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课文原句填空。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4)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5)《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经典是一幅意境高远的国画;经典是一座姹紫嫣红的花园; A 。阅读经典可以hán yǎng性情,启迪人生。B经典常读常新,是我们汲取人生智慧的永不枯竭。读经典作品,或许会有隔膜,这可能是时代biàn qiān或语言形式上的生疏造成的。想着跨越这种隔膜,可以接触人类zhì huì的精华,你就会有耐心读下去,深入堂奥,大有获益。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结合语境,在A处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
A处应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B处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初中雉水西园文学社将组织“名著经典伴我行”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名著推荐】你为同学们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 ①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 ② ;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 ③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感情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
【活动二·拟写宣传语】为营造“经典诗文”朗诵会活动氛围,请你为学校的电子显示屏原创一条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你的日子,春风十里。你是青山绿水,在目酣神醉中带给我们无尽的愉悦享受;你是琴棋书画,在浸润熏陶中带给我们美好的人生感受;你是亲朋师友,在关爱守护中带给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请以“有你的日子,春风十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抒情和议论。③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
祥子是有梦想的,他想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努力实现他的梦想。他也曾经是一个有爱心的人,请写出一个体现祥子爱心的行为。(不少于40字)
守着花一样的芬芳
徐伟军
①我在一个雨天走近它。墙角处,它红得清纯、干净而又安静。小小的,饱满的头颅昂扬在细细的草茎上,风一吹,沾着的雨水轻轻滑落,花骨朵柔韧地颤动几下。它的好看,不是惊鸿一瞥,也不是富贵斗艳,它的好看是淡淡的,不求人看到,却如大地的篱笆、乡村的炊烟,默默地、自然地,却又生命力非凡地在那平凡世界里盛开。
②这花儿,倒让我想起那个常来我们小区收废品的人。她娇小、瘦削,五十多岁的样子,声音倒很洪亮,常骑着三轮车来我们小区转悠吆喝。那天,我把车库里堆放的水果箱、牛奶箱之类杂物一股脑儿往外扔,她说六毛钱一斤,我说你收去吧。我的本意是你拿走好了,她却很细心地把纸箱都拆了折叠好,找来一条尼龙绳四角缚住,杆秤钩子拉起这叠纸板。女人已经把脚踮得很高了,她的手臂拼命地往上提,脖子跟着吊起来,伸着头去看像是很遥远的“秤花”,等整个身子稳住了,似乎看到她为了平衡屏了一会气,本来不大的眼睛眯得更细了,很快,她响亮地说出“七块八”,紧接着,她又说:“给你八块钱吧!”我忖(cǔn)度了一下,估计钱是一定要给我的,我便说那就七元吧!她迅疾地补了一句:“都已经是七块八了”,似乎觉得把八毛钱省去了很不好意思,又一边说“你人真好”,一边从三轮车的底座下取出钱来。我接过钱的一刹那,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滋味从心头生起,是温暖,是感动,是敬意,抑或是生活的朴质?手掌上,棱角坚挺的五元纸币和两个锃亮的硬币静躺着,此时传递着我的手温,我显得笨拙极了,不知道该安放何处?
③我迟疑的片刻,她又与我聊起我妈。我妈七十多岁了,隔三岔五要来屋边的一片菜畦里耕种,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她们就聊上了,很熟络的样子,有时,我在书房里,就传来两个女人絮絮叨叨、家长里短的腔音,一个是吴越老媪,一个是河南妇人,语言的交流上却一点没有沟壑。我突然想起“醉里吴音相媚好”的诗句,感觉那么温馨,那么投缘。她们究竟聊了啥,我没听清,但我听得出,每一次与我妈聊,她都很爽朗开心。在别处的城市、陌生的人群里,女人知道,除了三轮车上自己的吆喝声,她大多数时间是寂寞的,只是一个人穿行在城市的小区,在别家的灯火中念想着自己的家人,念想着幸福团聚的日子。所以,女人见我妈的身影没有在菜园里晃动,她就惦记起我妈来了。她说我妈身骨子真健,很善良,人好。在她眼里,我妈是她恩人似的,她说这话时,满心的喜悦写在脸上,仿佛有一阵又一阵的幸福掠过来。我莫名被眼前这样一个直性子女人感染,转眼又瞥见那朵墙角的无名花,灿灿然,润湿,光洁,红晕在娇小的花瓣上荡漾着,那么透亮。
④夜色渐渐笼罩过来,女人已经把一天的收获都高高地堆向三轮车,她习惯地环顾一下“营地”,俯下身,拾捡起草缝和石隙间的断绳、纸屑和破塑料瓶,甚至不是她扔的一个烟蒂……日暮苍山下,一个早已被纸板淹没的女人渐行渐远。
⑤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梦,大多数人都在为自己的梦竭尽全力。尽管有时候并不招人注意,但坚守着花一样的芬芳和情操,不迷失不低落,自有生动摇曳之美。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2月11日,有删改)
1.第②段画线句子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她习惯地环顾一下“营地”,俯下身,拾捡起草缝和石隙间的断绳、纸屑和破塑料瓶,甚至不是她扔的一个烟蒂。
3.第⑤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请简要概括文中的“女人”是个怎样的人?(答出三点即可)
5.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守着花一样的芬芳”的理解?
