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东篱把酒黄昏后”巧妙化用了哪句诗?请写在下面。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作者为何特别提到重阳佳节?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

3.词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被前人成为“绝佳”,试赏析其表达效果。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佳节又重阳”: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佳节时本应夫妻团圆,而如今却自己孤身一人,独对良辰美景虚度光阴。 “凉”表面上是因为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深层原因是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凄冷。) 3.黄色的菊花外形淡雅、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诗人以黄色的菊花自比,贴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与丈夫分别而产生的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离别之恨、相思之苦。)“帘卷西风”,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黄花在西风夕照中摇落,此时词人既惜花,又自怜,写出了离别之恨、相思之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语言皆是当时自然的口语,读来不着雕饰,平易浅近;但浅近之中又用譬喻,以花黄喻人瘦,写出了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和刻骨的离愁。平易浅近而又形象生动。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词的积累。由“东篱”自然可以想到陶渊明《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据此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1)本题要在了解诗词写作背景和词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重阳佳节本来有“久久长远”之意,作者在这时提到,更衬托了如今的自己孤寂冷清的心境。(2)作者此时感到的“凉”,应该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去分析。表面上是因为已是秋天,天气带来的凉意;深层含义则是因为词人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作答时要联系诗词的背景。 3.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注意作者的情感)。 本题“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消魂”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顿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于是,末句“人比黄花瘦”,便成为千古绝唱。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用萧瑟的秋风摇动着羸弱的瘦菊,更突出了思妇面容憔悴和刻骨的离愁,使得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据此理解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用课文原句填空。

(1)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2)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一位六十多岁的著名学者在博客中宣称,他计划在五至八年内完成36卷的《中华史》系列丛书,这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心壮志令人感动。(曹操《龟虽寿》)

(6)即便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应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二章》)

 

查看答案

为传承传统美德,弘扬名族文化,学校将举行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活动。

(活动一·说理明孝)孙凯向好友倾诉了自己的烦恼,他觉得妈妈管得太多,为此还和妈妈吵了一架,现在甚至想离家出走,如果你是他的好友,将怎样劝阻孙凯?引用以下《论语》中的一句名言进行劝说。

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去求学,如果不得已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B事父母几谏。(意思: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得轻微委婉地劝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拟作宣传)为营造“百善孝为先”主题活动氛围,请你为学校的电子显示屏原创一条有关孝道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主题征文)为激励同学们将孝行真正落实到行动中,校文学社决定举办“百善孝为先---我长大了”的主题征文活动,稿件要求:围绕主题写作,文体不限;写明自己的姓名和班级,于12月1日之前投给校文学社编辑部,请你为文学社写一则征文启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今年的读书节活动以《阅读让城市更文明》为主题,zhǐ zài展示我市“书香如皋”建设取得的成果,培养市民chóngshàng阅读的良好习惯,让市民投入到大阅读的环境中,去吸取知识和思想文化的qióngjiāng,②不仅提高了城市文明整体水平,还提升了市民素质。

1.根据拼音出相应的汉字。

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处标点使用有误,修改意见:____________

3.第②处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在慢慢成长,也在慢慢遗忘,但有些东西,是不能被忘记的,它们,让我们的生命更有内容,更加多彩,更显厚重,一旦我们忘记了,生命就有不能承受之轻。

请以“    ,是不能忘记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③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父亲母亲

王斯妍

①晚上,借着屋里有些昏暗的灯光和电视里那些娱乐节目的杂音,我想了好几天的话不得不说了。

②“妈,明天我顺道带爹再去医院查一下。”

③“大夫不是说你爹的病好了吗,怎么还去医院?”妈有些疑惑。

④“哦,是……啊,是好了,不过最后再检查一下炎症是不是都消了。”我故意提高声音显得轻描淡写地回答妈说。

⑤“哦——”妈轻轻地答应一声。

⑥晚上自然是没怎么睡着,心里有些担心明天的检查结果。

北方冬天的夜很长,早晨六七点钟太阳还没有出来,只有一盏孤星挂在旷野的树梢。可是,妈妈却在凌晨四点多就起床了,轻手轻脚地在厨房忙碌着,虽然她明明知道爹不用吃饭,但是她已经习惯了,只要爹出门,那一定是要包饺子的,当然,今天也不会例外。

