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栀子花
①从没留意过那个女孩子,是因为她太过平常了,甚至有些丑陋——皮肤黝黑,脸庞宽大,一双小眼睛老像睁不开似的。
②成绩也平平,字写得东倒西歪,像被狂风吹过的小草。所有老师都极少关注到她,她自己也寡言少语。以至于有一次,班里搞集体活动,老师数来数去,还差一个人。问同学们缺谁了,大家你瞪我我瞪你,就是想不起来缺了她。当时,她正一个人伏在课桌上睡觉呢。 她的位置,也被安排在教室最后的那个课桌上,靠近角落。她守着那个位置,仿佛守住一小片天,孤独而萧索。
③某一日课堂上,我让学生们自习,而我则在课桌间不断地来回走动,以解答学生们的疑问。当我走到最后一排时,稍一低头,突然闻到一阵花香,浓浓的,蜜甜的。窗外风正轻拂,是初夏的一段和煦时光。教室门前,一排白玉兰,花都开好了,一朵朵硕大的花,栖在枝上,白鸽似的。我以为,是那种花香。再低头闻闻,不对啊,分明是我身边的,一阵一阵,固执地绕鼻不息。
④我的眼睛搜寻了去,就发现了,一朵凝脂一样的小白花,白蝶似的,正落在她的头发里面。是栀子花呀,我最喜欢的一种花。我忍不住向她低下头去,笑道,好香的花!她当时正在纸上信笔涂鸦,一道试题,被她肢解得七零八落。听到我的话,她显然一愣,抬了头怔怔地看着我。当看到我眼中一汪笑意时,她的脸迅速潮红,不好意思地嘴一抿。那一刻,她笑得美极了。
⑤余下的时间里,我发现她坐得端端正正,认真做着试题。中间居然还主动举手问我一个她不懂的问题,我稍一点拨,她便懂了。我在心里感叹,原来,她也是个聪明的孩子呀。
⑥隔天,我发现我的教科书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朵栀子花。花含苞,但香气却裹也裹不住地漫溢出来。我猜是她送的。往她座位上看去,便承接住了她含笑的眼。我对她笑着一颔首,算是感谢了。她脸一红,再笑,竟有着羞涩的妩媚。其他学生不知情,也跟着笑。而我不说,只对她眨眨眼,就像守着一个秘密,她知道,我知道。
⑦在这样的秘密守候下,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活泼多了,爱唱爱跳,同学们也都喜欢上了她。她的成绩也大幅度提高,让所有教她的老师再不能忽视她了。老师们都惊讶地说,呀,看不出这孩子,挺有潜力的呢。
⑧几年后,她出人意料地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在一次寄给我的明信片上,她写了这样一段话:老师,我有个愿望,想种一棵栀子树,让它开许多许多可爱的栀子花。然后,一朵一朵,送给喜欢它的人。那么这个世界,便会变得无比芳香。
⑨是的是的,有时,无须整座花园,只要一朵栀子花。一朵,就足以美丽其一生。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文章以叙事、描写为主,记叙了“那个女孩子”成长的点滴经历,写出了“她”转变与成长的过程。
B. “一朵栀子花,贯穿了全文,是全文的叙事线索,也是文章材料的一个连结物。
C. 那女孩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我俩共同“守着一段秘密”。
D. “有时,对于一个人来说,无须整座花园,只要一朵栀子花。一朵,便足以美丽一生。”此句含意丰富,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3.我为什么从来没有留意过文中的那个女孩?
