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对这些人来说,仅靠道德上的自律或者单纯的宣传教育,并不一定_________ ,因此,加强管理并严格执法,是非常必要的。
②随着社会的发展, ____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③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有效__________物价过快的增长势头,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A. 生效 终生 遏制 B. 奏效 终生 阻止
C. 奏效 终身 遏制 D. 生效 终身 阻止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生命是一种缘,你蓄意追求的东西也许终生得不到,而你不曾期遇的灿烂,反而会在你的淡泊从容中不期而至。
B. 一切商品都蕴藏着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不会有价值。
C. 文化交流像一条纽带拉近中韩两国人民情感,进而带动两国合作关系全面发展,我们期待“韩流”与“汉风”相得益彰,中韩文化交流迈向更高水平。
D. 此时钱塘江不再平静它掀起了三米多高的巨浪,飞溅起无数朵浪花发出振聋发聩的响声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充足的阅读积累,使语文课堂创建了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一点点灵活的智慧在闪现,在唤发异彩。网上资源与阅读教学的珠连璧合,不仅撑出语文学习的一片绿阴,而且结出香甜的果实,使语文课堂成为探讨人生真谛、聆听天籁的场所。
① 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
谛:__________ 籁:__________
② 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作文。
无声的眼泪,却有着生命最丰富的色彩,也许是获得胜利时的喜悦之泪,也许是阅读一本书时的感动之泪,也许是分别时的不舍之泪,也许是做错事时的懊悔之泪……让我们在一颗颗晶莹的泪珠中, 去感受那最真实的生命印记吧!
请以《那一刻,我流泪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中心明确,结构清晰;(2)立意积极;(3)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4)字数600字左右。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王欢传》
【注释】耽:极爱好。 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 哂:讥笑。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1)有仙则名 (2)无案牍之劳形
(3)苔痕上阶绿 (4)其妻患之
(5)虽家无斗储
2.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文中写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4.【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
②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
③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亲文化程度不低,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
④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80,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完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
⑤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借物抒情,以母亲石为叙事线索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B. “肚子饿了吧?”“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抓住母亲常挂在嘴边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是人物描写的重要方法。
C. “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刻画出母亲对儿子的不舍和对儿子独立生活的牵挂与担忧。
D. 母亲石“身不高”“形不奇”,外表平凡,但它被请到庙门口接受信徒崇拜,普通的石头被赋予了迷信的色彩。
2.文章围绕写了“我”的母亲的哪些事情?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3.试着赏析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4.作者回忆自己的母亲后,为什么又写到朋友的母亲,用意何在?
5.试分析第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