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何处不相逢。与他人相逢,也许就是一次情感的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何处不相逢。与他人相逢,也许就是一次情感的慰藉;与自然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逢,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总有一次相逢,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一次相逢一份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个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参考例文 一次相逢一份暖 有人说,人与人的每次邂逅都是命中注定,也许,我们便是如此。 ----题记 还记得夏末你来找我,我们顺着球场破旧的小道走了很久。我记得那天你穿了一双新球鞋,干净又好看,我的鼻间似乎还飘荡着不知是风中还是你身上的淡淡的薰衣草香。你说,我们新学期不在同一个班,不在同一所学校,甚至不在同一个区,不知所措的我终于意识到,怎样深厚的情谊都将因此搁浅! 二年级时,我俩初识。我喜欢你开朗亲切的笑容,却不知你喜欢我什么,我们上课传纸条,下课追着跑,跑过了三年级匆匆岁月,送走了五年级美好时光。我偷偷藏了零花钱,想着哪天一起去看山花烂漫,去坐摩天轮,在博物馆惊叹历史文物,然后吃遍小街的所有美食。然而,六年级将要结束,我们不再传纸条,不再追逐打闹。你愈发安静了,仿佛在为即将的离别酝酿情绪。然后,好像没有了然后······ 新学期,新生里果然没有你的身影。我有些紧张,常常胡思乱想,你会结识新朋友,一起追逐玩闹,一起去郊游,一起吃小吃,然后不记得我了,忘了我们之间那个约定:新学期我们不在一个班,不在同一所学校,我家搬到了我也不熟悉的地方,以后我们不知道能多久见一次,放心吧,我会去找你的。 深秋了,阳光依然温暖。我会偶尔去球场看看,顺着那条破旧的小道走走停停,希冀在下一个转角被你吓到。已到初冬,我习惯性地抄近道回家,却撞到了一个人的怀里,一股清幽的薰衣草香,瞬间把我拉回了那个夏天。原来那天飘荡在风中的花香是你身上的味道,我莫名的心安,望着你,却没有久别重逢的欣喜。没有如释重负,也没有眉开眼笑,只是心里暖洋洋的,仿佛是昨天的老朋友今日再来拜访,那样自然而然。 后来,一有闲暇时间我也会去找他,我为当初因胡乱猜忌而没有主动去找他而心存遗憾。 有人说,人与人的每次邂逅都是命中注定,是的,我们便是如此。 【解析】本题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前面是一段优美的导语,有利于我们打开作文思路,本作文题目难度不大。可以补充题目为“与青春相逢”,题目里面有两个关键词“青春”和“相逢”,在写作时一定要抓住这两个词语,重点写“青春”和“相逢”。本文适合写记叙文,不太适合写议论文。文章中一定有动作、语言、外貌等细节描写到位的相逢场面,也一定有相应的“青春”的心理刻画。因为题干里有“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写作文的要求,所以我们在写作文时,要写到“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不要跑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炳烛夜读》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恐已______

⑵盲臣敢戏君乎______

⑶士别三日,即刮目相待______

鲁肃过寻阳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

4.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后面小题

最后一次蹲守

朱卫国

①公墓,秋叶纷纷,老梁身穿保洁工作服,挨着一辆垃圾车,一边观察着不多的扫墓人,一边清理小径的落叶。时间过去一年了,他又在这里等她。

②今天,是她儿子十周岁的生日,儿子长眠在此,那么孤单,她一定会来。

③老梁赌她一定会来,一年前,就在此地,他和她近在咫尺,尽管她巧装打扮、谨慎小心,他还是认出了她,他应该一跃而上,结束多日的蹲守,但他却让一个女逃犯从眼前平静地离开了。

