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第③段中的“实验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他的错误是什么?作者用这个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

3.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1.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真相的态度。 2.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证明儒家“格物”的目的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3.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4.不能删掉。因为传统的中国教育不是不重视“格物和致知”,而是埋没了“格物和致知”的真正意义,如果去掉了“真正的”,表达就不准确,就没有说服力。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中重要词语的理解。细读第三段,可知利用“实验的精神”后面的内容回答,即“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提取关键信息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提炼能力。根据第二段“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可知错误是什么;结合上文可以明确是为了论证第一段“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最后一段“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可以提取关键信息组成“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语言表达

清明是我们祭奠祖先缅怀亲人的日子。阅读下面三段文字,请你说说现今清明祭祀方式有了怎样的变化,以及你对这种变化的认识或看法。

清明扫墓时,老一辈人一般都要在家里忙上一天。先要准备好鱼肉等饭菜,还要备好酒水,然后带上香、蜡烛、爆竹、纸钱等用品到墓地,还要全家人在墓前磕头,烧纸钱等物品。于是,清明时节的墓地满眼都是烧纸钱、放爆竹的现象,有些地方还因为烧纸钱发生了山林火灾。

80后网友“过眼云烟”表示,像老一辈人那样扫墓,不仅浪费钱,还破坏墓地周围的生态环境,这不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方式。他想去爷爷生前喜欢去的地方转一转,看一看,用DV把那里的风景录下来,然后再买束花,去墓园里祭拜他,告诉他现在的变化有多大,让他在天堂安心。

现在每一个城市的外地打工者都很多,因为工作关系,好多人不能在清明那天回到老家祭拜,一方面是清明放假时间较短,来去不方便,另一方面汽车票、火车票也不好买,所以很难及时回家扫墓,而网上开设的网络灵堂和祭拜论坛正好为人们提供了寄托哀思的平台,也弥补了无法回家扫墓的遗憾。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做一些思考。

材料一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儿童研究专家舒华教授公布: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由阅读问题引起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成为阅读障碍,阅读困难不仅会使孩子的语文学习产生困难,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材料二 随着音像制品的迅速普及,“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人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有关媒体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来代替名著。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对图像的过分摄入,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说:“很多时候,心里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说不出来。”

(1)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该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B. 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C. 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

D. 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

 

查看答案

用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1)____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____传统教育的目的并____寻求新知识,____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2)实验的过程____消极的观察,____积极的探测。

(3)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____研究学术不可缺少,____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明

B. 中国学生大部分都偏向于理论而歧视实验。

C. 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D. 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应于现在的世界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