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次会议规定每一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能超过30分钟。
B.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给我鼓励,最使我感激的一个。
C. 这位设计师出色的工作和独特的设计,已被有关单位采用。
D. 为了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英才学校决定加快创建文明校园的速度。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亨利的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B. 安顺市通过搭建德育教育实践平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未成年人的真挚情感和高尚品质。
C. 《奔跑吧,兄弟!》热播以来,广大中小学生对该节日的热衷程度可谓迫在眉睫。
D. 他在政治课上答错了一道题,结果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悄然(qiāo) 退色 窈窕淑女(tiǎo) 海誓山盟
B. 凫水(fú) 俨然 豁然开朗(huò) 人情事故
C. 皲裂(jūn) 恬静 戛然而止(jiá) 熙熙然
D. 冗杂(lǒng) 博击 抑扬顿挫 (yì) 销声匿迹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请将“谢谢了, ”补充完整,以此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题目二: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交通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交通工具也在不断向着环保、智能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磁悬浮列车等,为人们出行带来了便捷。若干年以后,还会出现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呢?你们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呢?请展开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所选或所拟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古代专事画竹者不乏其人。清代画家郑板桥把竹子画得清新隽秀、独具一格,因此广为人知。历经40载春秋,郑板桥“日间挥写夜间思”,在熟谙各类竹子的外表形态、独特风姿之后,不惜“冗繁削尽留清瘦”,逐步达到了画筋、画骨、画精神的境界。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他将画竹的真谛总结为“画到生时是熟时”。
②“画到熟时”不难理解。经过艰苦磨炼,取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进步,画技就能日臻纯熟。何谓“生”呢?生者,新也。随着认知水平的提升,在熟的基础上再度探索、更上层楼,又会觉得有一些东西还未认识到位,还是生的。画竹如此,对于探索新领域、发现新知识而言,又何尝不是这样?由生到熟,变熟为生,再化生为熟,就不难在生与熟的演进中,实现认知的螺旋上升。
③俗话说“熟能生巧”,但满足于熟、止步于熟,却未必能生出巧来。明朝张溥,每读书必亲自抄写,抄完诵熟就烧掉,然后再抄再读,直到读得滚瓜烂熟,因此留下“七录七焚”的佳话。有的人慕其声名、学其方法,却只见其熟、不见其巧,结果收效甚微。其实,如果只在旧的认识水平上原地踏步、徘徊往复,不潜心去分析新矛盾、探寻新路径,势必会感到无新可创、无巧可生。也许正因为这个缘由,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观察到X射线却视而不见,与伟大成就擦肩而过;日本科学家古在由直遇见了青霉素却疏于研究,与历史性功勋失之交臂。
④有人感慨,“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或许,这只是缘于感觉钝化、视线虚化、内心沙化,想象、灵感、激情便随之渐渐枯萎。如此一来,“熟视无睹”便在意料之中了。而自觉将对象陌生化,往往是自我超越、自我突破的开始。让模糊的眼眸重新清亮、让麻木的触觉再度敏感,重新审视那些本已熟悉的事物,也许,新的风景就会呈现于不经意之间。
⑤韩愈和贾岛关于“推敲”的轶事,早已成为文坛典故,似乎再没什么特别的文章可做。美学家朱光潜经过再“推敲”,却提出了新见【解析】
断定该用“推”或“敲”的前提,首先要弄清庙里有几个和尚;倘若只有孤僧步月归寺,这门当然是他自己掩的了,若敲,反倒显得做作。事实上,发扬领异标新的创造精神,大胆设问、勇于质疑,善于从熟悉的事物中理出生疏的因素,有助于揭示新的规律,开掘新的工作面。
⑥“画到生时是熟时”,其实可以推而广之。现实中,积分制不是新事物,但有些地区用积分制推动公共服务同城共享,令人眼前一亮;“悬崖村”脱贫难,有的地方反弹琵琶,开农家乐吸引游客,打造扶贫飞索……类似的微创新,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务实管用的方案。这也启示人们:这个世界并不缺乏创新的空间,而是缺少创新的耐心与智慧。
⑦__________________,再熟悉的路途也会有不一样的风光。
1.本文讲述郑板桥画竹真谛的意图是什么?
