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

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2) 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 王湾

(3) _______________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李清照

(4)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雁门太守行》 李贺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 黄鹤楼》 崔颢

(6)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天下之大道。    (《孟子》 三则

(7)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_______________ ? (《河中石兽》纪昀

(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爱莲说》周敦颐

(9)杜牧在《赤壁》一诗中,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浅草才能没马蹄 海日生残夜 九万里风鹏正举 甲光向日金鳞开 日暮乡关何处是 立天下之正位 可据理臆断欤 濯清涟而不妖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鹏”“鳞”“臆”“濯”等字词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联是汉语独有的文学形式,书法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二者结合更有无穷的魅力。请赏读下边两副对联,选择适合挂在学校阅览室的一副,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查看答案

每个人都在演绎着自己的风景。或发出微弱星光,或大放流光溢彩,其中的美,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请以“我也是一道风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600字;(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热播的文化益智类节目。节目通过演播室现场比赛的方式,重温经典诗词,深受观众的喜爱,并在社会上掀起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潮。为此,某校开展了题为“走进中华诗词”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中国诗词大会》徽标的设计被广大网友点赞,请你根据右图徽标说说其设计的妙处。(可以从构图、书法、寓意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更好地宣传此次活动,请你根据下面的示例,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示例: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这感谢信在内容、格式、标点上有5处错误,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查看答案

重峦叠嶂间的田园

余秋雨

①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为权谋的争斗看得很透,这与魏晋名士基本一致。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我们发觉他可能会觉得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他可能还会觉得,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都邑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

②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跃:从漫长的古代史到三国群雄,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

③安静,是一种哲学。在陶渊明看来,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无法长时间保持,要么凄凄然当众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确实作出了奋斗的人物,但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因此,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陶渊明说了,这个合适的去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

④在陶渊明之前,屈原和司马迁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因此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在三四十岁之间也外出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

⑤这样一个陶渊明,应该更使民众感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民众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而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民众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民众的关注之外。同时,也处于文坛的关注之外,因为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学不了他的安静,他们不敢正眼看他。他们的很多诗文其实已经受了他的影响,却还是很少提他。

⑥到了唐代,陶渊明还是没有产生应有的反响。好评有一些,比较零碎。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苏东坡是热闹中人,由他来激赞一种几百年前的安静,容易让人信任。细细一读,果然是好。于是,陶渊明成了热门。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

⑦请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

⑧有了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而且,即便处在边缘,也还是充满意味。魏晋名士对人生的高层次思考方位却被他保持住了,而且保持得那么平静、优雅。

⑨他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归结性思考: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形影神赠答诗》

⑩“大化”——一种无从阻遏、也无从更改的自然巨变,一种既造就了人类,又不理会人类的生灭过程,一种丝毫未曾留意任何辉煌、低劣、咆哮、哀叹的无情天规,一种足以裹卷一切、收罗一切的飓风和烈焰,一种抚摩一切、又放弃一切的从容和冷漠——成了陶渊明的思维起点。陶渊明认为我们既然已经跳入其间,那么,就要确认自己的渺小和无奈。而且,一旦确认,我们也就彻底自如了。彻底自如的物态象征,就是田园。

(节选自余秋雨《重峦叠嶂间的田园》,略有删改)

1.怎样理解题目中的“田园”?

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安静”对中国文化人的影响。

3.写出你对第段加点语句的理解。

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

4.文中引用陶渊明的《饮酒》,有什么作用?

5.试从写作手法或语言特点方面对本文进行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