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诘责之,或终不与一字。元祐中锁试①礼部,每来见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②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③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④之士争衡哉?
(节选自黄庭坚《题东坡字后》)
【注释】①锁试: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界联络。②龠(yuè):古代容量单位。③谑弄:开玩笑,嘲弄。④翰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有乞书者(_______________)
(2)不择精粗(____________)
(3)书遍乃已(_____________)
(4)虽谑弄皆有义味(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
A.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幼时记趣》)
B.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晏子使楚》)
C.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陈涉世家》)
D.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然 不 能 四 五 龠 已 烂 醉
4.翻译下列句子。
(1)正色诘责之,或终不与一字。
(2)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
5.为什么黄庭坚称苏东坡是“神仙中人”?(用自己的话概括)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二)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①,尤奇待②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③中,与之图 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 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④,涉履蛮瘴⑤,崎岖堙厄⑥,蕴⑦骚人之郁悼,写情 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注: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特: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遣 遇放逐。⑤涉履蛮瘴:精力蛮地瘴疠之苦。⑥堙(yin)厄:指道路艰难。⑦蕴:积聚。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闻:隔篁竹,闻。水声/不求闻。达于诸侯
B. 出:卷石底以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 游:皆若游。无所依/似与游。着相乐
D. 环:四面竹树环。合/环。滁皆山也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语段(一)是怎样从岑冕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4.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语段(一)做着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前四句所展示的画面。
2.诗的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和心情?
根据要求写句子。
导游小张带着旅游团在一个风景秀丽的景点登山。行至半山时,一位老太太的衣服被路边的荆棘划破了,她蹲在那儿再也不愿意登山了。导游走过去,笑眯眯地对她说:“”老太太一听,脸上的愁云一下子就没有了,高高兴兴地继续登山。
想一想,这位导游到底说了什么话?请你把导游可能说的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的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1)选段中的“他”是名著 中的主人公 。
(2)该名著的作者善于写人,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选段主要采用哪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请结合原著,简要说说他的性格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巧对下联。
有一年冬天,苏轼和佛印和尚踏雪赏梅,佛印见景生情,脱口而出:“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下面几个字是苏轼的下联。试根据对联的有关常识,重新排列这几个字,使它和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