2.文章第③段说有的人慕张溥声名“学其方法”但“结果收效甚微”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全文,为第⑦段横线上补充相关语句,使之清晰地表达作者的意思。
(二)阅读《向暖而生,向心而栖》,完成下列小题。
向暖而生,向心而栖
米丽宏
①北方的伏天,阳光猛烈,如烤如炙,雨也急骤,一下起来就瓢泼倾盆。伏天的光阴也显得很慷慨,凌晨四点,枕头上已洒满米白的天光,晚上八点,天色还不肯退去。这么长的日脚,连花儿都开累了吧?
②在这种天气里开得起劲儿的花有两种,水上的荷花和陆上的葵花。荷花如翩翩仙子,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葵花像痴心女侠,在山坡高地仰着笑脸,乐呵呵地守望着。小时候,我总觉得葵花是一种很傻的花,在那么酷烈的阳光下,还傻呵呵地仰着脸追着太阳跑,不怕灼伤自己吗?它的脾气还挺犟。有一次,我踮着脚尖拽它的花盘,它暂时把头低了一低,我的手一松,那花盘又弹了上去,一副笃定忘我、专注向上的神态,眼里只有太阳。
③后来,我留心观察它。丝绸一样的花瓣不仅没被灼伤,还嫩汪汪的,像浸了水。那么酷烈的阳光,对它而言却宛如琼浆,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营养,许是因为太阳是葵花的信仰。
④小时候,三伏天放暑假,我们小孩子可舍不得在家里避暑。田间、山林全是我们的天然游乐园。在野外玩耍的间隙,声喧渐渐平息,山林的寂静让我们有了短暂的沉默。沉默中,我们望向山脚下的葵花地,唯有它们在阳光下发出高亢的呐喊,让我们感到无比的震撼。万绿丛中夹杂着它们明晃晃的金色,把伏天的单调色彩一下子调匀了。
⑤再大一些的时候,我看过一次月下的葵花。它们齐齐低着头,好似在看脚下的土地,也像在用心体察月光是怎样充盈了露珠的梦境,它们那样温顺、安然、娴静。然而,___________它们用早晨新鲜的阳光洗漱,用露珠抹脸,如果有小风溜溜地吹过,葵花就轻轻咳嗽,像是为了清理掉身体里的残梦。它们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起全身心的热情,让水分瞬间充盈了枝干、茎叶,像是又一次焕发了青春。
⑥看到葵花,我才相信这世间是有着虔诚和专注这两种正能量的。葵花将这两种力量汇聚在自己身上,然后全部寄托给太阳,一种叫作信仰的东西,带它们去往诗和远方。诗是高贵、纯粹的,远方是豁达、悠远的。因为信仰,葵花不萎靡,不颓废,时刻昂扬,时刻虔敬。它们用尽浑身的力气去迎接最暴烈的阳光,让精神获得了最纯粹的沐浴和润泽。
⑦也许在我们认为炎阳下的暴烤苦不堪言时,葵花却很享受,很过瘾。它们每吸收一寸日光,生命就比上一刻又精彩了一些,饱满了一些。所以,它们不会像世人那样去诅咒烈烈的炎阳,而是凭借一种坚定的支撑,将生命提升到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
(选文有删改)
1.梳理文中“我”对“葵花向太阳”这一行为认识逐渐深入的过程。
文中“葵花向太阳”的行为 | “我”的认识 |
_______ | 觉得葵花很傻 |
葵花吸收酷烈的阳光,将其当作琼浆 | ②________ |
③________ | 震撼于葵花对太阳的激情 |
葵花被叫醒,向着太阳问好 | 相信太阳给了葵花虔诚和专注 |
2.结合上下文内容,为第⑤段横线处选填句子,并说明选择该句的理由。
【甲】当第一缕日光从东山口投射过来时,葵花被瞬间叫醒,它们齐整整地抬起头,向着太阳,好像小学生向着讲台上的老师脆生脆气地问候“老师好!”
【乙】当第一缕日光从东山口投射过来时,葵花被轻轻的呼唤声叫醒,它们不经意地抬起头,向着太阳,好像优雅的淑女见到长辈一样,悄声细语地问候“您好!”
答:选择________理由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段中“坚定的支撑”指的是什么?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