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爸爸去哪儿》的另一版本 ①高铁站候车室,身边坐...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爸爸去哪儿》的另一版本

①高铁站候车室,身边坐着农民工模样的男子,带着他的儿子,五六岁的样子。男孩穿件崭新的红T恤,牛仔短裤,一看就是出门的行头,但脚下的鞋子已经非常旧了,看不清原有颜色的塑料洞洞鞋。

②男孩嚷着要喝麦当劳的可乐,不远处就有麦当劳,他们刚从那个地方经过,父亲说可乐太贵了,不如下了高铁再买,站外的可乐才三块钱。“拉锯”一会儿,男孩妥协了,不过看着男孩失望的眼神,父亲不攻自破地也跟着妥协,见我腿上摊开一本书,觉得我是个读书人,值得信赖,就托我帮忙照看一下男孩,他买了可乐就来。

③男孩坐在一大堆行李上面,昂着小脑袋,向父亲的方向期盼着,我问他:“你几岁?”男孩回答:“七岁啦!”没等我开口他又补充:“我要上学了,我马上就要读一年级了!”不远处,那个父亲正在排队,不时回头看看,看见儿子在张望,他微笑着,用手势示意马上就好,不要着急。过了几分钟,他端着可乐往回走,一脸慈爱地将可乐放在男孩伸出的小手上,看着儿子喜滋滋地喝可乐,他眼神里全是满足。

④还得等十来分钟才能检票,我们去的是一个方向,就聊了一会儿,他说他从老家接来的儿子,带儿子坐坐高铁开开眼,带到城里读书要比在农村老家条件好,再说了,孩子大了,少不得父母的教育。

⑤我问孩子妈妈怎么没一起来,他脸色黯然,小声回答孩子妈年前已经去世了,胰腺癌,家中所有的钱都花光了,病也没能治好,走得特别快。

⑥男孩过来,倚在父亲的怀里,父亲的话题顿时转个方向,说去年大女儿就已经接来了,今年才接的儿子,大女儿很懂事,今后可以带弟弟一起上学放学,回家后还能帮忙做家务。

⑦再一细聊,他儿女们就读的小学,我表哥就在那里当校长,我听说过那所小学,百分之八十的孩子都是农民工子弟,孩子们生活条件普遍不好,但都是一些非常质朴的孩子。

⑧就要检票了,父亲将行李背在身后,两手还要各拎一个袋子,腾不出手牵儿子,就叮嘱儿子拉着他的裤腰带,一秒都不能松开,不然就会丢掉,再也找不着爸爸。男孩牢记吩咐,小手抓得紧紧的,眼神认真严肃,虽行色匆忙,却有着一种默契与合拍。

⑨前不久看《爸爸去哪儿》,一群明星父亲与“金枝玉叶”、萌态十足的孩子们走出家庭的体验与互动,突然想起车站偶遇的农民工父亲,相比较,后者的亲子互动,出自社会底层,环境的艰苦,经济的窘迫,所遇的障碍与困难,是前者从未体验过的吧,唯一的相同点,是那发自内心的爱子心,是相同的深厚。我觉得,《爸爸去哪儿》节目制作组应该拍一季农民工版,不闪耀,没有明星的光环与气场,但连接现实,或许还有点沉重,但那也是父子情的真实呈现,农民工孩子的爸爸去哪儿,会有导演去拍吗?

1.文章第①②③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请分析文章第①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3.请结合上下文,写出对第②段中加点词的理解。

(1)男孩妥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不攻自破地也跟着妥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提到《爸爸去哪了》这档节目,有什么作用?

 

1.一位农民工父亲(带要到城里都市的儿子) 在高铁站等车时, 花高价为儿子买了一杯可乐 2.外貌描写(细节描写)通过对小男孩衣着的描写, 突出家境的贫寒,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侧面衬托出父亲对儿子的爱。 3.男孩妥协了 男孩听爸爸的话放弃在高铁站买高价可乐的想法, 表现了男孩的懂事乖巧理解爸爸的困难;父亲不攻自破地也跟着妥协了,指父亲改变最初的想法,决定在高铁站给男孩买高价可乐, 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爱。 4.通过明星父亲来衬托农民工父亲,表现了不同的父亲,父爱同样深厚,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照应文章题目(或点题)。 【解析】 1.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筛选出关键信息。阅读文章1-3段,运用方法二概括出:父亲把儿子托付给我,然后去给儿子买可乐。 2.本题的考点是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解答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心理).“男孩穿件崭新的红T恤,牛仔短裤,一看就是出门的行头,但脚下的鞋子已经非常旧了,看不清原有颜色的塑料洞洞鞋”运用外貌描写,通过男孩为了出门特意穿上新衣服,但是鞋子却是旧的,表现了父子家庭窘迫和对孩子爱。 3.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解释在两个词语在文中的不同含义以及不同的表达效果,从而明确观点。①妥协的意思是放弃,在句中指男孩理解父亲的处境,放弃在车站买可乐的想法,表现了男孩的懂事。②妥协的意思是放弃,在句中指父亲同意给儿子买可乐,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 4.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常见表现手法有: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等。通过明星带孩子参加节目,但是同样爱孩子,为生活所迫无法带孩子出门的父亲形成对比,呼应更多的人关注那些同样爱孩子的普通父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A.不必说碧绿的菜qí,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xiāo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B.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据拼音写出汉字。

菜qí______               云xiāo_____

2.请从修辞手法和感官的角度赏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B段中有一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这段文字的最大特点就是用词准确精练,请把一系列动词找出来,并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4.选文A、B两段的描述,体现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乐”体现在哪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乙】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諠 (3)也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注释](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諠 ]xāun,遗忘。(4)[戒]警告。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的词。

(1)不亦乎                   _________________

(2)思而不学则              _________________

(3)自之后                   _________________

(4)人不知而不              _________________

2.用“/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停顿。(每句限一处)

(1)学 而 不 思 则 罔      (2)其 母 引 刀 裂 其 织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孟母对孟子的成才有什么影响?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还想到一个有关孟母的典故吗?

 

查看答案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新语文读本》(七年级上册),回答问题。

(1)《快乐在于选择》中,双胞胎哥哥收到的礼物是 _______

A马粪      B崭新的自行车       C一盒巧克力      D一匹马

(2)《宇宙飞船的太空军事平台》一文告诉我们,中国早在发射“______”前就已宣布,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用于和平目的。

  A.“神舟”五号   B.“神舟”六号  C.“神舟”八号    D.“神舟”十一号

(3)《幸福的铃声》中,因为贫穷,我只能采用打电话而父亲只听铃声不接电话的办法,向父亲报告平安,一个大雪纷飞的周末,我特别希望父亲接电话,是因为那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

⑴ 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⑵ 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_________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__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⑸ 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⑹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揭示了新旧交替的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