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 飞月向南端。 ...

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 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 江山此夜寒。

1.有人认为“飞月向南端”中“飞”用得极好,请你作简要赏析。

2.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一个“飞”字,既是说明时间的推移,也暗示诗人伫立凝望时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意思对即可) 2.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后的孤寂怅惘或凄凉之情。 【解析】本题是对重点字词及主旨的考查。按题意要求认真作答即可。 1.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作答此题,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飞月向南端”意思:高高的月亮照耀着江亭的南门。本句写月用“飞”,既是说明时间的推移,也暗示诗人伫立凝望时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表达对与友人离别的不舍。据此回答即可。 2.本题考查对诗人感情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题,要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这里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后的孤寂怅惘或凄凉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名著阅读:

(1)下列对名著的评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__________

A.《水浒》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B.《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如武松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一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但最后还是被逼上了梁山。

C.《水浒》中的英雄虽然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D.《水浒》长期以来受到读者的喜爱,是因为书中有许多紧张、生动、富于传奇性的故事情节 ,例如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等。

(2)根据以下字的描述回答问题

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街坊邻居并郑屠的火家,谁敢向前来拦他。

鲁提辖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些衣服盘缠,细软银两,但是旧衣粗重都弃了。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

a.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__(作者)写的《水浒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情节)。

b.从上面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鲁提辖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几个学校的领导正在研究如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

B. 这场比赛的胜利,将决定我们能否顺利进入决赛阶段。

C. 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指出并纠正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D. 雾霾过后抓紧治霾才有可能避免不会陷人周而复始的雾霾困扰之中。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雨后,天空放晴,树木花草生机盎然,鸟儿欢唱,似乎在礼赞上帝的恩典!

B. 李悦琳想去学习一样乐器,当她面对小提琴和钢琴时,却又见异思迁,不知选哪一样。

C. 他的公正无私和雷厉风行使他与那位任人唯亲、优柔寡断的前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 无数离奇的念头,光怪陆离的幻象,奇异的声响,一齐向她袭来,使她感到恐惧。

 

查看答案

解释下面文段中加点词。

沧州南,一寺临河,山门于河,二石兽并沉焉。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

①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蒲松龄《狼》)

⑤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马说》)

⑥它没有婆娑的姿态,_____________________   。 (茅盾《白杨礼赞》)

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天净沙 秋思》)

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