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对1950—2000年出生人群的抽样调查表明,当今...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对1950—2000年出生人群的抽样调查表明,当今,旅游已成为百姓常态化的生活方式。

材料一:中国民众出境游人数统计

年份

类 别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城镇居民

7900万人次

9210万人次

9600万人次

农村居民

1250万人次

2520万人次

3700万人次

 

材料二:中国民众出境游群体调查

 

材料三:中国民众出境游类型调查

1.从材料一“中国民众出境游人数统计”的数据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2.请选出对材料二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崇尚简单随性游的90后,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民众出境游最主要的群体。

B. 不同年龄段的人青睐的出境游方式不尽相同,在出境游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同。

C. 务实的60后更喜欢在出境游的过程中,与家人一起休闲体验、减压放松。

D. 70、80后的工作压力最小,他们比较有条件走出国门看世界。

3.材料三中,三幅图代表了中国民众出境游的三种主要类型。请结合材料二、三,预测在接下来的五年中,这三种类型哪一种会成为中国民众出境游的主要趋势,并简述你的理由。

 

1.参考要点:①2014年至2016年三年来,中国民众出境游的人数逐年增长;②2014-2016年中国城镇居民出境游人数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出境人数;③近三年来,中国农村居民出境游人数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城镇居民出境游的增幅。 2.B 3.示例1:我认为“生活体验慢慢慢”这一类型,将是接下来的五年中国民众出境游的主要趋势。因为,从材料二出境游群体比例看,70、80后是当前出境游的主要群体,未来五年中,这一群体年富力强并将会有更强的经济实力,他们以休闲放松为主要目的,体验式旅游可以使他们轻松领略异域风景,更好地感受境外国家的风土人情。示例2:我认为“购物为主买买买”这一类型,将是接下来的五年中国民众出境游的主要趋势。因为,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经济实力较强的是60后,未来五年,这一群体多数已到退休年龄,他们更有时间出境旅游,而境外国家物美价廉的特色商品对他们极具吸引力。示例3:我认为“观光看景走走走”这一类型,将是接下来的五年中国民众出境游的主要趋势。因为,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简单随性的90后已将旅游作为精神层面的追求,未来的五年中,年轻的90后将逐渐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观光看景走走走”的境外游可以满足他们个性化的精神追求。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如此题以“中国民众出境游人数统计”为陈述对象。找到“年份”和“居民”项目,通过比较可分析出2014 年至 2016 年三年来,中国民众出境游的人数逐年增长;2014-2016 年中国城镇居民出境游人数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出境人数;近三年来,中国农村居民出境 游人数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城镇居民出境游的增幅等结论。 2.试题分析:A 出境游最主要的群体按照图 1 是 70、80 后;C 图 2 中,60 后更倾 向于旅游购物;D 图表中没有信息表明 70、80 后工作压力最小。 3.试题分析:此题属于漫画类,要注意照顾到漫画中的所有的内容,然后理清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抓住题干要求的重心,重点分析图片中的对象的特征与内涵,还要漫画下角的文章内容等,并且要注意结合材料二的内容来分析作答。观点要明确,根据要从漫画与材料二中找,一定要有根有据,有的放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未来数据储存介质——DNA

①“欢迎来到DNA数据保护中心!您现在正在档案室里。”讲解员微笑着做了一个手势,示意我们可以仔细观察这间屋子。仅仅三十多平方米的房间,储藏着全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所有数码信息!包括数千亿张家庭相片、自拍文件、影像资料、音乐文件和个人资料。

②这个场景一点也不“科幻”,就像在“硬盘”上保存数据一样,人们已经知道怎么在DNA上保存数据了。2016年4月,著名的好莱坞影视技术公司特艺集团的研发团队宣称自己已经在几段DNA上储存了100万份电影《月球旅行记》的拷贝。

③特艺集团的成就并非创举。早在2012年和2013年,就有两个团队将一本300页的书、若干图像、一个PDF文件,甚至声音成功地储存在了DNA上。而这次新奇之处在于第一次成功地把视频资料储存到了DNA上。这也说明现在已经可以在DNA上存储一切数码信息。

