了790万美元的拨款,希望研究人员缩短植物对炸弹的响应时间,并让更多的反恐植物变白而不是变黄。

⑧将来,人们进入危险区域,只要带株反恐植物,就可以预知来自炸弹的威胁。美国国防和国土安全部的官员表示,这项新技术几年后可能就会应用于各大机场。美国海军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则表示:“设计用于检测炸药的植物哨兵,最终可能会帮助军队免受简易爆炸装置袭击。”

1.人们利用植物来反恐的依据是什么?

2.目前,科学家对植物反恐研究出了哪些成果?

3.第⑥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文章最后一段中“这项新技术几年后可能就会应用于各大机场”一句中加点词“可能”能否删掉?为什么?

5.针对植物反恐的特点,我们生活中哪些方面可以利用这种特点?

 

1.植物能感知环境,并有趋利避害的自卫反应机制。 2.①通过改变植物的基因,令植物能探测到人们指定的物质,并以人人都看得见的方式回应。②培育出一批能反恐的拟芥兰,可检测到由黄色炸药制成的炸弹。③研究人员利用电脑软件重新设计植物的受体蛋白质基因,使其能对特定的污染或炸弹作出反应。 3.作比较。把植物对炸药的探测能力与狗比较,突出了植物反恐能力强的特点。 4.不能。“可能”表示猜测,并不确定,植物用于各大机场反恐也许不能实现,如果删去,就成了一定能实现,不符合实际,“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①检测装修材料是否合格;②检测室内空气状况等。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根据第(3)段中“虽然……但是它们也能感知环境,并能趋利避害,人们可以用植物的这种特性来监测环境”一句来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提炼能力。从第(4)段可提炼出“通过改变植物的基因,令植物能探测到人们指定的物质,并以人人都看得见的方式回应”;从第(5)段可提炼出“培育出一批能反恐的拟芥兰,可检测由黄色炸药制成的炸弹”;从第(6)段可以提炼出“利用电脑软件重新设计植物的受体蛋白质基因,使其能对特定的污染物或炸弹做出反应”。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知道说明方法的种类: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要知道每种说明方法的标志,做题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看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画线句把植物对炸药的探测能力与狗比较,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植物反恐能力强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归钺传

归有光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②户外,俯首窃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③甘鲜焉。后大饥,母不能自活。钺往涕泣奉迎④。母内自惭,从之。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节选自《归氏二贤传》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归钺:人名。②依依:依恋的样子。③致:送达。④奉迎:迎接。奉,敬辞。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钺困  ______

②钺贩盐中  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俯首窃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3.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属凄异  _______

②哀转久绝  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

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___________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____________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④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⑤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⑦品读古代的优秀诗文,古人的高贵心灵、博大胸怀常常令人感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采菊东篱下,______;文天祥忠心感天动地,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

⑧董卿在《朗读者》里说,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____________,这是范仲淹在何时忧何时乐这一问题上的选择。

⑨“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请默写一组写游子怀恋故土的完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三月春风吹拂,又到一年雷锋月,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我校现决定面向全体同学招募一批“爱心天使”到敬老院去帮助孤寡老人。

请你为这次学雷锋活动拟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预计到2022年,我国的博物馆总量将超过八千座以上。

B. 漫步于风光旖旎的湖滨公园,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C.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 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