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没有“假如”,哪来真知 刘根生 历史上有“杞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没有“假如”,哪来真知

刘根生

历史上有“杞人忧天”的故事,用以形容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担心。但从科学角度看,它不仅不是庸人自扰,而且还提出了古代天文学领域的一个大问题——天为何掉不下来?几百年来,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万有引力定律,终于弄清了这个“假如”。由是观之,没有“假如”,何来真知?

“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说杞人忧天是傻问题,其本身就是个问题,因为这样做中止了探索和发现。当初,“骨诱导功能”欲把无生命的生物材料变成有生命的组织,被称为“怪异想法”,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兴栋没有动摇,潜心探索18年终于修成正果,用新型陶瓷仿制骨头植入人体受损部位,诱导断骨自动生长愈合,被誉为“划时代的医学材料发现”。事实上,“假如”在没有成为真知之前,差不多都是“怪异想法”。但“怪异”不等于谬误,许多时候“怪异”恰恰是“见人所未见”。

“急匆匆地生活,来不及感受”,正成为今天不少人的生存状态。忙、急、快、躁的生活节奏,令“异想”“假如”的空气日渐稀薄。“很勤奋,但缺少想法;会考试,但不会提问”,成为不少学生的写照。科研领域有过之而无不及,项目申请也好,立项评审也好,都对“马上成功”更感兴趣。

今人不愿“杞人忧天”,无非是被眼前利益所困。在科研领域中,片面追求高成功率已是个通病。“假如”有着诸多不确定性,势必有损成功率,加之越是“划时代成果”,越需要长时间沉淀和考验,而当前科技项目周期短,要追赶时间进程,“杞人忧天”只能让位于效率优先。于是,不少研究成果沦为功利主义的衍生品,原始创新越加受阻于科研低端化和山寨化趋势。

科学研究是探索和创造,失败具有天然合理性,如果怕失败,研究只会原地踏步。当务之急,是从忙、急、快、躁中解脱出来,不被眼前功利所困。当然,“假如”不是主观臆想,而是从实际出发,在归纳和抽象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已知束缚,提出有待验证的问题,然后深入实践中寻求答案,打开另一个新天地。宽容和激励“假如”,应把握好这个基本点,以免伪科学和妄想干扰了真科学探索。

从“假如”到真知,离不开反复实证,就得多些“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求索精神。自然科学也好,社会科学也好,都离不开实证,没有实证,就没有科学,“假如”也就毫无意义。法拉第提出“磁能转化为电能”的假设之后,10年间做了无数次实验,才发现和证实了电磁感应背后的规律。有些人或是因为惧怕求证过程耗时费力,或是抵制不住眼前利益的诱惑而放弃学术操守,篡改和修饰数据以证明伪假设,这不仅会大大伤害学术声誉,也为社会埋下了巨大隐患。正因为这样,越要激励“假如”,就越需要严惩造假。

老子有言:“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处理好“有之之利”和“无之之用”的关系,激励“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严谨精神,人才的苗子才能在肥沃土壤顺利成长为科学巨匠,我们这个科技大国也才能真正崛起为科学强国。

(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写“杞人忧天”有何作用

3.文中列举张兴栋和法拉第的例子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

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5.读完全文你认为“大胆假设”与“小心求证”有什么联系试举例阐述。

 

1.没有“假如”,哪来真知?(或:没有“假如”,就没有真知) 2.①由成语故事开篇,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作者的观点“没有假如,哪来真知”;③作为事实论据支撑文章观点。 3.列举张兴栋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假如’在没有成为真知之前,差不多都是‘怪异想法’。但‘怪异’不等于谬误,许多时候‘怪异’恰恰是‘见人所未见’”(或:“大胆假设”)。列举法拉第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从‘假如’到真知,离不开反复实证,就得多些求索精神”(或“小心求证”)。 4..示例一: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空气”比喻创新思维的环境和大胆假设的精神,生动地表现了这种环境和精神像空气一样平常和珍贵。 示例二:这句话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异想”“假如”代指创新思维和大胆假设的精神,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简洁。 5.示例:“大胆假设”是“小心求证”的前提,“小心求证”是“大胆假设”的保证。法拉第如果不提出“磁能转化为电能”的假设,就不可能有后面的无数次实验;如果没有10年间做的无数次实验,就不会发现和证实电磁感应的规律。可见,“大胆假设”与“小心求证”相辅相应,缺一不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提取能力。本文的标题就是论点。标题是读者接触论文的第一信息,对读者是否注意、选择该议论文来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标题就是论点好处就是直截了当,开宗明义。通篇阅读后再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引用“杞人忧天”的语段正好是文章的开头,所以就有用成语故事引出下文的观点、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还有就是做论据的作用。注意,只要是议论文中的事实或道理材料,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选取这些材料的目的就是用来证明论点的。即使用在开头,也不例外。 3.试题分析:考查举例论证方法的作用。张兴栋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假如’在没有成为真知之前,差不多都是‘怪异想法’。但‘怪异’不等于谬误,许多时候‘怪异’恰恰是‘见人所未见’”。列举法拉第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从‘假如’到真知,离不开反复实证,就得多些求索精神”。此题容易答就在于所论证的观点都是段落中的观点句。所以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中心论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课文“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到结尾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选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3.“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么意思?

4.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查看答案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不超过20字。

“学做人”与“学知识”相辅相成,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学做人”的同时需要“学知识”,在“学知识”中也别忘了“学做人”。光会做人,没有知识不是“完人”;而光有知识,不会做人,同样也不是“完人”。厚此薄彼是不明智的。一些我们的同龄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虽然学生阶段的问题还不是很明显,但将来走入社会后碰壁之时是不会少的。反之,你将会受益匪浅。可见,“学知识”和“学做人”就如同人的左右臂膀,缺了哪个都是不健全的。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B. 一个实验能否成功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C.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不可缺少,而且研究学术也是不可少的。

D.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

 

查看答案

选词填空。(只填选项)

(1)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___,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2)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___ 

(3)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___过程的向导。 

A.探讨      B.探测          C.探察    D.探索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2)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3)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4)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