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 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 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 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 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 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 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 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 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未尝降辞色            稍宾客其父

B. 不敢出一以复          此人一一为具所闻

C. 久而和                不知有汉

D. 余则缊袍衣处其间      邻有舆而欲窃之

2.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当余之从师也

B. 何陋之有

C. 弗之怠

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一开始就揭示了“嗜学”和“家贫”的尖锐矛盾,“手自笔录”,就成了解决矛 盾的办法。

B.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和 “弗之怠”是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学习的刻苦。

C. 用“既加冠”的“既”字承接上文,古代男子十四岁便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表 示已成年。

D. 作者于前面以环境的恶劣突显其坚苦不移,这里则以“烨然若神人”的纨绔子弟为对 比,反衬其独得其乐。

 

1.D 2.C 3.C 【解析】选自《宋学士文集》 作者:宋濂 年代:明 参考译文: 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没有办法买书来阅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自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像冰一样坚硬,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懈怠。抄完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人同我来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和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着侍候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学识。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都冻裂却不知道。回到旅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仆人拿着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我寄住在旅舍,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与我同住别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系着白玉制成的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鲜亮丽好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啊!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A项“稍”意思是分别是“稍微”和“渐渐”;B项“言”意思分别是“话”和“说”;C项“乃”意思分别是“才”和“竟然”;D项“敝”都是“破”的意思。故选D。 2.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C项“弗之怠”中“之”是“代词”,其它三项都是“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C项表述错误,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表示已成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说鼠

①老鼠,北方俗称耗子,大概是人类最熟悉也最痛恨的动物。按照动物学分类,鼠是 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不算差别较大的袋鼠和松鼠,其种类有 180 余 种。老鼠是哺乳动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对气候及自然环境的适应性极 强,所以,地球上老鼠的数量大大超过人类,无论室内、野外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足迹。

②老鼠无犬齿,门齿却很发达,且无齿根,终生不断生长,需常常啮物以不断磨短, 所以尤爱啃“硬骨头”。故老鼠对建筑物、仪器、电缆、图书、文物、家具乃至桥梁、堤 坝的破坏及危害极大。老鼠的食物以植物为主。据统计,一只老鼠每年要吞食和糟蹋十几 公斤粮食。全世界每年被老鼠消耗的粮食足够全球人类吃两个月。无怪乎俗语要说“老鼠 过街,人人喊打”了。

③对人类来说,老鼠最可怕、最危险的危害是它们能传染多种致命的疾病。在上几个 世纪中,鼠疫数次流行曾致使几千万人死亡。如今,老鼠配合跳蚤使鼠疫和埃博拉出血热 在印度和非洲大施淫威,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人类又一次面临着瘟疫的威胁。

④人类与老鼠的斗争历来就没有停止过,利用老鼠的天敌消灭老鼠是最有效的方法。 老鼠有三大天敌:猫头鹰、蛇和猫。猫头鹰昼伏夜出捕食老鼠,是著名的捕鼠能手。蛇更 是老鼠克星,如果住宅内有一条家蛇,那么,老鼠必将销声匿迹。老鼠见了猫,其机警、 灵活、狡猾瞬间全变成“仓皇逃窜”,最后“束手就擒”,成为猫的美餐。

⑤鼠年说鼠,当然也要说说老鼠的益处。老鼠能够预感某些灾害性天气和天灾,如洪 水、地震等。由于老鼠身体器官、生理功能和灵长类动物较接近,因此医学家和科学家常 用鼠做各种实验。据说,鼠肉也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佳品。作为十二生肖之首的老 鼠,也常常被我们中国人认为是智慧敏捷、生命力强的象征。

1.对本文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老鼠的破坏性和危害。

B. 人类与老鼠的斗争从未停止。

C. 老鼠的种类、特点与危害。

D. 鼠文化在中国文化领域的认同。

2.下面对说明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老鼠的数量大、分布广。

B. 第②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老鼠的破坏性。

C. 第②段引用俗语,目的在于说明人们对老鼠的厌恶程度之深。

D. 第④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老鼠的三大天敌对老鼠的威慑。

3.以下加点词,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    )

A. 鼠是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不算差别较大的袋鼠和松鼠,其种类 有 180 余.种。

B. 蛇更是老鼠克星,如.果.住宅内有一条家蛇,那么,老鼠必将销声匿迹。

C. 据.说.,鼠肉也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佳品。

D. 由于老鼠身体器官、生理功能和灵长类动物较.接近,因此医学家和科学家常用鼠做各 种实验。

 

查看答案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飞鸟翩然来归,既可以看作是陶渊明归返自然、躬耕自乐的艺术的化身,又是诗人感 兴悟会的物态天趣。

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 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遍意义。后人用此诗句,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 向前发展等。

C.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词人精心使用一个“秋”字,开篇即照应题目“秋思”,并用“秋”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悲凉、壮阔的意境。

D.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在敌人的黑牢里,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像,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 “广大的土地”象征祖国,“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 阴雨风雪的预兆。

B. 一株树的目标也许是雕成大厦的栋梁,也许是撑起一把绿伞送人阴凉,也许是化做无 数张白纸传递知识,也许是制成一次性筷子让人大快朵颐……

C. 面对即将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积极申请加入?还是断然拒绝加入?或者 只是站在一边远远观望?需要许多国家做出理性的选择。

D. 沿着汽车行进的方向,我们发现这片戈壁深处的原始胡杨林次第呈现出深褐、暗红、 灰黄、浅绿的颜色。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首条中国微博中表示,希望与中国网友分享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

B.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宗旨是能否通过具有普及性的诗词内容,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C. 屠呦呦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研究,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为医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D.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关公崇拜起源于荆州,也寄寓着荆州人民对关羽的特殊感情.关公是“义”的化身,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守土报国的         ,也看到了治军安民的       ;看到了扶危济困的          ,也看到了同生共死的       

A. 仁义    侠义    情义    忠义

B. 忠义    仁义    侠义    情义

C. 情义    忠义    仁义    侠义

D. 侠义    情义    忠义    仁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