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联欢晚会荟萃各类艺术品种,云集各路名家新秀,调动一切技术手段,为观众奉献一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视听盛宴。
请以“我最喜爱的节目”为题,写一篇作文,抒写你对某一个节目的喜爱之情。
要求:①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认识深刻。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校文学社准备举办一场关于民间文化的知识讲座,请根据下面的对话,替社长拟写一则邀请函.
社长:周老师,我们打算邀请民俗作家张老师来校作一场关于民间文化的知识讲座。
老师:好啊,这对同学们了解民间文化很有帮助。什么时候?
社长:打算安排在下周三(2月22日)下午4点,就在学校二楼阶梯教室。
老师:那天二楼阶梯教室有公开课,放一楼阶梯教室吧。你写一则邀请函吧。
社长:好的,我这就去写。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家乡的渔鼓
①我出生在微山湖畔的一个小村庄,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除了几本翻得破破烂烂的小人书,能滋养我干涸而荒芜心灵的就是乡村渔鼓了。相传渔鼓始自唐代道教的一种劝善方式,后来演变成历史小说、神话典故的传播载体传入民间。渔鼓这种器乐是用三尺左右的圆竹筒,外敷油漆,一端用猪或羊的护心皮或鱼皮绷蒙做成的。演奏时左臂斜抱鼓,用右手中指和食指叩击,发出“嗡铿”之声。左手持简板,鼓与板相互交叉或同时击敲,以配合说唱。简板的尺寸、质地各有不同,一般以竹木制作,长者约五十厘米,短者约二十五厘米。一面渔鼓、一副简板,再加上伶牙俐齿,乡村的渔鼓艺人行走天下,云游四方。
②童年的印象里,到村子里唱渔鼓的艺人很多,隔三差五地来一个,大都以乞讨为生,现在想来,或许是受“蓝采和持简板唱踏歌行乞于市”的影响,渔鼓仿佛是为募捐化缘量身定做的工具。多年后,脑海中时常浮现出这样的情境:每当大门口有“渔鼓拍到主人家,六畜兴旺人丁发”之类的渔鼓词唱起来,母亲总会接过艺人的大搪瓷缸到自家的泥缸里舀上半碗粮食端到门口,唱渔鼓的人便会将随身背着的布袋打开,将粮食倒进去。有时遇上家人正在吃饭,唱渔鼓的人便会递上一个大碗,让母亲给他盛上一碗热饭,夹一些菜卷在煎饼里。接过饭菜,唱渔鼓的人收起渔鼓和简板,蹲在门口的大槐树下香甜地吃起来。吃完,有时还会唱上一段《十三款》或《张果老逃婚》以示感谢,俚语民谣,声情并茂,唱完拱手而别,再前往下一家。
③三十年前,微山湖区运河两岸的渔民逢年过节、生辰喜庆、婚丧嫁娶,渔鼓助兴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红白喜事,乡下人讲究个排场,图个热闹,请来一班渔鼓艺人,常常是唱到大天亮,一个人唱累了下去休息,另一个人接着上场,轮番登台演唱,吸引四面八方的村民都来看热闹。尤其是我们这些上小学的孩子,每每周围十里八村有唱渔鼓的,总是追着看热闹,不顾饥寒,乐而忘返。那时,演唱渔鼓的舞台也不尽相同,逢年过节大的喜庆活动,往往在村中学校的操场上搭个舞台,那是一种正规的场所,听渔鼓的人来自四邻八乡,场面比较隆重。其他情况下大多因地制宜。
④人们多称渔鼓艺人为“先生”,因他们要穿长袍马褂。演出之前,“先生”敲响渔鼓,听众来得差不多了,然后开书。说唱时,坐唱为主,兼有站立和走动。说、唱结合,讲究赶板、夺词,叙述故事时则强调情、气、神的表现。唱渔鼓的师傅不仅会演唱,而且会说故事、会表演,技艺高超的还精通口技。说唱时,可根据不同情节或情绪的变化,产生快慢不同的节奏。鼓与板相配合,板以重拍为主,通常以五鼓三板进行伴奏。印象中的唱渔鼓类似于说书,但不同的是要以渔鼓来伴奏。渔鼓的故事丰富多彩,有缠绵缱绻的男女恋情,有闻所未闻的历史掌故,有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怪传说,但更多的还是风云际会的英雄传奇,像《三国》《水浒》《西游》《杨家将》《岳飞传》之类,内容绝对老少皆宜,雅俗共赏。
⑤我已离开家乡多年,很长时间没有听到渔鼓的声音了,现在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偏远的山村,都很难觅到说唱渔鼓的艺人了,然而,我对那如泣如诉、如诗如歌的乡村渔鼓,却有着独特的感情。我爱声声渔鼓,它像家乡的大运河一样在我心中长流不断,充满了浓浓的乡情风韵,犹如穿越岁月时空的天籁之音,在我耳畔久久回响。“咚咚咚——”暮霭中,童年的渔鼓声又有节奏地响了起来。我合上眼睑,倾听这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声声渔鼓,伴着低沉苍老的唱词,那么亲切,又仿佛那么遥远。
1.渔鼓的演奏方式是怎样的?用文中的话回答。
2.选文主要描写了哪几种渔鼓艺人的故事?
3.作者为什么对渔鼓有着“独特的感情”?
4.如何理解本文第5段划线句的意思?
5.简要分析在表达方式和情感上,选文和我们学过的《安塞腰鼓》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④迨:等到。⑤倍:同“背”,背诵。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患记问不若人 患:________________
(2)其所精诵 其:________________
(3)迨能倍诵乃止 止:________________
(4)乃终身不忘也 乃: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迨能/倍诵乃止 B. 患/记问不若人
C. 书/不可不成诵 D. 思其义/所得多矣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下帷绝编”写的是司马光独自苦读。请再写出至少两个类似的成语形容读书勤奋。
5.概括司马光成长的历程,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感悟。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翻译:这怎么能叫做大丈夫呢?
B.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翻译:带领妻子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在出去。
D.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翻译:村里人对渔人说:“我们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衡于虑 衡:同“横”,梗塞、不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 渔人甚异之 异:惊异,诧异 (《桃花源记》)
C.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乃:竟然,居然 (《桃花源记》)
D. 猛浪若奔 奔:飞奔的马 (《与朱元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