4.联系上下文,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我的眼睛搜寻了去,就发现了,一朵凝脂一样的小白花,白蝶似的,正落在她的头发里面。
5.作者认为人和人的相处“无须整座花园,只要一朵栀子花。一朵,就足以美丽其一生。”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或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文中的女孩对栀子花有独特的情感。久居厦门的你,对于厦门的凤凰木、三角梅、木棉花、白鹭、建筑又有着怎样独特的经历和感受呢?请你从以上提供的景物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话,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不超过80字)
eID,e时代的护身符
①网上冲浪经常会遇到各种“注册”关口?需要填写或“带*必填”,诸如真实姓名、邮件地址、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性别等一系列个人信息?不填,肯定过不去;填了吧,又怕无孔不入的黑客。何以解忧? 唯有eID。
②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数已达6.68亿,如此庞大的网络用户人群,各类信息是不可胜数的天文数字。从2011年到2014年年底,被证实已泄露的中国公民信息就多达11.27亿条。从近年曝出的诸如“斯诺登”类事件看,真实情况或许更难以想像。个人隐私泄露能够直接导致网络的精准犯案,卡不离身但被盗刷几百万,利用他人身份向信用卡机构、P2P小额贷款机构进行诈骗的案件也多有发生。还有,QQ号被盗、网币被盗,冒充社交平台好友诈骗等更是防不胜防。针对网络安全以及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eID应需而生。
③何为eID?它的英文是“Electronic Identity”的简称,中文名为“电子身份证”或“网络电子身份证”。我国的eID由公安部主导开发,是对现有第二代身份证体系在网络应用上的补充,并建立起全国唯一的“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该系统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卡芯片为载体,不合任何个人身份信息,由公安部门统一签发,并提交全国人口库进行严格的身份审核。并且每个公民只能有一个与其真实身份对应的eID,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互联网上远程识别真实身份。即使持卡人主动把eID卡和密码交由他人使用,这个行为也能够被追溯。
④当初为防止恶性事件而实行的实名化注册,已变成一把双刃剑,并呈现出巨大的社会杀伤力。与传统居民身份证不同,电子身份证使用于网络。从设计原则上,电子身份证只是一段网络标识符,其本身不含任何用户身份信息;从管理思路上,电子身份证相关身份的建立和管理由统一的机构进行。这样既确保了个人身份的真实性,又可有效避免用户身份信息被曝光和泄露。
⑤现如今,“互联网+”来势汹汹,大量传统行业纷纷开疆拓土。长此以往,身份认证问题必然绕不过去。许多在线行业、物流行业、互联网金融行业、医保、社保等,都将成为eID无可争议的应用领域。将来,如果携程网、12306、旅店业等都采用eID模式,那就不需要出示身份证复印件、不需要提供个人身份隐私,其他人也不可能因为知道身份证号码而去查询其航班行程、所住旅店等,做到真正的隐私保护。
⑥终有一天,你每走一步,或许都会被告知:“亲,想进门?请报上eID!”
1.文章开头从网上冲浪“注册”谈起,有什么作用?
2.第②段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具体语段,说说eID具有哪些优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下列说法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eID”就是“电子身份证”。
B. 遇到网上的“注册”要谨慎填写个人信息。
C. eID仅仅使用于网络。
D. 目前,许多在线行业、物流行业、互联网金融行业、医保、社保等,都成为eID无可争议的应用领域。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②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选自苏轼《苏东坡集》)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②苟然:随便的样子。文中指轻易就学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⑵康肃忿然曰 : ⑶但微颔之 :
⑷ 惟手熟尔 : ⑸夫没者岂苟然哉 : ⑹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问于没人 尝射于家圃
B. 徐以杓酌油沥之 见舟而畏之
C. 以钱覆其口 以其言试之河
D.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十岁而能浮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吾/酌油知之 B. 睨之/久而不去 C. 故/北方之勇者 D. 南方/多没人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
5.[甲][乙]两文说明了什么相同的道理?并结合[乙]文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选段描写了木兰的战地生活,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有什么作用?
2.下列对《木兰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 )
A. 诗中的“百”“十”“十二”等数字都是虚指。
B.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思是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在十年后回来了。
C. 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英勇无畏的爱国情怀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D. 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分东西南北来写是一种铺陈手法,烘托木兰准备出征的忙碌情景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课外名著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
B. 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的诗集代表作有《繁星》《死水》。
C.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小说家都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
D.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B. 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C.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区学校很多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D.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