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牡丹记叙(节选) 苏轼 熙宁五年三月二十三日,余从太守沈公观花于吉祥寺僧守璘之圃...

牡丹记叙(节选)

苏轼

熙宁五年三月二十三日,余从太守沈公观花于吉祥寺僧守璘之圃。圃中花千本,其品 以百数。酒酣乐作,州人大集,金盘彩篮以献于坐者,五十有三人。饮酒乐甚,素不饮者 皆醉。自舆台皂隶①皆插花以从,观者数万人。明日,公出所集《牡丹记》十卷以示客, 凡牡丹之见于传记与栽培养剥治之方,古今咏歌诗赋,下至怪奇小说皆在。余既观花之极 盛,与州人共游之乐,又得观此书之精究博备,以为三者皆可纪,而公又求余文以冠于 篇。

【注释】①舆台皂隶:指地位低微的小吏。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酒乐作            (2)五十三人

2.翻译

明日,公出所集《牡丹记》十卷以示客。

3.苏轼为什么写下这篇《牡丹记叙》?请结合文章,用自己的话概括。

 

1.(1)酒喝得畅快 (2)通“又” 2.第二天,沈公拿出所辑录的十卷《牡丹记》给客人们看。 3.(1)花势壮观(2)与州人共游十分快乐(3)有幸见到这精究博备的书卷 【解析】选自《苏轼文集》 作者:苏轼 年代:北宋 参考译文: 公元一零六八年三月二十三日,我跟随太守沈大人去吉祥寺僧人守璘的花园中赏花。园子中有千种草木,品种有一百多种。酒喝到兴头上,琴箫鼓奏,市民齐聚,有人献出金子做的盘子和彩锦织出的篮子,在场宴饮的有五十三人。喝酒喝到了极致,从不喝酒的人都醉了。舆台皂隶亲自栽下花草,围观的有数千人。第二天,沈大人向众人展出十卷《牡丹亭》,其中记述了牡丹的栽培护理方法,古往今来吟咏牡丹的诗词曲赋,以至神怪小说。我看赏花画面如此壮观,以及与诸位市民一同游玩的快乐,更见到如此恢弘的书籍。我认为此三者皆足以记载在书上。而沈大人又恳求我为此书写序。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中“有”通“又”,表示整数的零头。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明日”意思是“第二天”,“以”是“来”的意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

(1)水何澹澹,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3)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_______?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5)_______,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6)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李煜《相见欢》)

 

查看答案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 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 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 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 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 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 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 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 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未尝降辞色            稍宾客其父

B. 不敢出一以复          此人一一为具所闻

C. 久而和                不知有汉

D. 余则缊袍衣处其间      邻有舆而欲窃之

2.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当余之从师也

B. 何陋之有

C. 弗之怠

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一开始就揭示了“嗜学”和“家贫”的尖锐矛盾,“手自笔录”,就成了解决矛 盾的办法。

B.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和 “弗之怠”是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学习的刻苦。

C. 用“既加冠”的“既”字承接上文,古代男子十四岁便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表 示已成年。

D. 作者于前面以环境的恶劣突显其坚苦不移,这里则以“烨然若神人”的纨绔子弟为对 比,反衬其独得其乐。

 

查看答案

说鼠

①老鼠,北方俗称耗子,大概是人类最熟悉也最痛恨的动物。按照动物学分类,鼠是 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不算差别较大的袋鼠和松鼠,其种类有 180 余 种。老鼠是哺乳动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对气候及自然环境的适应性极 强,所以,地球上老鼠的数量大大超过人类,无论室内、野外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足迹。

②老鼠无犬齿,门齿却很发达,且无齿根,终生不断生长,需常常啮物以不断磨短, 所以尤爱啃“硬骨头”。故老鼠对建筑物、仪器、电缆、图书、文物、家具乃至桥梁、堤 坝的破坏及危害极大。老鼠的食物以植物为主。据统计,一只老鼠每年要吞食和糟蹋十几 公斤粮食。全世界每年被老鼠消耗的粮食足够全球人类吃两个月。无怪乎俗语要说“老鼠 过街,人人喊打”了。

③对人类来说,老鼠最可怕、最危险的危害是它们能传染多种致命的疾病。在上几个 世纪中,鼠疫数次流行曾致使几千万人死亡。如今,老鼠配合跳蚤使鼠疫和埃博拉出血热 在印度和非洲大施淫威,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人类又一次面临着瘟疫的威胁。

④人类与老鼠的斗争历来就没有停止过,利用老鼠的天敌消灭老鼠是最有效的方法。 老鼠有三大天敌:猫头鹰、蛇和猫。猫头鹰昼伏夜出捕食老鼠,是著名的捕鼠能手。蛇更 是老鼠克星,如果住宅内有一条家蛇,那么,老鼠必将销声匿迹。老鼠见了猫,其机警、 灵活、狡猾瞬间全变成“仓皇逃窜”,最后“束手就擒”,成为猫的美餐。

⑤鼠年说鼠,当然也要说说老鼠的益处。老鼠能够预感某些灾害性天气和天灾,如洪 水、地震等。由于老鼠身体器官、生理功能和灵长类动物较接近,因此医学家和科学家常 用鼠做各种实验。据说,鼠肉也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佳品。作为十二生肖之首的老 鼠,也常常被我们中国人认为是智慧敏捷、生命力强的象征。

1.对本文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老鼠的破坏性和危害。

B. 人类与老鼠的斗争从未停止。

C. 老鼠的种类、特点与危害。

D. 鼠文化在中国文化领域的认同。

2.下面对说明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老鼠的数量大、分布广。

B. 第②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老鼠的破坏性。

C. 第②段引用俗语,目的在于说明人们对老鼠的厌恶程度之深。

D. 第④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老鼠的三大天敌对老鼠的威慑。

3.以下加点词,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    )

A. 鼠是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不算差别较大的袋鼠和松鼠,其种类 有 180 余.种。

B. 蛇更是老鼠克星,如.果.住宅内有一条家蛇,那么,老鼠必将销声匿迹。

C. 据.说.,鼠肉也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佳品。

D. 由于老鼠身体器官、生理功能和灵长类动物较.接近,因此医学家和科学家常用鼠做各 种实验。

 

查看答案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飞鸟翩然来归,既可以看作是陶渊明归返自然、躬耕自乐的艺术的化身,又是诗人感 兴悟会的物态天趣。

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 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遍意义。后人用此诗句,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 向前发展等。

C.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词人精心使用一个“秋”字,开篇即照应题目“秋思”,并用“秋”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悲凉、壮阔的意境。

D.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在敌人的黑牢里,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像,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 “广大的土地”象征祖国,“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 阴雨风雪的预兆。

B. 一株树的目标也许是雕成大厦的栋梁,也许是撑起一把绿伞送人阴凉,也许是化做无 数张白纸传递知识,也许是制成一次性筷子让人大快朵颐……

C. 面对即将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积极申请加入?还是断然拒绝加入?或者 只是站在一边远远观望?需要许多国家做出理性的选择。

D. 沿着汽车行进的方向,我们发现这片戈壁深处的原始胡杨林次第呈现出深褐、暗红、 灰黄、浅绿的颜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