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段话有多处错误,请按要求修改。
大概没有一个人敢保证,自己在以往从前的日子里,能够始终做到表里如一。哪一个人未曾说过假话呢?哪一个民族没有因为种种原因而一度走了弯路呢?也恰恰是因为有了这一切,才有了勇于忏悔的个人、国家和民族,才有了忏悔和反思后的腾飞。
①文中有一处语义重复,应删去的是____________。
②文中有一个句子的词序不当,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潜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而有关大禹精神的传承在当代社会显得更为迫切。
B. 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C. 做学问最关键的是要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见异思迁,终将一事无成。
D. 我想多踢一会儿足球,可是爸爸原形毕露,威胁我说:“你再不回去做作业,小心晚上不给你饭吃。”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说》——司马光——《资治通鉴》
B.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野草》
C. 《最后一课》——都德——法国
D. 《卖油翁》——欧阳修——北宋
下列选项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 收敛 哽咽 妇儒皆知 家喻户晓
B. 崎岖 斓语 气冲斗牛 锋芒毕露
C. 赫然 怪诞 莫名其妙 颠沛流离
D. 拖沓 竹蔑 刮目相看 群蚁排衙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与无误的一项是 ( )
A. 憎恶(è) 菩萨(sà) 镶嵌(qiàn) 愧怍(zuò)
B. 繁琐(suǒ) 霹(pī)雳 肿胀(zhàng) 烦躁(zào)
C. 辫子(biàn) 诘问(jí) 晌午(shăng) 糟(zāo)糕
D. 疮疤(chuàng) 胸脯(pú) 侮(wŭ)辱 粗拙(zhu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社戏(节选)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① 开船,在桥石上一 ② ,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 ③ 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 ④ 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如果给这几段文字加上小标题,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看戏途中 B. 渔火点点 C. 月夜行船 D. 水乡夜景
2.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B. 语言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纯真的精神世界。
C. 心理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复杂的精神状态。
D. 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3.文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动词恰当的一项是( )
A. 点 磕 夹 飞 B. 点 敲 混 飞
C. 磕 点 混 箭 D. 点 敲 夹 箭
4.节选文字第二自然段的描写角度依次是( )
A. 味觉 视觉 听觉 B. 嗅觉 听觉 视觉
C. 嗅觉 视觉 听觉 D. 味觉 听觉 视觉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感受?正确的一项是( )
A. 惊喜 惬意 B. 迷茫 困惑
C. 沉醉 忘我 D. 惆怅 烦闷
6.这几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是( )
A. 冷峻犀利,富含人生哲理。
B. 清新自然,充满诗情画意。
C. 华美绚丽,摇曳多姿,生动形象。
D. 古朴典雅,委婉含蓄,表意丰富。
7.对上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中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和月夜相伴去看戏的兴奋心情。
B. 选文有三处写到了豆麦,是为了清楚地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 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也即第二段中提到的“歌吹”
D. 文中的“自失”有陶醉之意,表现了社戏对于童年的“我”诱惑力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