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承宫①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②姑幕人。少孤,年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1.下列“其”字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宫过其庐下    B. 因忘其猪而听经

C. 猪主怪其不还    D. 遂通其经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猪主怪其不还,求索。

3.选文给我们哪些启示?谈谈你的理解。

 

1.D 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 3.勤奋能使人有所作为。学习须勤奋。承宫的特点是好学上进,吃苦耐劳。 【解析】选自《后汉书·承宫传》 作者:范晔 年代:南朝宋 参考译文:承宫,是琅邪姑幕人。小的时候就死了父亲,替别人放猪为生。乡里徐子盛懂得《春秋》这本经书,给几百个学生教授《春秋》。承宫从他房前经过,看见那些学生在讲习诵读,很喜欢,于是忘记了他的猪就听老师讲经书。猪的主人很奇怪他怎么还不回来,就来找他。看见他在听讲经书,就要用板子来打他。众位学生一起阻止,才没有打他。于是就留承宫在门下学习。上山打柴,吃尽苦头,几十年里,就精通了这本经书。 1.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BC三项为人称代词,D项是指示代词,“这”的意思。故选D。 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怪”“还”“索”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面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与为乐者(思念)    B. 怀民亦未(睡觉)

C. 至承天寺(于是,就)    D.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村居

(宋)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注:①陂:山坡;②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经典诗文积累。

(1)默写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4)白日不到处,_____________。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袁枚《苔》)

(5)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6)《李凭箜篌引》中以四样美好的事物描摹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推敲”的故事出自贾岛《题李凝幽居》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懂得了感恩。亲爱的同学,你在生活中曾有过这样的感动吗?如果你曾感动于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声祝福、一句劝勉,如果你曾感动于一抹曙光、一片绿叶、一颗露珠、一泓清泉,如果你曾感动于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落红护花、落叶归根,那么请拿起你的笔,去记录你的情感历程,用你的智慧,去品味多彩的生活,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生活中的美。

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言

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选自《杂文选刊》2013.4,有删改)

1.文章题目是“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请说说“我”的“狂”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

2.文章第一段用了大量的细节来刻画母亲,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它们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3.作者回忆了那年随母亲卖白菜的事,母亲的言行举止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

4.作者在文章结尾说“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这“沉痛”的背后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文章多次写到那棵最小的白菜,请你探究一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