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每个人都在演绎着自己的风景。或发出微弱星光,或大放流光溢彩,其中的美,都是一道亮...

每个人都在演绎着自己的风景。或发出微弱星光,或大放流光溢彩,其中的美,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请以“我也是一道风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600字;(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这也是一道风景 美丽的风景,使人赞不绝口!然而对于杂务间的垃圾桶而言,许多人都认为是很脏的地方.而我却觉得这也是一道使人赏心悦目的风景。 每当我走进杂务间所看到的第一眼,就是身穿绿衣裳,扁肚子的,还带着一顶圆帽子的垃圾桶.这两个垃圾桶,一个叫作“可回收”,一个叫作“不回收”,它们整齐地并排站着,等待着为人服务.我打开了“可回收”的盖子,里面还用一个垃圾袋子套着,装满了瓶子,草稿纸等能再用的东西.而“不回收”里面也套着垃圾袋,装满了废纸巾,吃剩的苹果心等不能再用的东西.使我想到:原来扔垃圾也要分别类的.哈,垃圾也是宝.这样是垃圾显得更可爱啦。 这时候,小青进来扔垃圾了,可她就是个爱显技术的顽皮女生,来了一个“远门射球”,但没如她所愿,垃圾球掉落到“可回收”的身旁.她二话不说,箭步飞身地跑了过去,不宵一顾地弯下腰用手捡起垃圾球,干脆利落地扔进了垃圾桶,然后笑容满面地走了.我看到了这一情景,像在欣赏一台舞台戏一样的津津有味.我不但看到了小青爱卫生的好习惯,还看到了她那美好的心灵.接着,扔垃圾的人也多了,但他们都准确无误地扔进了垃圾桶.我仿佛看到了垃圾桶在幸福地笑,自豪地说:“我们为他们服务得好开心,他们都很爱护我们.” 当垃圾桶吃饱了,满肚子鼓鼓的,甚至就要呕吐出来的时候,小翔这高大的身影出现了.他左手拿着两个空的垃圾袋,右手正拿着扫把,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看来是刚扫过地.他也应该休息一下吧.只见他放下了扫把,接着打开了垃圾盖毫无顾忌地用双手拿起了装满了垃圾的袋子.他又看到了垃圾桶底还有垃圾,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捡起了垃圾,放进了袋子里.然后,他再套上了一个空的垃圾袋.他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拿起了垃圾袋走了出去.我再看他的身影,丝毫没觉的他很疲惫,而在心里对他产生了佩服之情.我又仿佛看到了垃圾桶感动得热泪盈眶,深情地说:“他是我们的医生,当我们生病了,就奋不顾身地为我们治病,没有嫌弃我们是个垃圾桶.好感动啊,他太伟大了.”……。 来来回回的人都经过了垃圾桶,把废物扔进了垃圾桶,这只是一瞬间的事情.然而,如果你细心留意,用心发现,就会觉得它是多么的美丽!是一道名副其实的优美风景。 【解析】本题是一篇命题作文,注意以下几点: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这是写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明确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列好提纲,确定详略。以“我也是一道风景”为题目,题目中的“风景”无论是在眼中还是在心中,都应该美好、高雅、感人,是值得赞美的人和事物;或是一种值得倾诉的情愫,例如一种健康的心态,一种高尚的涵养,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大爱的胸襟等。“一道”这一数量词也要注意,它给出了数量上的限制。题目中的“也”的意思是,别人容易忽视的风景。在体裁上,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散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热播的文化益智类节目。节目通过演播室现场比赛的方式,重温经典诗词,深受观众的喜爱,并在社会上掀起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潮。为此,某校开展了题为“走进中华诗词”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中国诗词大会》徽标的设计被广大网友点赞,请你根据右图徽标说说其设计的妙处。(可以从构图、书法、寓意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更好地宣传此次活动,请你根据下面的示例,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示例: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这感谢信在内容、格式、标点上有5处错误,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查看答案

重峦叠嶂间的田园

余秋雨

①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为权谋的争斗看得很透,这与魏晋名士基本一致。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我们发觉他可能会觉得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他可能还会觉得,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都邑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

②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跃:从漫长的古代史到三国群雄,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

③安静,是一种哲学。在陶渊明看来,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无法长时间保持,要么凄凄然当众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确实作出了奋斗的人物,但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因此,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陶渊明说了,这个合适的去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

④在陶渊明之前,屈原和司马迁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因此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在三四十岁之间也外出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

⑤这样一个陶渊明,应该更使民众感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民众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而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民众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民众的关注之外。同时,也处于文坛的关注之外,因为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学不了他的安静,他们不敢正眼看他。他们的很多诗文其实已经受了他的影响,却还是很少提他。

⑥到了唐代,陶渊明还是没有产生应有的反响。好评有一些,比较零碎。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苏东坡是热闹中人,由他来激赞一种几百年前的安静,容易让人信任。细细一读,果然是好。于是,陶渊明成了热门。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

⑦请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

⑧有了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而且,即便处在边缘,也还是充满意味。魏晋名士对人生的高层次思考方位却被他保持住了,而且保持得那么平静、优雅。

⑨他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归结性思考: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形影神赠答诗》

⑩“大化”——一种无从阻遏、也无从更改的自然巨变,一种既造就了人类,又不理会人类的生灭过程,一种丝毫未曾留意任何辉煌、低劣、咆哮、哀叹的无情天规,一种足以裹卷一切、收罗一切的飓风和烈焰,一种抚摩一切、又放弃一切的从容和冷漠——成了陶渊明的思维起点。陶渊明认为我们既然已经跳入其间,那么,就要确认自己的渺小和无奈。而且,一旦确认,我们也就彻底自如了。彻底自如的物态象征,就是田园。

(节选自余秋雨《重峦叠嶂间的田园》,略有删改)

1.怎样理解题目中的“田园”?

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安静”对中国文化人的影响。

3.写出你对第段加点语句的理解。

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

4.文中引用陶渊明的《饮酒》,有什么作用?

5.试从写作手法或语言特点方面对本文进行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万里丝路一卷出

《丝路山水地图》幅宽0.59米、全长30.12米。它描绘了东起嘉峪关西至天方城(今沙特麦加)的辽阔地域范围。这幅地图负载了大量原始的地理信息,它的出现以实物证明了在西方地图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对世界地理特别是对于丝绸之路沿线已有清晰的认识。全卷共画出了211个地理坐标,许多丝路上的重要城市,如中国的敦煌、叙利亚的大马士革等都有清晰的标注。

中国古代地图一般采用两种方式绘制:一种是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所倡导的“计里划方”形式。隋唐时期,制图之风大盛,隋代的《区宇图志》,唐代的《十道图》等著名地图相继问世,可惜今日无传。 第二种是采用山水画的形式,中国古代地图大多数以山水画的形式出现,彩绘地图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明清时期依然比较流行,这幅《丝路山水地图》就是典型代表。

《丝路山水地图》绘画手法是明代中期盛行一时的青绿山水画法。青绿山水画法从唐代开始发展,至宋代达到高峰,到明代虽然已经是末流余波,却仍然在宫廷绘画中占据主导地位。《丝路山水地图》主要用矿物颜料石青、石绿绘制,用大青绿画法,着色浓郁,装饰性强。因为使用矿物颜料,虽经历数百年而色泽鲜艳夺目,几乎不减当年。

1.《丝路山水地图》有哪些主要特点?

2.选文第二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孙武传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斧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选自《史记》卷六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于是之右______    (2)趣使使下令曰____

2.下面句子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孙子武者,齐人也。

A.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D. 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3.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

4.请结合事例,简要分析孙武的形象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