④这是老梁单独执行的任务,尽管没有受到处分,但蹲守必须继续。尤其是他再过几天就要正式退休了,他不想留下遗憾。

⑤一年了,她凌乱不堪的眼神让老梁无法平静。一个三十四岁的女人,却如一片枯黄干涩的落叶,凄惶憔悴,看得出痛失爱子的折磨已经深肌入骨。老梁看见她眼中浑浊的泪水,像一根雨线倾注而下,身子剧烈抖动着,她跪在儿子的墓前,轻轻抚摸着孩子的相片,完全忘却了身边可能存在的危险。此刻,她凝视着儿子定格的面容。很久很久,渐渐地,她脸上露出了轻微的笑意,或许,她想到了:人间与天堂的距离不过是一块墓碑。

⑥老梁没有冲上去,设计好的种种抓捕细节已经忘得无影无踪,他甚至不忍心靠近去打扰她,不知怎的,心底有一种力量拉着他继续隐藏。他看着她哭完后摆出了祭品,有巧克力,玩具,然后,她平静地离开了墓园。

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梁并不后悔放走了她。

⑧—阵秋风把老梁从思绪中拉回,.他紧了紧上衣,瑟瑟寒意让墓园更显寂寥,远远的暮霭中开始闪现零星的灯火。

他再一次在脑海中回溯起她的经历,原本她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尽管被丈大抛弃了,母子俩还可以相依为命的,她发誓要好好带大儿子,她的确做到了 ,成了一位不折不扣的女强人,赚了很多钱。如果儿子没有突发那场疾病,一切都是美好的,医生那一句“我们已经尽力了”带走了她所有的希望。

⑩绝望的她执拗地认为医生治死了她的儿子,她要报复,她私买了一些炸药,特意藏在郊外租来的屋子里,哪知骤起的高溫让炸药自爆,炸伤了从这里经过的路人,看到有关爆炸的新闻后,她开始逃匿,过着地下人的生活,无法见到阳光。

⑪慢慢地,老梁开始后悔自己的所为。他觉得自己就是罪人,是他让她继续着不幸与痛苦,是的,抓住她,让她有一个结束,也有一个新的开始,才是对她最好的怜悯,秋雨似有似无 ,老梁在落叶间凝神注视,她一定会来的,他坚信。他再次设计种种抓捕细节,安排好了同事在外围配合。他只想,这是他最后一次的蹲守。

⑫他的预测没有错,下午五点五十,一个人影闪了过来,往十九号墓地走去。是她,就是她,老梁一眼认出了,他假装推动垃圾车,观察着她的动静,同时给外围的同事发出了信号,心想,该结束了。

⑬她从包里掏出一大堆零食,放在儿子墓前,温情地说:“儿子,妈妈来看你了。”

⑭老梁靠近她,只有四米了,三米,两米,必须要行动了,他向同事发出了行动信号。

⑮突然,她转过身,对他平静地说:“我知道你们是警察,让我再看一会儿孩子吧!进去后,孩子就看不到妈妈了。”她化了精致的妆容,仍掩不住满脸的风霜。

⑯半个小时后,她抚着墓碑上儿子的相片 ,缓缓起身,对老梁说:“是该结束了。”

⑰“嗯,是该重新开始了。”他给她戴上了手铐。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6年7期,略有删改)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1.文中两处自然环境描写有何具体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①秋叶纷纷。

②瑟瑟寒意让墓园更显寂寥,远处的暮霭中开始闪现零星的灯火。

2.老梁一开始并不后悔放走了女逃犯,但为什么后来又后悔了?

3.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文字的表达作用。

4.读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①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②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 年、编草鞋。

③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④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 飘去。

⑤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⑥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⑦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1.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根据文意,父亲的准备除了漫长,还有什么特点?它的根源是什么?

2.先说说“父亲那专注的目光”中流露出他怎样的心理,然后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把父亲当时的想法写下来。

3.“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个句子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选文说明了父亲具有怎样的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

2.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1)材料一: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月12日,地处黄河入海品的利津县很多机关干部来到黄河大堤,植树种草,为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保护黄河的活动,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