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石潭记》中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
是: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 ,白露未晞。(《蒹葭》)
(3)溯洄从之,________________ 。(《蒹葭》)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借以向张九龄含蓄表达希望得到引荐出仕为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5)请你用诗句“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表达朋友之间即使将来相距遥远,长久难见,也会保持深厚友谊的心意。(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四、阅读下面的《关雎》,回答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各项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 ①乃大惊 ②乃不知有汉
C.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D. ①寻向所志 ②未果,寻病终
2.下面加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仿佛若有光 B.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
B. 从选文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 “此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花源人。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时间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有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 3 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以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童年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回忆往往从 7 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 3 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 7 岁这一年中,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童年生活 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 7 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
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是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 1 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还没有到 1 分钟就认为已经到 1 分钟的时间了;而老年长的人,则往往过了 1 分钟觉得这是 1 分钟的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人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缺少太多的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 5 岁的儿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 20%(1/5);而一个 20 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 5%(1/20);而对于一个 50 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1/50)。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选自《百科知识》2014 年底 4 期 B,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注意力喝短期记忆能力也未完全形成。
B. 孩子们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的多,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
C. 7 岁时幼时记忆开始模糊,儿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
D. 7 岁时儿童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由不成熟变得更趋向于成年人。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而客观的时间却没有变慢,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感觉得时间过得越快。
B. 新鲜感可以刺激大脑的记忆,人无论是走一段路还是接触新生活中的新鲜事物,都会对新的景象喝新的事物进行处理和记忆。
C. 因为丰富的经验使人逐渐进入“适应性”状态,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减弱,记忆的信息也不全,所以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
D. 人的年龄与过去的时间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反比:年龄越大,过去的时间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反之,所占的比重越大。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篇说明有关“时间去哪儿了”的事理说明文。从生理学的角度科学地解答你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光阴似箭的问题。
B. 文章最后一段主要采用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在年龄大小与时间流逝的关系中是如何体现“相对论”的。
4.章第①小节引用歌词有什么作用?
5.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第节画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
(2)第 6 段中“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
的状态”,加点的“渐渐”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各项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
B.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氛围中,使人叹为观止。
C. 元旦期间,全校师生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D. 他在大会上的即兴演讲,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B. 学生能否取得优异的成绩,关键在于是否努力。
C. 通过大家的热烈讨论,使我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D. 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