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句默写 ①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长...

名句默写

①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长征》)

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④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⑤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

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__________________。(林则徐对联)

⑦江山如此多娇,  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⑧何处望神州?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⑨自古人生谁无,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⑩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①三军过后尽开颜 ②山河破碎风飘絮 ③大漠孤烟直 ④隔江犹唱《后庭花》 ⑤独怆然而涕下 ⑥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 ⑦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⑧满眼风光北固楼 ⑨留取丹心照汗青 ⑩浑欲不胜簪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这是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碎”“孤”“竞”“怆”“簪”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修改病句: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①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②如果没有培养起对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①修改:__________________②修改: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巷深弄长,曲径通幽,不知深几许。悠悠古巷里,迷漫着淡淡的惆怅。温婉的渔家少女倚在门边,心不在焉地缝补着衣物,难道她也在思念远方未归的亲人吗?……过客万般,旧人未归的愁絮,颇具江南特色的伤感之情,在我心中挥之不去。班驳的砖墙向我倾诉着小巷的历史,院中的古井向我娓娓道来小巷的故事,我流连忘反。

错别字

 

 

 

 

正确字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无论是山势逶_____yí的五岭山,还是气势磅____bó的乌蒙山;无论是泥_____nìng草地,还是悬___yá峭壁;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饥饿干渴……红军将士都抱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坚持到底。

 

查看答案

春天不是只有一种季节,春天不是只有一种绽放。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我找到了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要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提琴

阿城

①老侯是手艺人。老侯原来在乡下学木匠,开始的时候锛檩锛椽子。

②老侯对没有锛伤自己很得意,说,师傅瞧我还行,就让我煞大锯。

③煞大锯其实是很不容易的活儿,先将原木架起来,一个人在上,一个人在下,一上一下地拉一张大锯。大锯有齿的一边是弧形的,锯齿有大拇指大。干别的活可以喊号子,煞大锯却只能咬着牙,一声不吭,锯完才算。

④老侯的腰力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后来老侯学细木工,手下稳,别人都很佩服,其实老侯靠的是腰。

⑤老侯学了细木工,有的时候别人会求他干一些很奇怪的活儿。老侯记得有人拿来过一只不太大的架子,料子是黄花梨,缺了一个小枨,老侯琢磨着给配上了。

⑥老侯的家在河北,早年间地方上有许多教堂,教堂办学校,学校上音乐课,用木风琴,弹起来“呜呜”的,很好听。老侯常常要修这木风琴。修好了,神父坐下来弹,老侯就站在旁边听。

⑦有一次神父弹着弹着,忽然说:“侯木匠,你会不会修另外一种琴?”老侯问:“什么琴?”神父说:“提琴。”老侯不知道,嘴上说试试吧。神父就把提琴拿来让老侯试试,是把意大利琴。

⑧老侯把琴拿回家琢磨了很久。粗看这把琴很复杂,到处都是弧,没有直的地方。看久了,道理却简单,就是一个有窟窿的木盒。明白了道理,老侯就做了许多模具,熬了鱼膘胶,把提琴重新粘起来。神父看到修好的琴,很惊奇。神父于是介绍老侯到北京去,因为教会的关系,老侯就常修些教堂的精细什物,四城的人都叫老侯洋木匠。

⑨老侯因为修过洋乐器,所以渐渐有人来找老侯修各种乐器,老侯都能对付。北京解放了,老侯就做了乐器厂的师傅,专门修洋乐器。

⑩一天,有个干部模样的人拿来一把提琴,请老侯修。老侯一眼就认出是神父那把提琴,老侯没有吭声。老侯知道,跟教会沾上关系,是麻烦。因为是修过的东西,所以做起来很快。干部来取琴的时候,老侯忍不住说:“您的这琴是把好琴。”干部说:“不是我的,是单位的。”老侯说:“就是不太爱惜,公家的东西,好好保存着吧,是把好琴。”

一九六六年夏天,到处抄家砸东西,老侯忽然想起那把琴。厂里不开工,老侯凭记忆寻到那个单位去。

⑫老侯在这个单位里东瞧瞧,西看看。单位里人来人往,大字报贴得到处都是,到处都是加了碱的面糨糊味儿。老侯后来笑自己:“这是干什么呢?人家单位的东西,自己找什么呢?怎么找得到呢?”于是就往外走。

⑬可巧就让老侯瞧见了那把琴。琴面板已经没有了,所以像一把勺子,一个戴红袖箍的人也正拿它当勺盛着糨糊刷大字报。

⑭老侯就站在那里看那个人刷大字报。那人刷完了,换了一个地方接着刷,老侯就一直跟着,好像一个关心国家大事的人。

(选自《阿城精选集》)

1.通读全文,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神父看到修好的琴,很惊奇

4.小说主人公老侯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归纳。

5.分析小说结尾的妙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