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晚泊岳阳①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晚泊岳阳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夷陵途中。②一阕:一首乐曲。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卧闻”一词暗示诗人的悠然自适,“系舟”一词点题。

B. “空江…‘明月”反衬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失江路”写出了诗人不小心掉入了江水之中。

C. “云水苍茫”既是写景,描绘了江水夜色茫茫;又是抒情,抒发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之情。

D. 月下歌者夜归,作者触景生情,触发了他系舟城下时内心的悲凉凄楚之感。

2.下列对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紧扣诗题中的“泊岳阳”,城里城下强烈对比,即城里钟鸣鼎食之欢乐和自己在城外孤舟上的羁旅之若进行对比。

B. 诗中特别注重对月亮的描写,勾勒了月亮升起、江月清辉、月下归船三幅画面,隐含了诗人被月色缭绕时的欣喜之情。

C. 这首诗从视觉与听觉两个角度描写了岳阳城外江畔的夜景,如水上歌是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明月、云水苍茫、轻舟飞逝是视觉感受。

D. “一阕声长听不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已经沉醉在江上的歌声之中。

 

1.B 2.B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诗句的内容。B项理解有误,“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二句的意思是江面空阔,明月渐渐升起,天水相连,夜气漾漾,江路茫茫。据此可知此处不是反衬,仅仅是烘托或衬托,也就是说没有从反面来衬托。“失江路”是指看不清江上行船的去路。据此可作答。 2.本题考查赏析诗人感情。B项赏析不正确。最后一联的“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句,勾画了诗人被触动的心绪,当他蓦然听到归舟晚唱时,不禁在寂寞的旅途中获得一丝心灵的慰藉,陶醉于清辉江月及水上歌声之中。但是,由于轻舟短楫,疾去如飞,这一阕歌声还没听完,已经远逝了,岳阳城外的一切又归于宁静。诗人运用交错的声色描绘,以江面的歌声听不尽和轻舟疾行如飞的动态意象,给读者留下绵绵不尽的情思。诗人也以交错呼应之美,在实景的摹写中灵动地寄寓他旷达、孤寂的矛盾心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判断下列句子使用表达方式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A. 议论抒情    B. 描写议论    C. 记叙描写    D. 说明抒情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①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②这叫逆温层

③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④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⑤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⑥由于冷天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A. ③⑥⑤④①;②    B. ④①②③⑥⑤;    C. ③④①②⑥⑤;    D. ④③①②⑤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B. 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约10天左右。

C. 我们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发现了斯石英是很坚固的。

D. 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了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英法联军当年火烧圆明园,把一个建筑艺术中的东方奇迹烧成一片废墟,让人叹为观止

B. 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称赞赢夫人大彻大悟,赢夫人却希望芈月永远不要有这种彻悟。

C. 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虽然简朴却别有用心

D. 看着李晓明风趣幽默的表演,众人也豁然开朗地笑起来,室内外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查看答案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然(mù)    撺掇    然而止(jiá)   消声匿迹

B. (wò)旋    羁绊    怆幽邃(qiǎo)  奇伟磅礴

C. (juàn)  追朔    叹为观(zǐ)    目空一切

D. (xī)    怅惆    胸露乳(tǎn)   人情事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