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大德间,江南大饥。道殣①者相望。自度无所...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大德间,江南大饥。道殣①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②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丫鬟③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④霜露盗贼,君力也。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君必无归。”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⑥,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 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

(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

【注】①殣(jìn):饿死。②钱塘:地名,今杭州。③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④罹(lí):遭受。⑤箕帚妾: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⑥衰耄(mào):年老体衰。

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 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B. 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C. 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D. 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潘生是一个有担当、深明大义而又孝顺的人。

B. 潘生在家人因食物缺乏面临死亡威胁时,主动外出赚钱养活家人;穷困潦倒的潘生帮助女子与远在南方的家人团聚,又不图回报;

C. 潘生毅然放弃做家境较好人家女婿的机会,执意回家照顾弟弟。

D. 潘生认为没有给母亲东西吃,母子都会饿死.与其等死,还不如用强壮的身体,稍稍延长母亲的性命

3.解释下列中加点的字。

独与两弟母居  : _________    ②无所得食   : _______

即以母两弟    : _________    ④皆泣         涕: ________

4.翻译句子

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1.B 2.C 3.奉:侍奉 度:估计属:同“嘱”:嘱咐涕:流泪 4.我会到钱塘去做几个月的雇工,赚钱买米使家人活下去,请母亲不要担忧。 【解析】译文: 潘生者是富阳人,幼年丧父,只与两个弟弟奉母居住。大德间,江南大饥,道上饿死的人都出都是。自己估计没办法得到食物,说:“我没有给母亲的东西,那么母子都会饿死。与其等死,何不用我强壮的身体,稍稍延长母亲的性命呢?”就把母亲托付给两个弟弟,自卖给回鹘人当佣人,于是告诉母亲说:“儿子到钱塘当佣人几个月,得钱米让家人活下去,母亲不用担心。” 不久,回鹘人把潘生转卖到辽东。不几年,让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潘生路遇一个女子,还有一个像丫鬟那样的人随行。问她们,说:“是淮人,以前因为饥饿,被父母抛弃,转了好几家。现在主人家让我回去,您是南方人,能带着我一起回去吗?”潘生答应了他们,于是每天拿着瓢在路上乞讨。 渡过淮水,女子上堂见父母,都痛哭流涕,抱在一起。引潘生互相见面,备好酒饭欢乐。酒饮到一半,拿着酒杯跪在地上说:“我的女儿幸运的完好回来,见到自己的父母乡亲,免遭受霜露盗贼,是您的功劳。吾家还有一些园田;我的女儿可以作为您的妻子您就不能回去了。”潘生则毅然拒绝说:“我怎么敢以那您的女儿为利呢?我虽然身份低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且母亲年老体衰。估计还活着。万一母亲死了,两个弟弟倘若有一个还活着,现在不回去,我又怎么安心在这里呢?”于是告辞回家了。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况且您离开家这么长时间,不知道母亲是否还活着,房屋也一定废弃了,即使有兄弟,也一定不能存活了。 2.潘生毅然放弃做家境较好人家女婿的机会,执意回家侍奉母亲,照顾弟弟,故C项错误。 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通假字现象,属:同“嘱”:嘱咐。 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生:使…活下去。句意:我会到钱塘去做几个月的雇工,赚钱买米使家人活下去,请母亲不要担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岂能为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为确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是非木柿  柿:___________

②岂能为涨携之去  暴:____________

于沙上  湮:___________

④众为确论        服: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查看答案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请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

2.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说时迟,那时快;那人只要诱得A上船,便把竹篙望岸边一点,只脚一蹬,那只渔船,箭也似投江心里去了。A虽然也识得水,苦不甚高,当时慌了手脚。那人更不叫骂,撇了竹篙,叫声“你来!今番和你定要见个输嬴!”便把A搭膊拿住,口里说道:“且不和你打,先教你些水!”两只脚把船只一晃,船底朝天,英雄落水两个好汉扑通地都翻筋斗撞下江里去。宋江,戴宗,急赶至岸边,那只船已翻在江里。两个只在岸上叫苦。江岸边早拥上三五百人在柳阴底下看;都道:“这黑大汉今番却着道儿!便挣扎得性命,也了一肚皮水!”宋江,戴宗,在岸边看时,只见江面开处,那人把A提将起来,又淹将下去;两个正在江心里面,清波碧浪中间;一个显浑身黑肉,一个露遍体霜肤;两个打做一团,绞做一块。江岸上那三五百人没一个不喝采。当时宋江戴宗,看见A被那人在水里揪住,浸得眼白,又提起来,又纳下去……

上段文字中在江中打斗的A是谁?因何原因发生打斗?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武松、吴用等众多的英雄人物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作品运用的是古白话,通俗生动,活灵活现,充满个性化特色,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

B.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疾恶如仇,侠肝义胆,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人物形象。他性格中既有粗鲁莽撞的一面,也有粗中有细的一面。

C. 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这样写道,“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其中“山东呼保义”指晁盖,“河北玉麒麟”指卢俊义。

D. 青面兽杨志负责押送“生辰纲”,智多星吴用在黄泥冈巧设妙计“智取生辰纲”。吴用设计用药的过程是: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故意给军士等人看。次后,吴用取出药来,抖在瓢里,搅在酒里。最后,白胜夺过吴用手里的瓢,将酒倒进桶里。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沙漠中旅行的人常会被海市蜃楼的幻象迷惑而失去了方向

B. 他们俩为了这点鸡毛蒜皮之事强聒不舍、斤斤计较起来,导致最后彼此间一直不说话。

C. 一时想不到法子他只好虚与委蛇地先和这些人周旋。

D. 他在整理书柜时,发现了寻找已久的《朝花夕拾》,真是妙手偶得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