④如今,人类产生越来越多的信息,而储存它们变得越来越困难。在电脑和手机的时代,我们现在每年制造出来的数据要比人类有文字以来产生的数据总和还要多!预计从2013年到2020年,这一数据量将增长11倍,且这种趋势并无逆转迹象。根据数据储存专业公司易安信的计算,如果用内存为128GB的苹果ipad Air来储存这些数据,所需的ipad  Air叠起来可以在地球到月球之间堆六摞。人类呼唤比现有储存系统更高效的新系统。

⑤DNA恰能满足以上需求,数十亿年来,它一直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DNA能将数量惊人的数据储存在极小的体积里,因此也是最高效的:在体积不到一只蚂蚁的百分之一的人类细胞核中,DNA包含有35亿对碱基,而碱基是编码遗传信息的最基本的材料。在硬盘上,信息以“字节”(0或1)形式记录,每个字节要占200纳米(0.0002毫米)的空间;而在DNA上,记录一个字节只需0.2到0.3纳米。

⑥如今,Google、facebook和亚马逊为了储存数据,需要多个面积数倍于标准足球场的数据中心的支持,而且这还很耗电。而用DNA这种新型载体,只需一个汽车后备厢就能满足它们所有数据的储存需求。

⑦DNA储存的另一张王牌就是它的持久性。只要储藏空间保持寒冷干燥且避光,保存时效可能长达数千年,即使在恶劣环境中其半衰期也超过500年。现有的其他载体,无论是硬盘、CD还是DVD,最多只能保存数十年。并且,这些载体一旦过了保存期限,硬件就会更新换代,再也找不到能读取它们的机器了。但DNA储存就没有此类问题: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一定会有破译编码的技术。

⑧不过DNA储存还无法立即取代硬盘。读取(排序),尤其是写入(合成)所需的时间还是太漫长了。不仅如此,这两个步骤目前耗资甚巨,合成成本可达数百至数千欧元。但数十年后,或许DNA储存就会普及。对于没有迫切使用需求的信息,我们就可以考虑用DNA来储存。事实上,DNA储存已经引起了电影公司、博物馆、档案馆,还有诸如亚马逊、Google之类有长期信息储存需求的机构的兴趣。信息技术巨头微软公司即于2016年4月宣布,将购买1000万条DNA,用于研究数据储存。

⑨这次,科学终于追上了科幻小说的步伐!           

(摘自《新发现》,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DNA存储技术具有哪些优点?

2.第⑤段画线处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请说出其表达效果。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虽然现在已经可以在DNA上存储一切数码信息,但由于读写时间长、耗资巨大等原因,DNA储存还无法立即取代硬盘。

B. 人类每年制造出来的数据已经比人类有文字以来产生的数据总和还要多,储存它们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文章呼吁人类要减少制造垃圾数据,以保障有效信息的存储。

C. 著名的好莱坞影视技术公司特艺集团的研发团队在几段DNA上储存了100万份电影《月球旅行记》的拷贝,这是人们第一次成功地把视频资料存储到DNA上。

D. 现有的存储介质保存数据的期限均与DNA保存数据的期限相去甚远。

4.联系文本和生活体验,说说对文末“科学终于追上了科幻小说的步伐”的理解。

 

查看答案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生是一场场目送

①还记得人生的第一场有记忆的目送,那年六岁,是暖意融融的春日。母亲坐在从邻居那里借来的小毛驴车上,围着家里那床大红花的被子,毛驴车驶过院外的桃花树,一阵风来,粉红的桃花瓣纷纷飘落,落在她灰白头和新穿的淡青色碎花衬衫上,她只是挥着手,脸因为瘦削而越发显得笑得夸张,可她就那样笑着离开我们视线,再也没有回来。目送者站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看着母亲渐行渐远,无奈的抽泣。一个六岁的孩子无法主宰自己,更无法主宰别人的命运。

②第二次的目送,是作为被送者,十七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离开小镇,离开县城,到省城求学。清晨赶火车,夏末秋初的凉风,乌瓦红砖的小站在晨曦中朦胧,长长的铁轨从远方来,延伸到远方去。我拖着行李挤上车,站在过道上向窗外看去时,看见父亲寻找的目光,孤单的身影。垂下头时眼泪已滴在行李箱上,列车启动,哐当哐当声中,越来越远的是故乡和父亲,还有曾十二万分盼着离开的家,如今都因离别而蒙上了暖色调,就像渐起的朝阳,暖橘。

