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A. 腰:腰里挂着
B. 臭:香袋
C. 敝:破旧
D. 以:因为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绛先生心怀恬淡,一生与世无争,醉心于读书。
B. 在开学典礼上,他第一次代表全体学生发言,显得有点儿矜持。
C. 中国古典诗词一挥而就达到了文学的最高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了。
D. 如果不想迷失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就必须择善而从,在真理的引领下前行。
根据拼音写汉字。
秀qí_______ zì_______睢 言简意gāi______
根据课文默写。
①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③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④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_____。(王建《十五夜望月》)
⑤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_________,无欲则刚。(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⑦全民阅读工程在我市全面启动之后,许多企事业单位建设千家阅读窗口,那景象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两句诗填空。)
请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品味书香”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书匠
陈人波
①我是在一个小书摊上认识他的。他卖书,我买书;他是摊主,我是顾客。
②那天,偶尔路过,忽见一处小书摊上堆着些旧书,便不禁心痒,大步过去,站到了书摊前。眼睛扫描一番之后,便随手翻了几下《要面子的中国人》,觉得有些价值,便想买下。但书上明码定价七元五角,他却抬到了十元,还声明一分不少。我嫌他的书太贵,便转身走了。他却从旁边伸过一只手来,把我紧紧拉住,并让我坐到他的一张小凳上,一双犀利的眼睛全方位地把我打量一阵之后,便涎沫四溅地把我“训”了起来。
③他先毫不客气地问我,都读过些什么史书,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要面子、不要面子、讲面子、掉面子的故事吗?知道多少中国人为了顾面子而争权夺利、大动干戈的故事吗?知道多少中国人为了争面子护尊严而奋斗不息、视死如归的故事吗?又知道多少中国人在权力与屠刀面前屈膝受辱、掉尽了面子的故事吗?如果你想知道这些故事,就请买下这本书吧,花十元钱就知道中国历史上这么多事情,不值得吗?接着他又问我,知道现在纸张、印刷提价了多少吗?最后还问我,高就什么职业,月薪多少,常买书吗?我闭目养神,让六根清净,等他问完了,才开了口。我说:“你真行,我服了,你的书我买了吧。”这时,他才哈哈大笑起来,把书塞到我手里,接过我十元钱,让我走了。一路上,我觉得此翁真有意思,为了卖出一本书,竟煞费这么多口舌说服一个顾客,其经营之道可谓妙矣。
④某晚,我与朋友在茶坊喝茶,偶然又遇上了他。隔桌相望,他笑笑,我也点点头。过了一会儿,不知什么时候,他已坐到了我身边,热情地与我聊了起来。这时,我才知道他姓何,年已六十开外,是某农场中学一位语文教师,前两年退了休,便来城里投亲戚,开了这个小书摊。他的小书摊可谓“小”,占地不过几平方米,几块木板搭在一条黑乎乎的小巷的一个角落里,木板上堆着的几乎都是旧书,也有一些眼下流行的通俗杂志和资料性较强的书刊,报纸却只有一份《海南日报》。每天吃过早点后,他便守着他的小书摊寸步不离,午餐晚餐吃的都是盒饭或快食面,生活有些苍凉。但他认为,一个老书匠晚年还能与书为伴,让书香陶冶老情怀也算满足了。再者卖书可以赚钱,又可以多读些书,了解世界的新变化,开拓老脑筋,何乐而不为?到底是人不离本行,老书匠开旧书摊,可谓对上了谱。
⑤他说,他开这个小书摊已近一年了,摊子虽然简陋得不成样子,但来买书的人并不看你的摊子如何,而是看你架上的书是否可读,读之是否有益。买书人往往先看内容,后看价格,然后再磨嘴皮,这就得靠你大体上懂得书的内容,给顾客作说服性的宣传、鼓动,这样你的书才可以卖得出去。原来,他是靠这能说会道的“三寸不烂之舌”来经营他的小书摊的,怪不得他的书摊虽然简陋,但生意却不坏,每月下来总能赚三四百元,赚得自自在在,欢欢喜喜。
⑥我问他为何经销旧书,不进新书?他说,现在书价太贵,他没有本钱,所以只好收购旧书,转手卖出,赚点小钱度晚年。他还告诉我,他十九岁那年就因国家需要提前从师范学校毕业,走上了讲台,屈指算来,已有三十五年教龄,算是一名老书匠了,退休前还入了党呢。如今别了三尺讲台,心里倒不是滋味呢,梦里还常常回到他那个熟悉的地方,回到一双双黑眼睛的面前。他跟我说这些时,老花花的眼镜后面竟渗出了莹莹的泪珠,仿佛有一串动人的故事欲从泪水里涌来,使我触摸到了一个老书匠炽热的心跳和深沉的情感。
⑦又过了几多时日,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又来到了他的小书摊前。只见一群孩子正围坐在他身边,一字一句地跟着他朗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他见我来了,便招呼我坐下,感慨地说,每逢节假日或星期天,这些邻居的孩子们都爱到这里来听他讲故事,有时他便教他们念念写写或辅导他们做作业,很有乐趣。也许,这就是一个老书匠拳拳的青春情怀吧,小小书摊竟又成了他的大课堂。他把知识带给孩子们,把明天的希望也带给了孩子们。
⑧我愿常来光顾他的小书摊,看看他这位老书匠,学他的经营之道,听他教导孩子们的声音……
(《人民日报》2016年12月19日24版)
1.请简要概括文中“我”和“老书匠”三次遇见的过程?
2.请简要说说文章第①段在全文的作用。
3.结合上下文,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划线的句子。
4.综合全文,分析老书匠“经营之道”的具体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