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初,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①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寿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②“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 《明史·儒林传》)

【注】①朱子,即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②程子,即程颐,北宋教育家。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犹 朝 夕 侍 亲 侧 不 懈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巫而遣之_____     (2)课农桑_____

(3)文告天  _____     (4)终养归_____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

4.请结合原文有关内容,说说邵宝是一个怎样的人?

 

1.犹/朝夕侍亲侧不懈 2.用杖打,痛打亲自写等到 3.博览群书,有心得就写在竹片上。 4.(1)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月初在学宫召集众生员,宣讲明辨义利公私的道理。(2)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计口浇田法”等一系列措施。(3)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曾在江浦庄昶处学习,并受到李东阳的赏识。(4)邵宝不迷信,有人在地里挖出龙骨,巫师就说会带来祸福,邵宝在庭堂当场毁掉。(5)邵宝孝顺,刚十岁时,母亲生病,邵宝写文章祭告上天,希望减去自己的寿命来延长母亲的寿命。(说到其中三点就得满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犹/朝夕侍亲侧/不懈。此题要注意把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划开。 2.试题分析:文言词语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杖”:用杖打,痛打。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为”的意思与用法,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历来被人们称道。请对“随”和“入”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

(1)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______________?《白杨礼赞》

(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 《马说》

(3)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  《诫子书》

(4)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 秋思》

(5)《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6)《渔家傲 秋思》中这两句“__________________。”是全词的核心和灵魂所在。

 

查看答案

为了进一步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学校推出一系列主题活动,要求全校师生积极参与,你作为其中一员,请完成以下几个任务。

(1)学校要求各班出一期主题班报,在栏目设置上要能体现民族精神内涵丰富的特点,你能够说出两个具体的方面吗?(例子除外)

例如:长征精神   雷锋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1)班召开了“学雷锋精神  做爱国少年”主题班会,班主任徐老师的一段激情洋溢的开场白调动了全场的气氛。假如你是班主任李老师,你会怎么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伟大民族精神的yùn  yù者。千百年来中华儿女胼手胝足的劳动,一代又一代人A(薪火相传、前赴后继)的守护,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伟大民族精神,蕴藏于诸子百家、诗词曲赋,shǎn  yào于大好河山,guǎng  mào粮田,凝结于交织交融、同心同德的56个民族,体现于实现和追求梦想的执着前行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2.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A处横线上。

3.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因为“经典咏流传”,我们重新理解了清代才子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苔”的精神,虽然自身微小,也能像牡丹那样勇敢地绽放。

要求:

(1)以“绽放”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漏个人身份的信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