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小题。 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小题。

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1.下面是对选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段话先指出了奥本海默和邓稼先的共同之处。

B. 作者用“可是”一转,概括地指出了他们二人在性格和为人上的截然不同。

C. 这段话先说二人相同的地方,接着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他们的不同。

D. 这段话表明了作者对邓稼先的赞扬和对奥本海默的贬斥。

2.为什么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3.选段结尾说“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真的如此吗?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1.D 2.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具有纯朴的农民气质,并且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3.真的如此,作者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也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有着渊源关联,所以他离不开中国这块土壤,奥本海默亦是如此。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阅读全文,了解文章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写作方法、主旨、思想情感等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文章中的内容一一比照判断正误,做出选择。D项表述错误,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忠厚、朴实、谦虚、从不骄人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并没有批判奥本海默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仔细阅读文段,结合“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一段话提炼作答即可。 3.本题是开放性问题,感悟类问题要抓住文中的议论性的,能够使人对道理有所领悟的句子,再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文中“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可以看出,奥本海默是拔尖人物,被称为“美国“原子弹之父”在学术研究方面很有造诣,但他锋芒毕露,自我意识强烈,在当时两派斗争的情况下难以让人们团结一致从事原子弹研究工作。“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表现了邓稼先忠厚、朴实、谦虚、真诚、坦白、乐于奉献,能够团结大家的力量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蒙以军中多务

(2)当涉猎

(3)非吴下阿蒙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言多务,孰若孤?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博士”“往事”古今词义相同。

B. “吴下阿蒙”这一成语出自选文,它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

C. 鲁肃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从侧面衬托吕蒙的才略过人。

D. 选文主要是通过对话和对比来刻画人物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这首诗借_________________这一传统风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请赏析诗中“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满”字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2014年11月29日,厦门开往怡景花园的26路双层公交车上,上层的灭火器突然喷出白烟,30多名乘客被吓坏了,一股脑地往下层挤,蜂拥下车。原来是十几个穿着印有“逸夫中学“标识校服的学生围在灭火器旁,一个同学想到了消防演练的情景,调皮地取下了保险销……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2)假如你是司机,你该如何应对?

(3)假如你是逸夫中学的校长,你又该如何处理这件事?

 

查看答案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我出外,书房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书房是我幸福的终站。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幸之说?我交往,书本是我善良的朋友;_______________。生活于善良和真诚的氛围里,哪儿还有不悦之理?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烙印》《桔红》等。

B. 贝多芬是法国作曲家、钢琴家,也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其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德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在《名人传》里专门赞扬了他。

C. 莫泊桑在《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着力刻画四位著名作家形象时,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其作用是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四位作家。

D. 《邓稼先》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