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胄①而驰,其...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选自岳飞《论马》)

【注释】①介胄:披上战甲。②褫(chǐ):解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________  (2)行百余里 ______

(3)可二百里________           (4)受大而不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此 其 为 马 受 大 而 不 苟 取 力 裕 而 不 求 逞 致 远 之 材 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4.这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1.但是,然而等到还勉强 2.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3.披上战甲奔跑,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 4.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比”是一词多义,这里是“等到”的意思。 2.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第二步就是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介,披上;胄,战甲。介胄,披上战甲”是赋分点 4.此文运用托物寓意(借物喻人)的写法,表面是写“马”,实则是谈论“人才”,要善于考察人才,发现人才,选拔人才。 【参考译文】我有两匹马,所以经常为之感到奇怪。每天(窥视它)食豆数升,喝水十斗,然而不是清洁干净的宁愿饿死也不吃。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是很快,等到跑了一百多里后,才开始挥动鬣毛长声鸣叫,奋振四蹄迅速奔跑,从午时到酉时,还可跑两百里。脱下鞍甲不喘息、不出汗,就好像没有事的样子。这马,吃得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是到达远路的良材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______

(2)且欲与常马不可得______

(3)鸣之而不能其意______

(4)执策而______

2.一词多义。

(1)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

或尽粟一石______ 

(2)而:鸣之不能通其意______

执策临之______

(3)策:之不以其道______

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______

而临之______

(4)是:日更定______

陋室______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______

(5)虽:故有名马______

是马也,有千里之能______

(6)其:欲穷______

真不知马也______

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

(1)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2)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查看答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文章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马最终的遭遇是___________;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表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托物寓意,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将人才比作“____”,而伯乐喻指___,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_____。作者借此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查看答案

有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千里马而言,伯乐自然是它永世的知音,遗憾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千里马很少能遇到伯乐。请你联系本文文意,给下面的句子拟一个下联。

(1)上联:良马有幸遇伯乐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联:世上岂无千里马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文意,请尝试创作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联,对千里马或伯乐表达自己的心声。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遇到刘备后,才有隆中决策,才有火烧连营,才有……请根据课文内容和已有提示,将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补充后不少于七言)

______________,方显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岂有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