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大地的耳朵 ①小时候,讨厌冬菇,嫌它丑。黑黑的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大地的耳朵

①小时候,讨厌冬菇,嫌它丑。黑黑的一朵,像巫婆身上诡谲的袍子,每每在饭桌上见到它,筷子总绕道而逃。弟弟受我影响,也把冬菇当敌人。

②妈妈的拿手好菜是冬菇焖鸡,我一见便皱眉,觉得大好鸡肉被那可憎的冬菇白白糟蹋了,感觉上就好似香喷喷的一锅白粥,无端掉入了黑漆漆的老鼠屎。

③聪明的妈妈,察觉了我和弟弟的异状。有一回,刻意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地问:“你们看,这像什么?”

④我闷声闷气地应道:“黑色的鬼。”

⑤弟弟鹦鹉学舌,也说:“像鬼,黑色的鬼。”

⑥妈妈好脾气地应道:“冬菇不是鬼啦,它是大地的耳朵。”

⑦嘿,大地的耳朵?这个新鲜的比喻霎时把我和弟弟的好奇心全撩起来了,我俩齐齐竖起耳朵来听。

⑧妈妈饶有兴味地说道:“人间每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大地好奇,便把长长的耳朵伸出地面来听。”经妈妈这么一形容,那朵圆圆的冬菇落在眼里,果然像一只铆足全劲来偷听的耳朵。妈妈继续说道:“大地的耳朵,听觉敏锐,你们吃了它,同样可以拥有耳听千里的能力!”

⑨耳听千里?呜哇,太棒了呀!我和弟弟的筷子,都不约而同伸向盘子里那一只只“大地的耳朵”……

⑩万万没有料到,这一吃,便上瘾了。品质上好的冬菇,硕大肥厚,一触及嘴唇,便有一种绵密温厚的感觉。在与鸡肉长时间焖煮的过程中,它吸尽了肉的精华,吃起来像是一块嫩滑的黑色油膏,但又绝对没有脂肪那种油腻感,这种绚烂的风采是独树一帜的。

⑪小小一道冬菇焖鸡,盛满了童年的快乐回忆,还有温馨的伦常亲情。每回闻到那一股熟悉的味道,母亲黠慧的笑容,便清晰浮现。我们在无数半真半假的故事中成长,我们在一则一则美丽的谎言里接受了许许多多原本为我们所抗拒的东西,那样的一个成长过程,幸福而美好。而全心全意的相信冬菇是“大地的耳朵”的那些岁月,是人生的无尘岁月,澄净明洁。

⑫一日,我刻意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地问:“看,这像什么?”

⑬孩子缺乏我天马行空的想像力,老老实实地应道:“像冬菇。”

⑭我说:“不是啦,它们是大地的耳朵……”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以“大地的耳朵”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①结合语境,赏析第⑪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每回闻到那一股熟悉的味道,母亲黠慧的笑容,便清晰浮现。

②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

黑黑的一朵,像巫婆身上诡谲的袍子,每每在饭桌上见到它,筷子总绕道而逃。

3.文章第①-⑤段写了“我”和弟弟对冬菇的讨厌,从全文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题目运用比喻修辞,把冬菇形象地比作大地的耳朵。生动新颖,吸引读者。文章围绕题目展现了作者全心全意相信冬菇是“大地的耳朵”的那些岁月中盛满童年快乐的回忆,以及温馨的伦常亲情。 2.①“黠”的本义是聪明而狡猾。黠慧,这里贬义褒用,赞美了母亲的聪明机智。②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把冬菇写成穿诡谲袍子的巫婆。形象地写出了儿时对冬菇的厌恶。 3.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不喜欢冬菇,与下文改变对冬菇的看法形成对比。为下文写“我们”喜欢吃冬菇做了铺垫,同时刻画了母亲善良聪明的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 2.试题分析:(1)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本题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注意:在写其作用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实质意义来写,否则就会显得内容过于笼统)。 3.试题分析: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开头的作用:①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②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③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以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④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⑤如果开篇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本文先写不喜欢冬菇,与下文“这一吃,便上瘾了”“不是啦,它们是大地的耳朵……”这些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同时也为下文写吃冬菇做了铺垫,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文章的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2)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3)_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4)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5)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6)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7)《木兰诗》中既表现军务紧急,行军迅速,又突出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淮上渔者

(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荻: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本诗第二句“家逐船移江浦风”中可以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_____________

2.请发挥想象,描述“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所展现的画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乔山人善琴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gǔ),相和悲鸣。后游郢(yǐng)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ǎo)闻之,咨嗟(jiē)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山人默然而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yǐng)楚: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ǎo):老妇人。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真诚;扉,门。⑥絮:棉花。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只画一处

吾 抱 此 半 生 不 谓 遇 知 音 于 此 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 客 鼓 此 ,酷 类 其 声 耳。

3.请结合内容分析“乔山人善琴”这一特点,在选文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之(看)

B. 颔之(点头)

C. 尔安敢吾射(轻视)

D. 康肃笑而之(打发)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我酌油知/徐以杓酌油沥

B. 睨之,久不去/结友

C. 此自矜/蒙辞军中多务

D. 取一葫芦置于地/悟前狼假寐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B. 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个人的对话。

C. 本文所阐述的道理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D. 本文通过对卖油翁的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卖油翁的沉着稳重。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名著《简·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罗切斯特的第一次婚姻以及与英格拉姆小姐的交往,讽刺了以金钱为基础的爱情和婚姻。

B. 罗切斯特与简·爱互相倾吐衷肠的情形,是全书中最感人的篇章之一。简·爱拐弯抹角地试探罗切斯特的心思,表现了她性格中多疑软弱的一面。

C. 这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

D. 当简得知罗切斯特曾青睐于英格拉姆小姐时,用画出自己的丑陋和对方美貌的方法暂时平复了自己的嫉妒之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