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时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购逐渐成为大众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学校以“快递与生...

时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购逐渐成为大众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学校以“快递与生活”为专题,组织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1)有同学从网上搜索到了有关快递的热点材料,请你提炼主要信息。

材料一2015年我国快递行业产生的包装垃圾可摆满近20万个足球场,胶带总长可绕赤道425圈,由快递包裹带来的包装废弃物达到百万吨,这些包装垃圾以纸张、塑料等形式为主,其原材料大多源于木材、石油等。

材料二:2016年6月,物流平台菜鸟网络宣布,联合32家中国及全球合作伙伴启动菜鸟绿色联盟,实施“绿动计划”,承诺采用可降解纸箱和可循环塑料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以“我与绿色快递”为主题办一期校刊,请你围绕本次主题创作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围绕这个主题为本次校刊拟两个栏目。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快递行业产生的包装垃圾污染严重,部分物流平台承诺使用环保包装材料。 (2)绿色快递,绿色生活 (3)绿色快递我参与、 献计献策我出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性学习的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和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的内容都要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同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信息。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据此可拟写为:绿色快递,绿色生活。栏目形式很多,一定要围绕活动主题,形式上要简洁明了,易懂易记,要有文采,有新意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①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②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③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支持这一做法。④认为这样做就有可能防止改善学生书写质量差的状况。

⑴第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诗文名句默写。

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茅檐长扫净无苔,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_______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为山九仞,__________________。(《尚书》)

_________________,只见一斑。(《晋书》)

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_________。(元稹《离思》)

__________________?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范仲淹《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满了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心是一棵树,爱与希望的根须扎在土里,(  )滋暗长智慧与情感的枝叶召展在蓝天下。无论是岁月的风雨扑面而来,还是滚滚尘埃遮敝了翠叶青枝,它总是静默地zhù(  )立在那里并接受一切来临,既不倨傲,也不卑微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zhù ___________        ________滋暗长

上述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查看答案

以下三题选做一题。

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由“吃”组成的汉语词汇不胜枚举。,如: 吃苦、吃亏、吃醋、吃透、吃得开、吃小灶、吃独食、吃老本、吃后悔药、靠山吃山等。“吃”,可谓意蕴无穷。相信这些词语一定会引发你的联想与思考。

题目一:从画横线的十个词语中,任选一个你最有感触的词语做标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从画横线的十个词语中,任选一个拟个半命题作文的题目,然后将其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题目三:从画横线的十个词语中,任选两个进行组合作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加体现两个词语之间关系的词语)

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体(诗歌除外)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舌尖上的乡愁

①无论怎样的匆忙,不管聚散与悲欢,纯粹的美食伴随着每天三次舌尖上的提醒,总会让我们停下脚步,围坐一起,味不分咸淡,菜不分南北,在酣畅火热或孑然一身中,孜孜不倦的追寻每一口美食。这一场场别具风味的盛宴不停流转在每个不同的角落,即使用化学式分析分解食物的构成,想看出其中的端倪,却无法参透真正的美味。我们只能用舌尖体会,感受着生命中的最新鲜味道。 

②美食对于中国人,似乎总是凝结了精神和肉体上的二重享受——古朴的食材承载着血亲之间的取舍关联。它承载的不仅是味蕾上的感官刺激,更是灵魂深处的涤荡和牵引。虽然地域的辽阔造就了各地饮食的差异。但即便差异再大,饮食中也有一种味道是相似的。乡音跟味觉,就代表故乡的味道,总是熟悉而顽固。

③我是抵挡不住这种味道的诱惑的,抑或是“好吃不懒做,能吃不体宽”的缘故,这种熟悉而顽固的味道,让我对家中美食的喜好更是欲罢不能。

④工作在外,不能常伴父母身边,最本真的感受即是思亲、念家,就会常想起家里的一碗饭一桌菜,泛起的乡愁,在舌尖酝酿。这些感受与体验,在作家那里写成了文字,在诗人那里吟成了诗,在妈妈那里变成了唠叨,煮成了饭,炒成了菜。父母朝五晚九,餐风饮露,为的不过是一家人能吃饱穿暖,能好吃好喝一顿,能安逸舒适睡上一觉。

⑤跳跃于我舌尖上的记忆,莫过于妈妈一手焖炖的清汤排骨。去菜场买来最好的肋排,配以笋片、墨鱼、花生,清泉洗之,烈油烹之,文火炖之,巧搭成一锅营养均衡、鲜嫩爽口的佳肴。尝一口,齿颊留香,是青丝换了华发都不会忘却的记忆。吞没口中的涎,脑海里开始一帧帧闪现,仿佛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晰,让我清楚地看见妈妈系上围裙,忙碌的身影,还有那一碗鲫鱼汤。几尾野生的鲫鱼,撒上几滴鲜奶,几片豆腐,文火慢炖,就可以熬成一锅靓汤。抛些提神的香菜,翠泽的葱花,肉质细嫩,汁液浓郁。

而所有的美食,都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火候和手感。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外表看上去往往越是平淡无奇。妈妈懂得美味需要耐心的等待,也感谢大自然给予的恩赐。只有妈妈最明白自家胃口,她所挑拣的新鲜香菇肉质肥厚,伞盖匀称,

剪去蒂,洗净放置竹篮里,借助阳光和风,肥美的香菇慢慢散失水分,鲜美的味道一点点凝聚。这便是最好的增味品,跟其他海鲜和菜肴搭配,提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食材的本味。

⑦眼见妈妈辛苦劳作奉献精彩的烹饪过程,我会迫不及待地第一个品尝着来自妈妈创造的美味。不懂得人生厚味的人,只会喜欢舌尖上的厚味。我那时虽然不懂什么叫人生厚味,却知晓了家中美味。等一切的辛劳换来一顿喷香的饭菜,家人围坐一起的时候,沉甸甸的爱融聚在一锅美味之中。朴素,而有力量的幸福,是回荡在舌尖的福报。

⑧滚烫而粗糙的甜蜜,储存在心底的思念和期盼,简简单单的美食,纯纯粹粹的世间真情。美味之所以值得回味,只是因了那一饭一粥皆由满满的温情和爱意慢慢熬煮煨炖,用一生的时光盛好等待。

⑨最珍贵的等待,也许就是餐桌上另一副碗筷的归属吧。

1.本文的文学体裁是________;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叙述;第⑤段和第⑥段中画线句分别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

2.第③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中加点的“这些感受与体验”在本段具体指代           

4.谈谈第⑦段“不懂得人生厚味的人,只会喜欢舌尖上的厚味”这句话中,加点的两个“厚味”的不同含义。

5.文章以“舌尖上的乡愁”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