我将成为土壤
小艾
①1881年,一艘从东京驶往纽约的客轮上,一位面容清秀的东方女子站在甲板上,她出神地盯着茫茫大海上逐浪的海鸥,思绪却回到遥远的过去。
②记忆的影像是模糊的,她出身于宁波一个基督教会牧师家庭,2岁半时,父母在一场瘟疫中双双去世,是父亲在中国工作的美国好友麦嘉谛收养了她,8岁时,养父母带着她东渡日本,在那里读完中学,她天资聪颖,学业优秀,精通英文和日文,喜爱之余,养父决定送她学医,就这样踏上了去美国的路。
③她叫金雅妹,这年,只有17岁。
④海上颠簸数周后,金雅妹抵达美国,进入纽约女子医科大学,成为该校唯一的中国留学生。她“虚心好学,注重实验和各种医疗器械的使用”,四年后,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成为第一个获得大学文凭的中国女留学生,在纽约的中国领事参加了她的毕业典礼。
⑤毕业后,金雅妹继续深造,1887年,她在《医学杂志》等权威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当时刚刚兴起的显微医学研究的学术论文,扎实的功底引起纽约医学界的重视,多家医院纷纷向这个娇小的东方女子抛出橄榄枝。然而稳定的工作、优越的环境并不能抚慰她思乡的心,父母因医疗落后而亡故的惨痛经历“一直烙在心里”,她坚信“自己的事业在中国”。
⑥1888年底,金雅妹回到阔别16年的祖国,进入福建厦门一家教会医院。紧张的工作中,她不幸染上了疟疾,气候不适又兼举目无亲,不得已投奔在日本工作的养父母。在神户,她结识了一位葡萄牙音乐家,为了爱情,随他重返美国。
⑦身在异国,金雅妹仍然不忘中国心,她交往广泛,经常发表演说,向美国社会介绍中国的人民和文化。“两千年来,中国人始终是和平的守护者,和平是中国人的天性”,在1904年的第13届世界和平大会上,她以独特的讲演魅力驳斥了当时西方的中国威胁论,她还就远东政治形势发表演说,揭露日本侵华阴谋,《纽约时报》这样称赞:“金雅妹医生这位优雅娇小的中国女性,以其为自己人民辩护的演说,一直使美国听众倾倒。”
⑧遗憾的是,异国情缘仅仅维持了10年。婚姻失败,心系祖国的金雅妹再次回到故土。她开办私人诊所,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在多地负有盛名,1907年到天津后,受邀出任北洋女医院院长。
⑨行医中,金雅妹深感条件落后、人才缺乏,婴幼儿的高死亡率尤其使她痛心,正值清政府倡兴女学,她说服了当时的直隶总督袁世凯,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公立的护士学校——北洋女医学堂,她亲自担任堂长兼总教习,成为中国护理教育的开拓者。第一批学员毕业后,津门女性率先告别了“接生婆”时代,享受到了西方先进的接生技术。
⑩办学之余,金雅妹还筹办红十字会,管理育婴所,积极从事社会活动,两次旅美期间,都不忘通过演讲向美国传递一个真实的中国,“我的旅行不是让我更出名,而是让我的国家更好地被了解。”
⑪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以对德国宣战为借口出兵山东,正在美国旅行的金雅妹发表演讲,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日本的狼子野心,一时间,这个身穿鲜艳的中式丝绸长袍、发鬓上总是插着一朵鲜花,又精通多国语言的东方女性成为纽约的传奇,《纽约时报》称她是“当今世界最杰出的女性之一,是本民族进步运动的一位领袖”。
⑫晚年的金雅妹定居北京,依旧热心于医疗和社会公益事业。尽管幼年丧亲,中年离异,唯一的儿子又死于战争,但她始终“在乱世中保持着东方女性特有的坚持与优雅”,只有北平的寒夜、客厅的壁炉见证着这个裹在大衣里的老妇人的孤独。
⑬1934年3月,金雅妹因肺病去世,依她生前的愿望,长眠于海淀的农场里,在那小小的树丛里,她睡得甜美而愉快,“我的骨灰会与土壤混合,待到他们在我坟头拍成的那堆泥土瓦解,我将成为土壤,肥沃的土壤。”
(选自《小品文选刊》2017年第12期,有删改)
1.选文叙写了金雅妹多次抵达美国的经历,依据文章内容依次概括她每次抵达美国主要做了些什么?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次旅美期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回到祖国的金雅妹主要作出了哪些贡献?
3.第②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选文中的金雅妹是一个怎样的人?(答出三点即可)