③人生最大意义的那次目送,发生在六年后。我要嫁到远方去,独自一人出发。行李已先行托运,只随身携带一个小包。早春二月,天还蒙蒙亮,我赶早车,父亲早起送我,他站在简陋的门楼下,黑漆的大门半掩在他身后,启明星在遥远的天际寂寞闪烁。我摇摇手,“爸爸,回去吧。”爸爸嗯了一声,我回头看不清他的表情。于是我转过头来一直走去。(A)街上空寂无人,父亲的目光在孤单中无限地拉长。心里稍稍有了酸涩,又觉无聊。多年的独立让我知道,我从来不是那个有点事儿就可以哭哭啼啼耍情绪的孩子,我的情绪给谁看呢?那天早晨,我坐上车,车在晨曦微明中驶出小城,我不知父亲站在门口目送了我多久。那是意义重大却简约的目送。

    ④生命里最无法忘怀的目送,发生在去年。父亲走了。幼年时目送母亲,她笑着在桃花纷落的春日。这一次目送父亲在深冷的浓秋。父亲躺在玻璃棺里,似乎在一个梦境中微皱着眉,慢慢沉落下去,只剩下无声不知所措的白色百合。(B)痛苦像铅海,又重又黑,深不见底,压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只有沉默,似乎才能表达一切。我目送了生我养我的两个人的离开,目送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孑然一身的到来。

⑤目送便是离别,即使有时它也意味着出发,可对另一方仍是离别。

⑥人生自古伤离别。

⑦但真正理解目送,却因为龙应台人生三书里的《目送》,关于华安和“我”的故事。小学,16岁,21岁。一个孩子在母亲的目送中长大了,每一段目送似乎也引领着各种酸甜苦辣。龙应台也在目送中永别了自己最亲爱的父亲,沉痛在理智中熨平。

⑧她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⑨人生不过是一场场目送,成长或衰败。你是目送者,或者被目送。

1.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

语段

事情

我的心理

六岁那年春日里,我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目送母亲。

C

A

热切盼望离开,又略带伤感

B

D

去年深秋,我目送父亲的离世。

痛苦深重

 

 

2.选文以“人生是一场场目送”为题有何妙处,请谈谈你的理解。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第③段A句中“无限地拉长”用得精妙,请说说理由。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第④段中的B句。

4.请谈谈你对第⑧段龙应台这番话语的理解。

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采用对比手法,将我与龙应台的目送经历对比描写,突出父母的难忘印象。

B. 文末作者认为人生会经历一场场目送,作为目送者抑或是被目送,情绪消极无奈。

C. 第⑥段化用柳永的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增添语言的趣味性,揭示文章的主旨。

D. 选文深情地叙述我的四次目送经历,我因龙应台的《目送》而真正理解目送的含义。

 

查看答案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仿佛若有光__________________     ⑵如外人      _______________  

⑶便还家 ___________________     ⑷其丈夫担粪灌园_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屋舍俨                见四野禾苗油油

B. 有良田美池桑竹属      余顾而慕

C. 答之                  老幼男女耘于田间

D. 不足外人道也          以此一家之中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⑴其 中 往 来 种 作          ⑵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

4.翻译下列句子。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查看答案

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 “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2.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我站在料峭的寒气里,期待着春的到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天的脚步近了。此时可真是“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它让你忽然感到天地要为之一新了,你立即意识到春天来了!

在冬日犹存的天地里,春天的气息Aqiǎo然而至。可是,当你伸着鼻子着意一吸,它又骤然消失。原来,春天最初是在飘忽不定之中,B若隐yǐng若见、似有若无。春天不仅是一种形态,而且更是一种气味,它不声不响地埋伏在万物之中;春天不仅是一种声响,而且更是一种生命,它不可遏制地绽放在乍暖还寒的空气中;春天不仅是一种生机,而且更是一种力量,它C迫不及地散发精灵般的气息。所以,春天最初是闻到的。去把冻红的鼻子伸进这寒冷的空气中吧。

(1)文段ABC三处加点的词语,注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2)文段中引用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抓住那些自然景物描摹出早春的特点?请找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划线部分的句子,另写一句你对春天的感悟吧。(注意加点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