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琐屑(xuè) 阻遏(è)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xuè)    (è)          足(zhù)       锐不可(dǎnɡ)

B. (jìn)    (tì)         空(lòu)       巧妙绝(luén)

C. (fú)     扣(kè)         井(zǎo)       风雪途(zài)

D. (miù)    (chǒnɡ)     胎(pēi)       气息奄(yān)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C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中“屑”应读xiè,“当”应读dāng;B项中“缔”应读dì,“纶”应读lún;D项中“奄”应读yǎn。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

习惯,是逐渐适应后的一种常态,是习以为常后的一种自然。习惯可以是一种行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甚至是一种风气、一种传统……你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影响巨大。关于“习惯”,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思考?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鲜明;(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理论再好,只有被我们掌握、接受和理解,才能成为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B.首届读书之星颁奖典礼,是设在学校礼堂举行的,当场告诉了获奖名单。

C.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D.李老师学识水平很高,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江河日下,同学们对他趋之若鹜。

 

查看答案

目前,我省中小学正掀起“国学经典朗诵”的高潮,不少学校正大力开展国学经典朗诵活动,让孩子们与经典相伴,感受经典魅力。

【材料一】某小学校园环境文化的创作,充分利用书香长廊、橱窗、墙壁、黑板报等空间学习经典。以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渗透国学经典的文化元素,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快乐成长。

【材料二】某学校提倡快乐学国学。校园内众多的楹联、教学楼上的《弟子规》、经典美文以及出自经典的指路牌(“三乐苑”“积步轩”)等等,都让学生随时能接触到经典。

【材料三】某中学让古诗文、名言警句上墙、上板报。只要走进校园,可以看到孔子、孟子等圣贤的经典名句把各个角落的橱窗装点一新,可以看到同学们以国学经典为内容的书法展,可以看到以国学经典为主题的板报,处处显现出同学们与传统文化的亲近。

(1)请仔细阅读以上材料,概括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

(2)材料三中提到用孔子、孟子的经典名句装点橱窗,请你帮他们各写一则孔子、孟子的名言贴在橱窗里。

(3)请你对学校开展“国学经典朗诵”提两条建议。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___(填人名)的,“书”指的是__________

(2)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3)曹操说:“宁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傅雷说:“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他们的话各自体现了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想想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自己同别人的关系?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1.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A.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清澈

B. 不可久居,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

C. 山之高而止                穷:走到尽头

D. 故为之文以志                志:志向

3.下列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人、事、山川名胜、器物建筑等,故又称“杂记”。

B. 【甲】借写小石潭的幽深寂静和清丽之景色,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心情。

C. 【甲】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到处浓墨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

D. 【乙】文借景抒怀,在山水之间浇灌自己的情感,赋予山水以个人的情志。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横线上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5.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及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将如何应对在学习生活中困难和挫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