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阅读: (1) 在高尔基小说《童年》中,阿廖沙第一次搬家是因为(______...

名著阅读:

(1) 在高尔基小说《童年》中,阿廖沙第一次搬家是因为________

A.“小茨冈死了    B. 憎恨这个家    C.家里着火了    D.家里太穷

(2)英国作家笛福在他的一部小说里,讲述了一位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的人的故事,这部小说是《__________________》,请简述他在岛上生病和复原的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鲁滨孙(逊)漂流记 岛上下了一整天的雨,鲁滨孙受了风寒,头剧烈地疼痛,而且发烧,得了严重的疟疾,病得很厉害。他向上帝祷告,并不断反省自己,后来从箱子中找到了烟叶,用烟熏等方法治好了自己的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本题考查对《童年》和《鲁宾逊漂流记》的阅读理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课文默写:

(1)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中杂诗》)

(2)苍苍竹林寺,_____________________。(《送灵澈上人》)

(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

(7)人之立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学》)

(8)请写两句与“黄河”相关的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木兰诗》中描写战地寒冷,战斗生活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大学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有斐君子,如切如磋,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读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狂lán

shè足  

烦zào

蹂lìn  

mǐn灭

diàn污     

         

濯      

痛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气息”,指呼吸进出的气,也指情趣和风格。如“生活的气息”“泥土的气息”“时代的气息”……请将“    的气息”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连环画,请你发挥想象,以“木兰从军”为题目或自拟题目,将其扩写成一篇故事。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封寿炎

①最近,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了官司。这个耗资上亿元的大项目,被人公开批评质量堪忧。有业内人士还提出了更为严重的质疑——在数字化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一些极其珍贵的原声母带竟然毫无保留地交给外国公司,使这些母版文物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至今未见权威的结论认定。然而此次事件,使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得以进入公众视野。

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曾经说过,保护音像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集体记忆。对我国珍贵的音像档案进行抢救整理,通过数字化方式使其得到永久性保存,毫无疑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键问题在于,在获得永久性保存之后,这些音像历史资料,如何才能变成活的文化?

③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里,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的悖论。

④第一重悖论,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但与此同时,全球化时代又特别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时尚潮流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用”的审美标准席卷全球社会,鲸吞蚕食各国、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异质化的地方性文化、地方性经验。但是,这种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文化浪潮,使得很多人,尤其是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愈益面临失去独特文化身份的危险。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⑤第二重悖论,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同时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了契机。为什么从前的人们喜欢看戏,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看戏了?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娱乐活动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就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达至繁荣。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电影、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的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之后,很多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举例来说,        

⑥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完全可以为传统文化所用,促使传统文化重焕生机。长期以来,传统文化受限于交通和传播技术,只能在有限的地域里生存发展,但信息化、技术化的技术力量,完全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全球范围内的传统文化爱好者,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毫无障碍地聚集,形成独特的文化群落,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繁荣。举例来说,在2013年启动的“京剧电影工程”先后确定了10部经典篇目。其中首部完成的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2014年登陆好莱坞杜比剧院首映,两年多来一直热度不减。这种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语境里被认同、被赞叹,真正走向了世界。再如,秦腔是典型的地方性剧种,流行歌手谭维维跟华阴老腔合作推出的音乐作品,却使秦腔在短时间内引爆微信朋友圈,引发现象级的关注。这些成功经验,完全有可能成为传统文化复兴繁荣的契机。

⑦对于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一定要跳出“死文化”的陈旧观念,不能把传统文化变成活标本、木乃伊。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借助大众流行文化巨大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使传统文化以鲜活的形态,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唯有如此,传统文化才能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

(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观点。

2.请在第⑤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使其与上文内容衔接。

3.阅读第⑥段,把作者的论证思路补充完整。

(1)提出本段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体论述了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再次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服务,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商业交易。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PDA、移动PC等。移动支付属于电子支付方式的一种,但因其与移动通信技术、无线射频技术、互联网技术相互    ①  (融合、结合),所以有自己的特色。

移动支付首先体现在移动上。这种支付方式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作为载体,而用户除了睡眠时间,移动设备一般伴随在身边,其使用时间远高于PC。载体随身携带的移动性,   ②   (解除 消除)了距离和地域的限制。用户只要申请了移动支付功能,便可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地完成整个支付与结算过程。交易时间成本低,减少往返银行的交通时间和支付处理时间。除了支付过程很方便外,移动支付区别于传统的银行卡支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个人账户管理上也很方便。现在,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业界的主流,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手机使用移动互联网,在准备付钱时打开手机中的支付宝钱包或微信钱包给收银员扫一下就完成交易了,不用找零,不用签字,资金实时到账。用户还随时随地查询账户余额、交易记录、修改密码等,管理自己的移动支付账户,还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或者UTK菜单对离线钱包进行空中充值,减少了去营业厅或者充值点的麻烦,充分体现移动支付方便的特点。

移动支付作为电子商务最为重要的支付环节,直接涉及用户和运营商的资金安全,所以,支付安全是移动支付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互联网上,PC用户信息是可以被搜集的;而移动设备用户显然不需要让他人知道甚至共享自己设备上的信息,移动设备的隐私性保障了支付的安全。移动支付采用的高安全级别的智能卡芯片,和目前的银行磁条卡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当然,移动支付不能说没有一点风险。手机仅仅作为通讯工具时,密码保护并不是特别重要,但作为支付工具时,丢失手机、密码被攻破、病毒木马等问题都有可能造成损失。诈骗短信、骚扰电话也造成了一定的手机支付风险。另外,由于移动支付涉及的当事人多,法律关系复杂,再加上移动支付使用计算机及通信等先进技术,因此在移动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法律纠纷。一旦发生纠纷,银行、电信、客户将处于尴尬境地。

【材料二】

 

【材料三】

据北青网报道,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作为新生事物的移动支付,老年人接受起来肯定会慢一些,甚至会有排斥的可能,因为他们会喜欢传统的支付手段。记者在什刹海社区针对老年人使用移动支付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55岁至65岁这个年龄段里,50%以上老人每天都会使用移动支付。使用范围涵盖日常购物、收发红包、家庭缴费、共享单车等很多方面。而在65岁至70岁年龄段,33%的老年人每周会使用移动支付3次以上,使用范围和第一年龄段老人区别在共享单车的使用。而在70岁以上年龄段,33%的老年人每周使用移动支付1次。

1.从【材料一】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

①处应填______        ②处应填________

2.读完以上三则材料,请你说说移动支付有哪些特点。

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结合原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项针对老年人的调查显示,超七成老人欢迎移动支付,而且在所有能够掌握移动支付的老人中,靠自己摸索学会手机支付的占比达到68%。但仍有15%左右的老年人持观望态度。一部分老人认为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不太好掌握,想找个人来教,孩子不在身边,社区也没有相关人员传授。另外,视力下降看不清手机屏幕,或者记忆力减退导致记不住密码,在使用移动支付过程中产生种种不便。还有7%的老人对老年人使用移动支付持否定态度,认为容易上当受骗。这是极少数的一个群体,社会或商家应当考虑他们的需求,尽可能提供弥补的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请你从手机生产厂商、社区管理者、电信监管部门这三者中任选一个提一条建议,以促进老年人使用移动支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