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的例子,说明越往北桃花开得越早。

B. 选文按照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介绍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各种因素

C. 文中“凡是”和“都”强调无一例外,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D. 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与农业丰收有密切的关系

2.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④段中的加点词“一定”是否能够去掉,为什么?

3.选文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A 2.不能删去,“一定”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作用,意思是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只有在特定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如果去掉就变成所有高度都如此,与事实不符合,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定和严密性。 3.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与1921年到1930年的平均值作对比,突出地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差异这个因素。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逐段分析内容,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点,总结归纳说明内容,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理清说明的顺序,分析说明的语言,然后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做出回答。A项表述错误,“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的例子,说明越往北桃花开得越晚。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分析能力。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答题方法:正面阐释—反面说明—综合阐述,即先从正面说明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再说删去后的影响,最后加上“这体现了说明的准确性”这句话作为总结。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知道说明方法的种类: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要知道每种说明方法的标志,做题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看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第⑤段将两组数据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差异这个因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 返而食

(2) 欲三军

(3) 其为信

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3.结合原文,说说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

(2)折蛇行

(3)不可久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作者通过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等,渲染了寂寥无人、悄怆幽邃的氛围,抒发了自己在寂寞的处境中悲凉的心绪。

B. 使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是本文的一大语言特色。例如“如鸣珮环”用珮环自然相碰发出的声音来比喻泉水注入潭里的声音,给人以美的享受。

C. 本文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D. 文中写到潭中鱼:“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鱼在水中自由欢快游乐的情景。

 

查看答案

仿照划线句写两个句子,使前后衔接,语意连贯。

我愿是一朵欢乐的浪花,为大海营造一点生机;我愿是一片青翠的树叶,为春天点缀一丝新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世纪启动的国家课程改革,在天津实验区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后果。(把“后果”改为“成果”。)

B. 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将“充分”调到“发挥”的前面)

C. 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能化、个性化。(在句末加“的服务”。)

D. 今天下午,我们聆听了李华老师关于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做合格中学生的专题报告和讲座,(将“讲座”和“报告”互调位置)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给自己的人生设立一个目标,并为着这个目标而努力,不断去超越自己,不让自己有怠慢的时候。

B. 为你送一束花,希望能宽慰你忧郁的心情;为你唱一首歌,希望能抚平你创伤的心灵。

C. 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D. 小妹妹手舞足蹈,夸张可爱的言行,引得在场的人都忍俊不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