⑧冒着热气的饺子端上了桌,却只有我一个人吃着——爹要做验血不能吃。妈呢,怎么让吃都不吃,只是用亮晶晶的目光一直看着爹,一旦和爹的目光相遇就慌乱地躲开。爹和她说话她也不抬头,而是故意地一次次去厨房拿东西。我知道,妈是怕眼里的明亮落下来……

⑨妈很聪明能干,想当年那可是我们那儿七里八村有名的能人。爹妈不光养育了我们姊妹八人,还一直赡养爷爷奶奶。虽然,爹是名义上的一家之主,但是,爹是那种很老实的人,多少有些软弱,他和妈的两性角色似乎颠倒了——妈像个坚强宽厚的男人,而爹反倒成了在妈妈羽翼下需要保护的了。所以我们都知道,是妈妈用她那女性细腻的心思支撑着这个家,让我们一家人在那个家家都很贫穷的年月,在物质上很丰富。妈妈在春夏孵出好多的鸡雏鸭雏到附近的镇上去卖,换回零花钱给我们贴补家用;秋天带领我们到收获后的庄稼地里捡拾农民们遗漏的粮食,为的就是我们这些孩子们可以在整个冬天有肉吃——这些捡来的粮食可以拿来喂猪啊鹅啊什么的,所以我们兄弟们都很健康。在那个经济刚刚起步的时代,我家的餐桌上一直很丰盛,可以说鸡鸭鱼肉不断,这和妈妈的辛勤操劳是分不开的。

⑩可是,从昨天晚上妈妈明亮的眼睛里,从今天早晨妈妈默默的早饭里,我分明读出了妈妈的软弱,作为一个女人,一个七十多岁的腿脚不灵便的女人(妈妈有严重的脚疾,随着年龄的增大,不便行动),在面对自己一直保护的丈夫遇到危机面前的无力……

⑪妈妈坚持送我们出门,不顾天黑和路上的冰雪。在我一声声的“回去吧,别送了”的要求下,妈妈停下了蹒跚的脚步,可是却并没有转身,立在那里目送我们。我没再说什么,我知道,我小时候怕走黑路,妈妈总是这样送我的:“别怕,妈看着你走。”于是,我就真的不怕了,因为有妈妈的目光在身上和我作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可是,今天我知道,妈的目光笼罩着的一定不是我了,是她一万五千多个日日夜夜相濡以沫的丈夫,是此刻在她心中需要保护的她的孩子中的一个。

⑫走过前面路口拐角的瞬间,回头,眼泪终于扑簌簌地滚落下来:妈妈还站在原地,黑暗中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身影——稍有些驼背,不停地抬手拂拭脸颊,是在拭泪还是在拂拭寒风中的白发?

1.本文重点是写母亲,父亲的笔墨并不多,却以“我的父亲母亲”为题,谈谈你的理解。

2.试分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结合文章内容,调动生活体验,说说“我”为什么要“借着屋里有些昏暗的灯光和电视里那些娱乐节目的杂音”把想了好几天的话说出来?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两项是(      )

A. 文章开头,“我”与母亲对话时的故作轻松是为了安慰母亲。

B. 母亲凌晨四点多就起来了,既表明母亲的勤劳的习惯,也暗示了母亲对父亲检查结果的担忧。

C. 文中多次提及母亲眼中的明亮,表明母亲虽然七十多岁了,但仍然心明眼亮,精神矍铄,呼应了“母亲是我们那儿七里八村有名的能人”这句话。

D. 文末母亲“是在拭泪还是在拂拭寒风中的白发”,既表现了母亲对父亲的担忧牵挂,又表现了“我”对母亲的一种愧疚之情。

E. “我”在文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正是通过我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内容,见证了父母之间相濡以沫的深情。

5.分析文章第⑧段画线句子与链接材料在表达情感上的不同点和刻画人物方法上的异同点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