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 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 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 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 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电力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补写加点字拼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
漫步西子湖,如在诗中游。湖面波光lín lín(______),自然吟咏起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的名句;白堤桃柳相间,潜(______)滋暗长,花团锦簇,令人想起杭州诗人戴望舒zhù(______)立在远方对故乡深情的思念,“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看到燕子,白居易的诗“谁家新燕啄春泥”脱口而出,不禁(______)惊叹于燕子与春天的那份默qì(__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班级将举办“我心中最美的一本书”读书报告会。请你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发言稿,帮助同学们读懂这本好书,分享你的读书感受。题目自拟,选好角度,明确文体。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班名和校名。
请你根据下面谈话内容,给学校领导写一封取消奥数入学考试的建议书。要求:内容简明,语言得体,150 字左右。
小胡:唉!最近网上疯传“华杯赛”决赛活动暂缓举行,听说是教育部发文取消中小学竞赛。
小关:是呀。这下子我们真的解放了,我最讨厌奥数了。
小董:嗯,问题是你们学校新生入学考试还是考奥数呀!
注:2018 年 2 月 22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关于规范管理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的公告》要求:①表述清晰、得体。②字数 150 字左右。③不必署名。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野望
(唐)杜甫
清秋望不极,迢遰起曾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注释】①这首诗于公元 759 年秦州所作。杜甫本欲前往洛阳,无奈安史叛军攻陷洛阳,被迫退回秦州,有家不能回。②迢遰(dì):即迢递,遥远貌。曾阴:重叠的阴云。
1.这首诗以“ ⑴ ”字领起描绘了许多景物,渲染出秋天 ⑵ 的气氛。
2.这首诗的尾联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谈谈你的阅读理解。
【甲】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乙】景公召穰苴 ,与语兵事,大悦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 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 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注释】①穰苴(ránɡ jū):春秋末期齐国人,著名军事家。②立表下漏: 古代计时方法之一。立表:在阳光下竖立木桩,观察其影子以测定时间。下漏:漏壶中的水下滴以标记时刻。③约束:规定,规矩。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穰 苴 则 仆 表 决 漏 入 行 军 勒 兵 申 明 约 束 。
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及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安陵君其许寡人 / 于是景公许之
B.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使人驰报景公
C. 天下缟素 / 贾素骄贵
D. 而君逆寡人者 / 日中而贾不至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⑵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
4.联系上下文,分析唐雎和穰苴两人在为人处事上的共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