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
① 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②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③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____________ (高尔基《海燕》)
④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近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________________。(矛盾《白杨礼赞》)
⑤ 羌管悠悠霜满地,_________,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⑦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⑧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_______________。(《论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答题:
私、敬业、诚信、友善、谦和、宽容……是我们中国人提倡和追求的精神境界。对人民无比热(chén),对工作无比负责的白求恩于中国的抗日前线以身(xùn)职,忠实地A(执行、践行)了一个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崇高理想;梁启超先生认为心无旁(wù),专心忠实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便是敬业,否则便是 (xiè)渎职业的神圣;《多一些宽容》里则指出,宽广的B(情怀、 胸怀)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前提……学习这些优美的篇章,你会自觉地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热(chén)_ ___ ②以身(xùn)_____职 ③心无旁(wù)_____ ④(xiè)_____渎
(2) 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前面的横线上。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电影《疯狂动物城》中,兔子朱迪说:“我们唯一要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生活总会有点不顺意,我们都会犯错,天性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开始改变。”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下面是某中学九(2)班暑假天一阁考察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图写成一段话,告知同学们。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18届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九年级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阊门①即事
(唐)柳公权
耕夫占募②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看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③。
(注释)①阊(chāng)门:苏州的西城门。②占募:被招募从军。③新烟:一种风俗,指清明前的寒食节禁止烧火,到了清明节重新起火。
品读古诗及注释,完成下面的对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①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②。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③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④,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⑤可也。”
(节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①陈:同“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②禽:同“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③勍(qíng)敌:强敌。④胡耇(gǒu):很老的人。⑤儳(chán):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若 爱 重 伤 则 如 勿 伤 爱 其 二 毛 则 如 服 焉。
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何以战”和【乙】文中“又以告”的“以”意思相同。
B. 【甲】【乙】两文都交代了交战双方和战争发生的地点。
C. 【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子鱼都向国君论述了对作战的看法。
D. 【甲】文中的鲁庄公和【乙】文中的宋襄公都目光短浅,但鲁庄公能接受曹刿的建议。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4.理解文段内容,用原句回答。
(1)【甲】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
(2)【乙】文中宋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
5.有老师将《子鱼论战》作为九年级学生学习《曹刿论战》后的课外拓展阅读篇目。你赞同这种做法吗?请结合选文具体内容,简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