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别让智能手机出卖你 ①2017年央视3·15晚会发布的第三个消费预警,让信息安全...

别让智能手机出卖你

①2017年央视3·15晚会发布的第三个消费预警,让信息安全这一话题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②目前,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有一半以上都选择了ROOT或者越狱,两者都是获得设备的最高使用权限的意思,只是安卓和iOS系统的叫法不一样罢了。最高使用权限的意思,就是可以任意安装未经认证的第三方程序,自主启用或禁用任一进程以及硬件,甚至有权修改系统的参数和文件。但凡ROOT或越狱成功,如果有不法分子侵入了用户的手机,轻则用户隐私不保,重则手机变砖。

③如今,大家都已经习惯了使用二维码,它既可以是文本信息,也可以是网络连接。我们日常使用的二维码,被译为快速响应矩阵码,是二维码的一种。它最多可以容纳23000比特的数据,相当于记录一篇1800字的文章。二维码无须键盘输入,只需要用摄像头扫一扫,或是图片直接识别,便可轻轻松松地获取信息。但这块风水宝地也已经被不法分子锁定,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打开的很有可能是钓鱼网站或者木马程序。

④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用户在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中,要认真对待每次出现的提示。很多时候一次跳出多个提示,如果用户不留意内容,就容易都点允许了。有些允许的协议说不定就是张卖身契,什么通讯录、账户信息都允许获取,个人隐私就这么在不知不觉中泄露出去了。

⑤相信大家对于微信诈骗已经见怪不怪了,例如“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都可能让手机用户成为诈骗或者骚扰的对象。为了避免此种使用风险,用户可以点击设置—通用—功能—附近的人,选择清空并停用。此外,用户还要在微信设置—隐私选项中关闭“通过QQ好友搜索到我”“可通过机号搜索到我”和“允许陌生人查看十张照片”等功能,以绝后患。

⑥还需要注意的是,现在通过手机订购商品需要确定用户的位置信息,以便更好地为用户服务,而获取用户的所在地址信息,往往通过GPS定位。而这些定位服务,恰恰为一些020(online To offline,即线上到线下)的不法分子开辟了绿色通道。苹果手机在IOS7系统中,加入了常去地点功能,可以在地图上显示用户曾到过的所有位置。该数据如果被他人知道,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因此,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关闭这些功能为好!用户可以通过设置—隐私—定位服务—系统服务—常去地点来关闭该功能。

⑦如果用户需要变卖自己的旧手机,那么最好对手机进行初始化和格式化,并用电影、音乐等塞满手机储存卡,这样就可以保证用户的隐私信息不外泄了。

⑧可能有人觉得,要记住那些林林总总的设置、操作实在太麻烦了,如果能安装个手机安全类的APP,就什么都不必费心了,何乐不为呢!话虽没错,但是使用的时候,还是需要用户多长个心眼几,因为APP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欧洲著名的安全软件—熊猫卫士(Panda Security)就在某次更新中,因为一个文件签名的小小错误,把自己的核心文件标记成了恶意程序并进行了隔离,于是整个软件都不好了。不管怎么说,小心使得万年船嘛!

(选自《酷·时代》有删改)

1.阅读文章说说怎样避免智能手机出卖自己。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以“别让智能手机出卖你”为题有什么好处。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它最多可以容纳23000比特的数据相当于记录一篇1800字的文章

4.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例如“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可能让手机用户成为诈骗或者骚扰的对象。

 

1.(1)慎重使用二维码。(2)在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中,要认真对待每次出现的提示。(3)关闭“可通过手机号搜索到我”。(4)关闭“允许陌生人查看十张照片”。(5)关闭“常去地点”等功能。( 2.点明说明对象及特征(点名说明内容)——会泄密的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的危害、隐患),题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说明使用智能手机会存在安全隐患,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或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3.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列了23000、1800等数字,将二维码最多容纳的数据与记录一篇1800字的文章作比较,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二维码具有获取信息快、信息容量大的特点。 4.可能”表示推测,说明“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会让手机用户成为诈骗或者骚扰的对象只是一种推测,并不确定。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锁定有效信息范围,即文中的具体位置,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对筛选出的信息认真比较,做出准确判断,去伪存真。然后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相关的词语或句子作答。本题重点梳理文章的3、4、5、6、7段内容后进行概括,然后分条列出即可。 2.试题分析:考查标题的作用。一般来说,在内容上,有点明说明对象,交代对象的xx特征揭示说明内容的作用。在表达上,运用了xx方法,形象生动说明了XX事物XX特点,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3.试题分析:考查说明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事物的特点。本题的这句话运用的是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其作用为了说明“二维码具有获取信息快、信息容量大”这一特点。解答时要结合语境作具体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弘扬鲁迅精神,宣传中华优秀文化”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在鲁迅先生的故里绍兴举办,邀请你参加此次活动。

活动一: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的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

在下面的横线处,根据提示的鲁迅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的名称,选出你认为最恰当的,将对联补充完整。

鲁迅作品(含译作):《呐喊》、《彷徨》、《野草》、《而已集》、《热风》、《十月》、《毁灭》

鲁迅先生主编的刊物:《莽原》、《奔流》

上联:踏________,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____________

下联:痛________,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_____________.

活动二:鲁迅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万千读者,请你在横线上仿写句子,要求句式一致,与上下文连贯。

鲁迅是一支利箭,无情地将敌人的胸膛刺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___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十年(赵翼《论诗》)

②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④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⑤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蘊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浣溪沙

【宋】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雪沫乳花:形容泡茶时上浮的白泡。②午盏:午茶。③蓼(1iǎo)茸蒿笋:蓼茸,蓼菜嫩芽。蒿,茼蒿。笋,竹笋。④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1.词的上阙中,我们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中感受到初春的美丽图景。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太夫人教子

欧阳修

太夫人姓郑氏,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日:“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注释:(1)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郑氏。(2)福昌:地名,今河南洛阳附近。(3)少微:表落

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乙处)

吾 儿 不 能 苟 合 于 世 俭 薄 所 以 居 患 难 也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汝家故贫贱也,无处之有素矣。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有所不辟也    患:忧虑    B.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使:假如,假使

C. 万钟于我何加焉    万钟:高位厚禄    D. 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为宫室美/无丝竹乱耳

B. 所恶有甚死者/不戚戚贫贱

C. 身死而不受/士卒多用者

D. 蹴尔与之/玉城雪岭际天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善用比喻,作者根据生活常理设喻,取义浅近,易为人接受,富于文学趣味。

B. 文中第二段作者列举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论证了“义”比“生”更重要的观点。

C. 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D. 孟子通过这篇文章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义”放在首位,“舍生取义”是最高要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